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随着信息教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演示汉字动画、突破识字难点,丰富识字资源、培养探究精神,合作互动、加强巩固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让老师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识字 教学 情境 动画 资源 互动
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变化的立体式演示功能,它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它使教学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加上它不受时间的限制,教学信息可反复地播放或有选择地存储,可以说信息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就把教学信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体现在媒体之中,效果显著。笔者尝试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识字教学实践,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网络环境下,通过图、文、音、像信息,更为形象、具体地表现识字内容,正好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所以,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特点,通过信息技术的媒介,为学生提供生活中与课程相关的熟悉的的识字情境。
例如:在教学“林和森”这一识字课时,通过演示动画,从小树林,到茂密的森林,从而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地与形象生动的画面相结合,集画面、声音、文字等于一体。这样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使陌生的生字与熟悉的环境和生活经验产生了某种联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实现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有机结合,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依托信息技术演示汉字动画,突破识字教学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它形象地呈现了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了事物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展现演变过程
低年级学生难以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借助网络软件,先运用“实物图——象形字——现代汉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例:学习"水"字时,我让学生看看水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出示从甲骨文到篆书再到隶书,再到楷书字体的变化过程,让静态的方块字变成动态的,由实物到图画到字的演变过程。这样孩子们不光对字型有了准确的认识,还对字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在以后的使用中都不容易出现错误。接着通过CAI课件在屏幕上看到汉字笔画,部首的动态显示,闪烁,重写等过程。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更深刻。最后学生练习录入汉字,教师的演示讲解和学生的操作演练。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的综合利用,他们边听,边看,边动手,边思考记忆,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其基本过程为:演示一识记一演练。
2.比较形近字异同
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它们或换偏旁,或区别仅在于点横、长短之间,低年级学生较难区分,而网络动画的使用却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如“晴”与“睛”,读音相似,字形相近。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生字读音,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太阳,逐渐演变为“日”,然后与“青”字组合成“晴”字,学生一下子掌握了“晴”字的音、形、义。“睛”字也是如此,动画中先出现眼睛,再与“青”字结合。学生轻松地识记、辨析出了这两个形近字,教学的难点在动态的演示中得以突破。
3、演示生字笔顺
笔顺对字的结构影响很大,它不但直接关系到笔画的正误和书写的速度,同时也关系到字的造型美观与否。一些难写或易错字的笔画动画,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笔顺演示,有利于激发学生习字兴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模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笔画的走势和布局,再跟着书空笔顺,在兴趣盎然中对汉字的笔顺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依托信息技术丰富识字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英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和传统的媒体相比,它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各种信息形式有机地组合融会在一起。基于信息技术这样的优势,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多媒体辅助识字教学单纯由老师操作、演示的模式,放手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引导孩子们在互联网的海量的学习资源中去搜集资料、获取新知、探究问题。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如在识字教学时,引导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在网络上寻找有关动物的资料。学生通过查找、阅读,知道了大象是动物中的老寿星,白鹤睡觉时为什么会把一只脚收起来,骆驼为什么能耐饥渴等等,达到了拓宽知识面与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双重目的。
四、依托信息技术合作互动,加强信息反馈和知识巩固
依托信息技术,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下转第72页)(上接第60页)和进一步地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地利用,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指导学生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学完语文第二册“识字4”后,设计了几个谜语让学生猜: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每句各打一字)同桌合作猜出一字,电脑屏幕上便出现一个翘起的大拇指,还有热烈的欢呼声。此时计算机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根据识字的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对于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和加强识字的能力,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识字 教学 情境 动画 资源 互动
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变化的立体式演示功能,它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它使教学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加上它不受时间的限制,教学信息可反复地播放或有选择地存储,可以说信息术与识字教学的整合就把教学信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体现在媒体之中,效果显著。笔者尝试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识字教学实践,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网络环境下,通过图、文、音、像信息,更为形象、具体地表现识字内容,正好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所以,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特点,通过信息技术的媒介,为学生提供生活中与课程相关的熟悉的的识字情境。
例如:在教学“林和森”这一识字课时,通过演示动画,从小树林,到茂密的森林,从而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地与形象生动的画面相结合,集画面、声音、文字等于一体。这样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使陌生的生字与熟悉的环境和生活经验产生了某种联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实现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有机结合,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依托信息技术演示汉字动画,突破识字教学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它形象地呈现了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了事物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展现演变过程
低年级学生难以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借助网络软件,先运用“实物图——象形字——现代汉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例:学习"水"字时,我让学生看看水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出示从甲骨文到篆书再到隶书,再到楷书字体的变化过程,让静态的方块字变成动态的,由实物到图画到字的演变过程。这样孩子们不光对字型有了准确的认识,还对字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在以后的使用中都不容易出现错误。接着通过CAI课件在屏幕上看到汉字笔画,部首的动态显示,闪烁,重写等过程。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更深刻。最后学生练习录入汉字,教师的演示讲解和学生的操作演练。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的综合利用,他们边听,边看,边动手,边思考记忆,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其基本过程为:演示一识记一演练。
2.比较形近字异同
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它们或换偏旁,或区别仅在于点横、长短之间,低年级学生较难区分,而网络动画的使用却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如“晴”与“睛”,读音相似,字形相近。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生字读音,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太阳,逐渐演变为“日”,然后与“青”字组合成“晴”字,学生一下子掌握了“晴”字的音、形、义。“睛”字也是如此,动画中先出现眼睛,再与“青”字结合。学生轻松地识记、辨析出了这两个形近字,教学的难点在动态的演示中得以突破。
3、演示生字笔顺
笔顺对字的结构影响很大,它不但直接关系到笔画的正误和书写的速度,同时也关系到字的造型美观与否。一些难写或易错字的笔画动画,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笔顺演示,有利于激发学生习字兴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模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笔画的走势和布局,再跟着书空笔顺,在兴趣盎然中对汉字的笔顺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依托信息技术丰富识字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英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和传统的媒体相比,它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各种信息形式有机地组合融会在一起。基于信息技术这样的优势,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多媒体辅助识字教学单纯由老师操作、演示的模式,放手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引导孩子们在互联网的海量的学习资源中去搜集资料、获取新知、探究问题。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如在识字教学时,引导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在网络上寻找有关动物的资料。学生通过查找、阅读,知道了大象是动物中的老寿星,白鹤睡觉时为什么会把一只脚收起来,骆驼为什么能耐饥渴等等,达到了拓宽知识面与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双重目的。
四、依托信息技术合作互动,加强信息反馈和知识巩固
依托信息技术,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下转第72页)(上接第60页)和进一步地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地利用,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指导学生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学完语文第二册“识字4”后,设计了几个谜语让学生猜: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每句各打一字)同桌合作猜出一字,电脑屏幕上便出现一个翘起的大拇指,还有热烈的欢呼声。此时计算机的反馈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了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根据识字的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对于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和加强识字的能力,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5/10/2 10:35:41
- 【点击频次】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