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教育学生勇于面对挫折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面对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的问题,我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困难挫折,教给他们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实行“挫折教育”实战演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抗挫折 自我疏导 转移 倾诉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会遇到青春期成长带来的学业问题、人际问题、行为问题和情感问题,但由于个性及心理发展尚不完善、不稳定,情绪容易波动。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和不幸,极易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如何让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呢?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初步探索出了几点策略。
一、教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困难挫折。
1.举办“坚强的名人”故事会,从故事中初步认识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
让学生提前搜集成功名人战胜人生中的困难挫折取得成功的故事,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选手,利用每周一晚活动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并谈出自己的感悟,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一周两个小组,一月后进行个人总结反思,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2.观看励志影视剧,进一步感受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
利用每周五的晚活动时间观看励志电影,对孩子进行耐挫折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我带领学生先后观看了电视剧《名校》《隐形的翅膀》《风雨哈佛路》《永不妥协》等影视片,每次看完后,组织同学们一起交流导剧情中主人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和胜挫折的。这些励志电影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其对挫折的正确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战胜挫折的能力,实现了学生耐挫折行为的内化和迁移。
3.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困难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针对我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主题为“向困难说不”主题班会,进一步促进学生耐挫意识的觉醒,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请你说出来。”的讨论题,让每个学生谈出生活中自己遇到的挫折,用自己最真心的话,谈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让其他同学帮助他一同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在讨论交流中让产生挫折感的同学正确认识挫折,在大家的帮助中形成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培养学生战胜困难挫折的能力。
4.举办“挫折教育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强学生冷静对待挫折的能力。
古人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向学生讲述挫折的概念、意义,明确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生活中的挫折既有正向功能,又有负向功能。挫折不可怕,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
二、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
1.学会宽容自己,进行自我疏导。
教育学生自己解开心结,自己给自己调适、减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要随便看轻自己,做事只要尽力就好,只要努力,总有成功的机会。
2.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的焦点。
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引导学生暂时放开不开心的事情,换一个环境,进行自我排解,保持良好的心态,跑跑步、打打球、外出和同学玩玩等,这样一来,挫折之后的心境便得到转移和调节。
3.学会倾诉,加强交流。
要多为学生创设与同学交往的机会,让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在群体中,学生们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们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学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炼是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承受力的。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4.不断总结教训,积累受挫的经验。
“吃一堑,长一智。”这是摆脱困境,战胜挫折,变失败为成功,避免重蹈覆辙所不可缺少的。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让学生学会总结失败的教训,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实行“挫折教育”实战演练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来勇于面对挫折。
强化学生在学习、生活、家庭中的行为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引起学生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高,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克服。同时,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结合我们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如35公里远足拉练、登泰山游学等磨练意志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定出自己的活动目标,在拉练过程中,我特别安排意志力强的同学与相对较弱的同学组成互助组,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在实际的活动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还要针对挫折感严重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不畏挫折的可贵的心理品质。
总之,当学生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在认知上,让学生正确理解挫折,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情感上,让学生切身体验挫折,消除学生对挫折的害怕心理;在行为上,教会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勇敢坚强的人。
关键词:抗挫折 自我疏导 转移 倾诉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会遇到青春期成长带来的学业问题、人际问题、行为问题和情感问题,但由于个性及心理发展尚不完善、不稳定,情绪容易波动。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和不幸,极易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如何让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呢?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初步探索出了几点策略。
一、教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困难挫折。
1.举办“坚强的名人”故事会,从故事中初步认识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
让学生提前搜集成功名人战胜人生中的困难挫折取得成功的故事,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选手,利用每周一晚活动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并谈出自己的感悟,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一周两个小组,一月后进行个人总结反思,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2.观看励志影视剧,进一步感受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
利用每周五的晚活动时间观看励志电影,对孩子进行耐挫折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我带领学生先后观看了电视剧《名校》《隐形的翅膀》《风雨哈佛路》《永不妥协》等影视片,每次看完后,组织同学们一起交流导剧情中主人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和胜挫折的。这些励志电影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其对挫折的正确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战胜挫折的能力,实现了学生耐挫折行为的内化和迁移。
3.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困难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针对我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主题为“向困难说不”主题班会,进一步促进学生耐挫意识的觉醒,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请你说出来。”的讨论题,让每个学生谈出生活中自己遇到的挫折,用自己最真心的话,谈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让其他同学帮助他一同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在讨论交流中让产生挫折感的同学正确认识挫折,在大家的帮助中形成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培养学生战胜困难挫折的能力。
4.举办“挫折教育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强学生冷静对待挫折的能力。
古人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向学生讲述挫折的概念、意义,明确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生活中的挫折既有正向功能,又有负向功能。挫折不可怕,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
二、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
1.学会宽容自己,进行自我疏导。
教育学生自己解开心结,自己给自己调适、减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要随便看轻自己,做事只要尽力就好,只要努力,总有成功的机会。
2.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的焦点。
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引导学生暂时放开不开心的事情,换一个环境,进行自我排解,保持良好的心态,跑跑步、打打球、外出和同学玩玩等,这样一来,挫折之后的心境便得到转移和调节。
3.学会倾诉,加强交流。
要多为学生创设与同学交往的机会,让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在群体中,学生们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们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学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炼是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承受力的。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4.不断总结教训,积累受挫的经验。
“吃一堑,长一智。”这是摆脱困境,战胜挫折,变失败为成功,避免重蹈覆辙所不可缺少的。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让学生学会总结失败的教训,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实行“挫折教育”实战演练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来勇于面对挫折。
强化学生在学习、生活、家庭中的行为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引起学生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高,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克服。同时,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结合我们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如35公里远足拉练、登泰山游学等磨练意志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定出自己的活动目标,在拉练过程中,我特别安排意志力强的同学与相对较弱的同学组成互助组,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在实际的活动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还要针对挫折感严重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不畏挫折的可贵的心理品质。
总之,当学生们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在认知上,让学生正确理解挫折,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情感上,让学生切身体验挫折,消除学生对挫折的害怕心理;在行为上,教会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勇敢坚强的人。
- 【发布时间】2015/10/2 10:24:05
- 【点击频次】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