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物理情境教学

 

【作者】 宋子民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斑竹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良好的情境能持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真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因此教师要让情境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创设朴实、实用、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情境中绽放,让情境教学在物理课堂上“美”起来。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轻视实物操作,过多使用多媒体
        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为了情境创设而创设,过多依赖多媒体,过于增大教学容量,忽略了学生内在的需要,用多媒体代替了实物的操作。多媒体虽具有丰富的视听效果,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图热闹而片面追求动画和视听的效果,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学生也易产生视觉疲劳。如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某位教师用多媒体生动地演示光在空气中、在水中、在玻璃中、在不均匀液体中传播的情况,本应由学生亲手操作的实验被多媒体代替了,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理解得也没有自己亲自体验的深刻了。
        2、为追求效果,忽视学生安全
        物理实验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安全问题。如教学《杠杆时》,某老师举行“拔钉比赛”。出示两个相同的铁钉和木板,教师用羊角锤把铁钉钉入木板。邀请男、女两个学生上讲台来,男同学试着用手拔钉子,钉子未拔动,但手破了。女同学用羊角锤拔钉子,结果女生赢了。这个情境创设老师未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导致弄伤了手。
        3、偏向优等生,忽视学困生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速度和效果,喜欢让优等生参与问题的猜想、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操作的参与。其实学困生也希望得到大伙的欣赏,不希望被忽略。
         情境创设一定要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其关注的焦点应落足在情境是否有效,是否真正地促进了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并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在情境创设的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的操作性
        物理课堂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抽象出新知的原理和方法,在操作中获得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基本的物理技能,同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例如,“蒸发”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弄清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可设计三组问题让学生手脑结合得出有关结论。问题1:取相同两滴酒精分别滴在课桌和手背上,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用塑料尺只将其中一滴酒精展开,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只对其中一滴酒精用纸筒吹气,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如此设计,学生们很快自己得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2、情境的趣味性
        情境创设要顺应学生天性的需要,注重趣味性与参与性,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教师可用从实验室取来的吸盘,让学生比赛臂力;在教学《杠杆》时,做一个“蜡烛跷跷板”的趣味游戏:①把蜡烛底端的蜡刮掉一些,让它像顶端一样露出烛芯。②把缝衣针从蜡烛中部穿过,露出的针头、针尾架在两只杯子的边缘上。③用薄铁皮(或塑料板)剪成两个小人儿,用腿间的尖头插立在蜡烛上,两个小人儿的位置到缝衣针的距离相等。调试蜡烛,使它平衡。这就做成了一个蜡烛跷跷板。④点燃蜡烛两头,熔化的蜡就会一滴一滴地不断滴下来。滴下蜡油的一端会向上翘一些,蜡烛两端会交替上下晃动,跟跷跷板一样。这个实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
        3、情境的真实性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与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相联系的。因此,所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中,让同学们带来口琴、小鼓、笛子等乐器进行演奏,感受乐器的振动。又如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课时,做几个活动感受:(1)让学生用吸管吸饮料(2)吹纸活动(学生活动):两张纸相距数厘米,自然下垂,从纸上方往两张纸之间吹气,观察现象。(3)制作纸飞机:用一张16开纸,折一个纸飞机,看谁的飞机飞的平稳,飞行时间长。这几个情境简单而真实,却能给学生以原型启发。
        4、情境的创意性
        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富有创意,能引起学生兴趣,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在教学《光的折射》时,教师将方形玻璃鱼缸一个、泡沫板一块、PVC管一小段、竹竿一根、玩具小鱼一个,做成一个渔夫叉鱼的实验器材。在装有水的鱼缸里有一条鱼,请学生到讲台先用瞄准器对鱼瞄准,再用激光灯通过瞄准器照射,检验学生是否瞄得准确,接着用鱼叉去叉鱼,结果却叉不到鱼。这个实验既真实又富有创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5、情境的和谐性
         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保证师生愉悦,具有和谐性。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既严肃又风趣、具有和学生亲近的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面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困生也感受自尊的存在。教师要多应用类比、讲故事、做游戏、比赛等方法让课堂更加生动,让学生感觉上课是种享受。例如,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用理解的微笑,耐心的态度来化解学生的焦虑;当学生破解难题时,教师要用嘉奖的眼神,真心的祝贺,来焕发学生上进的动力。
        综上所述,物理情境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挖掘教材,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不能让情境创设流于形式,不能让情境创设成为传统教学的“包装”。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让学生真正走进物理,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绿色新课堂。
  • 【发布时间】2015/10/2 10:17:25
  • 【点击频次】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