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

 

【作者】 何建超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赛马镇建设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需要多措并举,而无论哪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应是首始,转变教与学方法是关键,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支撑。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性  提高  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新课改着力解决课堂问题的主要方向,也是一线教师孜孜不倦为之奋斗的工作目标。初中数学在这股改革洪流中也得到了众多专家的重点关注,也寻觅到了提高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但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并未真正成为科学有效的策略途径。当然,这与教师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有关,也与他们理念分不开。不过研讨是个促进教师互相成长的良好平台,彼此晒理念、晒方法可互惠受益。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思考,互飨同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觉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地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因此,我认为要提高教学有效性,直奔主题式的课堂教学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首始,让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积极性,能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此时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最佳时机,他们才能积极建构,形成数学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最好在开课伊始就注重激趣煽情,使学生一开始就保持较高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当然,激趣的方法很多,不同教师,激趣的方法与策略也各不相同,不过,结合教学内容、学情考虑与选择激趣方法总是科学的。
  二、转变教与学方法
  课堂是师生互动对话阵地,是教、学双边活动开展平台。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二者的关系应理解为学是主体,教致力于学,为学服务。这是践行新课改的一条重要理念,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良好方法。不过这需要以教师转变观念为前提的实践行为,才能真正做到转变教的方式,优化学的方法。
  (一)改变“满堂灌”,多用启发式教学。传统数学课堂,教师总是独揽讲台,从开课到结课都是一个声音,那就是教师的“满堂讲”、“满堂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就养成了一种被动接受学习的态度与习惯,像襁褓中的婴儿只等教师“喂与灌”。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扼杀了学生主体性,学生形成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动作用被取代,这与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理论相悖的。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知识学习的主体。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那就是要把学习阵地---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中站出来,站起来,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二)授予方法,转变学习方式。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我们常说教的好不如学的好,会教不如会学。因此,我认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虽然这儿方式方法不多,但他们相互组合又可创造出新的学习方式。实践中,我们常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不过这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能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实现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保障。我们在实际中可以看出,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明显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学生的,是以学为主的课堂。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化技能,还能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起到重要作用。我认为要提高教学有效性,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巩固练习环节也应是有效的。那怎样的实践练习才算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以着力:首先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练习设计要深挖本堂课内容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解题策略,处理好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的关系,通过自主练习、解决问题,揭示知识的数学本质,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其次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练习设计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使枯燥乏味的纯数学练习变为解决生动有趣的生活实际问题,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再次要启迪学生的思维,练习设计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存在,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激发自主发现欲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身发展的实践平台上得到成功体验,并得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实践中我们要把这三方面作为设计的依据或出发点,做到精心设计,把它变为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实践锻炼,能把所学知识转化学习技能和数学生活技能,能实实在在解决生活问题。 
  总之,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建设起高效课堂,我们教师不但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还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教与学方法,成效显著的教学措施,以及能帮助学生快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形成生活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实践练习平台。只有这样,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看到希望,才能为学生良好素养奠实基础,真正在新课改中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之梦。
  参考文献:
  [1]景敏,基于学校数学教师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李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
  [3]甄德山、王学兰,教学成效相关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4]周景、张庆林,关于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
  • 【发布时间】2015/9/8 10:46:28
  • 【点击频次】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