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在化学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实践

 

【作者】 罗光文

【机构】 四川阆中市望垭镇护垭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化学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一些具体方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实践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教书”与“育人”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化学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同行商榷。
  一、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思想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为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确立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坚实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科学原理、规律、物质的个性与共性等进一步抽象、转化分析,上升为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通过对“分子可分,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分”的讨论,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在学习CO2的性质时,通过CO2含量增多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也应看到CO2的存在是自然界循环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地看待,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二、激发爱国热情,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化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比如课本中介绍了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会冶铁和炼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已超过1亿吨,位居世界首位。我国最早采用湿法炼钢,这是现代湿法冶金术的先驱。闻名世界的化工专家侯德榜博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侯氏制碱法》,把世界制碱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祖国赢得了名誉,为世界作出了贡献,他的名字永载世界科学史册。这些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把深沉的爱国热情溶注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之中,并立志献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使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融于化学课堂教学之中。
  三、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一方面,讲清概念,进行创造思维训练,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分析、综合这一思维过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比较、抽象、概括。提高学生的归纳、演绎、判断、推理的能力。例如,从一些具体的酸(如盐酸、硝酸、硫酸)和碱(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的知识,归纳出酸和碱的通性,在认识了酸和碱的通性之后,又去学习新的酸和新的碱。
  实践表明,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为有效的途径,特别是“探索性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我在教学CO的还原性时,要求学生设计关于尾气的处理方案,同学们大胆设想,积极思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学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反应结束时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还是先移走酒精灯?教师可把先移走酒精灯后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的错误操作制成CAI课件,当移走酒精灯时,水槽中的水沿着导气管开始倒流,当行至试管的中部附近时,突然试管被炸裂,玻璃碎片纷纷落下,同时配以炸裂声,展示出违规操作的不良后果的生动画面,这样学生通过看、听就知道应该怎样正确操作。再让学生利用在物理课中学到的关于大气压的知识作进一步的解释,学生就牢固掌握了。
  在化学课的教学中,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之外,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和自学能力等。这样,学生才能系统的、有效的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增强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增进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任何学科的教学不可疏忽的任务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条件和机会,让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品尝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这样一道化学习题:在3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怎样鉴别它们?这个问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有的学生能准确解答,有的学生方案不合理,有的学生则无从下手,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有学生解答后,让学生自己讨论。在上述活动中,因每个学生的知识广度、深度不同,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各有特点,因此,解题思路各有特色。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相互切磋,团结奋进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五、发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化学家对化学世界的探索,表现出热爱真理追求美的浓厚的感情,他们对一些化学元素的人格化称呼就反应了这一点。如“氦”意思是“太阳的元素”;“氖”含有“新奇的意思”;“氩”含有“懒惰”、“迟钝”的意思;“氪”含有“隐藏”的意思;“氙”含有“异国人”的意思。
  在氯化钡溶液中倒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浑浊,再倒入稀盐酸就会看到产生很多气泡,白色浑浊消失了,这不是“清水变牛奶”、“牛奶变清水”的魔术吗?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美妙景象。水中烈火产生,铜镜的形成,夏夜“鬼火”的形成等。这些集中地体现了化学反应的变幻美。化学美还表现出化学反应的整体美。化学中多种多样的晶体,显示了色彩层次和形态美的统一。化学用语的书写美,体现了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利用这些素材,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六、通过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最伟大的美,让孩子们认识这个美,是教育的奥秘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珍惜、欣赏别人的劳动成果。从中受到劳动创造美的教育,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形成要求提高劳动技能的内驱力。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之前,要求学生动手从废电池中采集锌皮。在学习“石墨的导电性”之前,先让学生从废电池中采集碳棒。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之前,要求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石灰石。在做“水样、土样酸碱性的测定”之前,要求学生自己采集样品等。在分组实验时,主要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有时还留给学生实验设计题。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经过劳动验证科学知识的成功感,同时培养了劳动纪律、劳动习惯、劳动技能,也能享受劳动获取知识、创造美好未来的欢乐。
  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是很多的。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学、好学、勤学,就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 【发布时间】2015/10/2 10:12:38
  • 【点击频次】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