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

 

【作者】 洛桑赤列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雄玛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挑战心、想象力。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数学生活实践体验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而一直以来,教师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以及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不良倾向使得数学生活的应用性给学生造成数学抽象,枯燥乏味的印象,从而素质教育难以深化。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挑战心、想象力。
  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呢?
  一、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意义的活动,是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上调了,甚至还有的同学找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多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有密切了数学与生活联系。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创设有效的生活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情感的主人,然后才是掌握知识的主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的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的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提情景中,体验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教学的是想方法,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尝试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具体说,就是在教学新知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感性实践引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对于这一点,不必多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最真切的体会来源于电影《一个也不能少》。
  小魏老师要到城里找张会科,但是她没有钱买车票,她在班里询问车票价钱,就是在应用统计图中的知识—搜集数据。而在得知车票上的价钱为3元后,她迅速计算出2个人要6 元,往返一次要12 元,但是,她马上又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因为张会科已经在城里了,所以要减去3元,只要9元就够了。这一连串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没有例题,没有讲解,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应用。为了凑到这9元钱,她让18名同学算一算,没人要从家里拿多少钱,结果可想而知,绝大多数同学的家庭根本拿不出5角钱,于是他们想到用板砖的方法去挣钱。继而又是一连串的计算,学习委员在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写下算式:
  1块砖=1、5分
  10块砖=15分
  100块砖=150分
  1000块砖=1500分、
  见到1500分,学生们不禁惊叹,这么多钱呀!小魏老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认识错误:1500分=15元。这里有应用了单位化聚的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数学再次体现。小魏老师没有计算9 元要搬多少块砖?而是顺其自然的推导出1000块砖可以挣到15元钱,可见生活中的数学灵活多变。继而,在小卖部里又上演了一趟生动的可,从15元钱中拿出9元,用剩下的6元买了2 罐单价3元的可乐,对同学们的劳动表示奖励这就是回归与生活的数学,自然、真实、无需雕琢。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应给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是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理论
  • 【发布时间】2015/10/2 10:26:38
  • 【点击频次】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