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学案导学”教学法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
【正文】学案导学”是以学生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做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年来,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尝试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自感收获颇丰。现以“盆花的管理”一节为例说明。
学案设计
学案,它是全组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即教师在写好自己教案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经集体讨论、研究,编写出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供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使用,课后复习巩固,最好是一节一个学案,学案必须做到把“备教”为主改为教学结合,以“备学”为主,确定学习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学习内容适中,导学方法得当,达标习题全面等等。
(一)目标的设计
目标就是方向,制定的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方向。本节课目标就是学会盆花日常养护管理的方法,掌握盆花管护技术。如何养护管理盆花是重点,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和为什么是难点。
(二)内容的设计
学习内容的设计,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要联系社会生活,而且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做到循序渐进。
这种层次性设计,还要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使优秀生从学案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从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信心。在盆花管理学案中主要设计了以下问题供学生预习时思考:(1)盆花管理的方法步骤是怎么样的?(2)盆花有哪些浇水方法?浇水要掌握什么原则?为什么?你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3)盆花的施肥要注意哪些问题?(4)整形与修剪的方法如何?这样,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预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达标训练
技能训练可以采取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设计题、操作技能训练题等多种形式来设计,不管采取何种形式,设计中都要体现对知识考查的针对性、分层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练习有的可在课堂完成,有的可在课后训练。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法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教师把精心编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内容自主学习,主动查阅花卉教材工具书,掌握养护盆花方法、原理和技巧。通过自学,差生可以找出书中重点、难点;中等生能标出自己的疑问,带问题进课堂;优等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二)课堂讨论
课堂伊始,对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往往也是学生的疑难问题,采用分组讨论,每六人一组,阅读教材,讨论疑难。讨论时,教师巡回指导,指导时要把握时机,讲究艺术,注重灵活性,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又说不清楚时,正是渴求启发最强烈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将起到最佳效果。比如,为什么无论用井水还是自来水给花卉灌水都必须在储水池经24小时后方可使用大家众说纷纭,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稍一点拨,针对性地说出受温差和成分的影响,大家会豁然开朗,记忆深刻。
(三)集体引导
经过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各组容易出错的问题,全班集体解决和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每一小组的代表把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要让学生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对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迅速进行第二次备课,快速确定要讲的内容,讲解要精辟,抓住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在渴望解释的心理状态下明晰事理,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益。
(四)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挥棒。课堂评价可以借助考试或测验的方式,依据学案设计好的训练题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些训练题都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目标,学生当堂完成训练题,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时应注意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包括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和学生对学习的反思。教师课后反思是课后对教学行为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学生课后反思是对思维和探究过程进行整合的一个环节,突出重点内容,归纳多种思维过程,完善知识结构。此外,教学反思有利于对学案的修改和完善,能较好地体现教师和学生集体的智慧。上完“盆花的管理”这一节后,根据课堂反馈的信息,笔者发现学生对盆花的管理技术能够掌握,对设计的大部分问题也能积极讨论,但当笔者提出在修剪花卉时如果不按照书上原则修剪将出现怎样的后果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耐烦、不积极,甚至不配合,这就需要反思。学生上完课后回忆一下整节课的过程,课堂上掌握多少,盆花管理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哪些问题是需要老师点拨的,哪些问题是同学们经探讨可以解决的等等。经过反思,把整节课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归纳,从而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总之,在花卉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很好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多与学生交流,并不断认真细致地研究,挖掘出“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巨大潜力。
学案设计
学案,它是全组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即教师在写好自己教案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经集体讨论、研究,编写出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供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使用,课后复习巩固,最好是一节一个学案,学案必须做到把“备教”为主改为教学结合,以“备学”为主,确定学习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学习内容适中,导学方法得当,达标习题全面等等。
(一)目标的设计
目标就是方向,制定的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方向。本节课目标就是学会盆花日常养护管理的方法,掌握盆花管护技术。如何养护管理盆花是重点,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和为什么是难点。
(二)内容的设计
学习内容的设计,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本内容删减、合并、重组、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能体现跨学科的渗透,要联系社会生活,而且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做到循序渐进。
这种层次性设计,还要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使优秀生从学案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从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信心。在盆花管理学案中主要设计了以下问题供学生预习时思考:(1)盆花管理的方法步骤是怎么样的?(2)盆花有哪些浇水方法?浇水要掌握什么原则?为什么?你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3)盆花的施肥要注意哪些问题?(4)整形与修剪的方法如何?这样,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预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达标训练
技能训练可以采取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设计题、操作技能训练题等多种形式来设计,不管采取何种形式,设计中都要体现对知识考查的针对性、分层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练习有的可在课堂完成,有的可在课后训练。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法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教师把精心编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内容自主学习,主动查阅花卉教材工具书,掌握养护盆花方法、原理和技巧。通过自学,差生可以找出书中重点、难点;中等生能标出自己的疑问,带问题进课堂;优等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二)课堂讨论
课堂伊始,对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往往也是学生的疑难问题,采用分组讨论,每六人一组,阅读教材,讨论疑难。讨论时,教师巡回指导,指导时要把握时机,讲究艺术,注重灵活性,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又说不清楚时,正是渴求启发最强烈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点拨,将起到最佳效果。比如,为什么无论用井水还是自来水给花卉灌水都必须在储水池经24小时后方可使用大家众说纷纭,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稍一点拨,针对性地说出受温差和成分的影响,大家会豁然开朗,记忆深刻。
(三)集体引导
经过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各组容易出错的问题,全班集体解决和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每一小组的代表把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要让学生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对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迅速进行第二次备课,快速确定要讲的内容,讲解要精辟,抓住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在渴望解释的心理状态下明晰事理,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益。
(四)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挥棒。课堂评价可以借助考试或测验的方式,依据学案设计好的训练题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些训练题都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目标,学生当堂完成训练题,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时应注意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包括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和学生对学习的反思。教师课后反思是课后对教学行为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学生课后反思是对思维和探究过程进行整合的一个环节,突出重点内容,归纳多种思维过程,完善知识结构。此外,教学反思有利于对学案的修改和完善,能较好地体现教师和学生集体的智慧。上完“盆花的管理”这一节后,根据课堂反馈的信息,笔者发现学生对盆花的管理技术能够掌握,对设计的大部分问题也能积极讨论,但当笔者提出在修剪花卉时如果不按照书上原则修剪将出现怎样的后果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耐烦、不积极,甚至不配合,这就需要反思。学生上完课后回忆一下整节课的过程,课堂上掌握多少,盆花管理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哪些问题是需要老师点拨的,哪些问题是同学们经探讨可以解决的等等。经过反思,把整节课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归纳,从而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总之,在花卉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很好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多与学生交流,并不断认真细致地研究,挖掘出“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巨大潜力。
- 【发布时间】2015/10/2 10:25:54
- 【点击频次】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