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
【正文】 为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实施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三段式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三段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第一段提纲导学:先由教师设计导学提纲,上课开始,学生按提纲要求自学。导学提纲的设计要根据学情,紧扣双基及重点、难点,分层次设计导学问题。
第二段质疑、点拨:分两个层次:(1)学生间质疑问难,解决学习中的拦路虎(生教生);(2)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来教,这个“教”,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而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师教生)。
质疑点拨阶段的关键:(1)是对学生基础和能力的深入细致了解;(2)是对于教材深刻的把握(例如,能找出学生学习中易出问题的三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3)对于学生提出的绝大部分问题具有预见性。
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这一阶段的课才可能备好,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才可能应付自如。
第三段练习、检测:分两步进行:(1)练习。文科:读读、背背、理解、巩固。理科:深化对概念、规律、答题技巧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学会运用。(2)检测。检测形式可多样化,内容有对“双基”掌握情况的考察;有对重、难点知识的识记、理解或运用的考察;有对“三点”问题是否解决了的考察。
三段式教学法的时间分配:提纲导学、质疑点拨、练习检测大约各占15分钟。
二、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三段式教学法给我校带来的变化:
1、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每节课开始,老师把导学提纲发给学生,学生按照提纲先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或寻求别组同学的帮助。在讨论的时候,每个同学都积极发言,原先比较内向腼腆的学生也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变得开朗活泼起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课堂学习中来,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2、使优生拔尖,差生转化得到落实。
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下,全班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每组的四个学生中有2个基础较好的,有2个基础较差的,在互助学习时,实行一对一、一帮一,这样使优生在给他人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题意、领会题意、解题思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问题也有了一个重新领悟、深化的过程,较好地促进了优生的培养。
3、充分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前的授课,老师要讲解、点拨、和学生讨论问题、检查学生、反馈矫正等,课堂上老师压力很大,负担很重。而现在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老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课前,要想上好一节课,老师课前要先把课堂上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其它问题预想到,查阅大量资料,精心备课,精心准备,才能做到上课时游刃有余。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让位给了学生,变为课堂的策划者,导演老师在课堂上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角色是学生,从而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课堂密度显著增加。
学生刚开始自主、互助学习的时候,由于不适应这种模式,课堂密度不但不能增加,反而相应减少,要先使学生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然后再慢慢地加大密度,否则欲速则不达。现在,学生已经学会了自主、互助学习,课堂上的密度显著增加了,学生了解接触的信息量是原来课堂的2-3倍,同学们研讨解决一个问题以后,同时跟上做多个练习题,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能够举一反三,扎实掌握知识,效果很好。
5、课堂评价标准发生了很大变革。
以前的授课标准主要看老师讲得怎样,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学得怎样,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评价标准主要看“一性二度”。“一性”就是看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真正调动起来了,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去自主学习,互助讨论。“二度”一是看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是否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二是看目标达成度,是否学生都能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课堂评价标准的改变带来了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极大改变,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三段式教学法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1、如何引导学生探索有价值的问题。
在质疑点拨的时候,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浅层次的,学生提不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准备,围绕教学内容的难重点,引导学生提出学生易错、易混以及易考点等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
2、如何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有部分学生不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效果不是很好,见效较慢;个别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由于认识不够跟不上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不够好。解决的方法是应从抓好起始年级学生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使他们迅速适应这种模式,学会自主、互助学习,从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再一方面要加强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提高认识,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种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己授课的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如何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有的老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组织教学,对学生的激励措施不够,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为此,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为充分调动各个小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可以让各个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者有独到见解,老师要给学生所在的小组加分,下课时统计各个小组得分情况,对获胜小组老师提出表扬或给以物质奖励,以此来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取得更好地学习效果。
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三段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第一段提纲导学:先由教师设计导学提纲,上课开始,学生按提纲要求自学。导学提纲的设计要根据学情,紧扣双基及重点、难点,分层次设计导学问题。
第二段质疑、点拨:分两个层次:(1)学生间质疑问难,解决学习中的拦路虎(生教生);(2)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来教,这个“教”,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而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师教生)。
质疑点拨阶段的关键:(1)是对学生基础和能力的深入细致了解;(2)是对于教材深刻的把握(例如,能找出学生学习中易出问题的三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3)对于学生提出的绝大部分问题具有预见性。
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这一阶段的课才可能备好,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才可能应付自如。
第三段练习、检测:分两步进行:(1)练习。文科:读读、背背、理解、巩固。理科:深化对概念、规律、答题技巧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学会运用。(2)检测。检测形式可多样化,内容有对“双基”掌握情况的考察;有对重、难点知识的识记、理解或运用的考察;有对“三点”问题是否解决了的考察。
三段式教学法的时间分配:提纲导学、质疑点拨、练习检测大约各占15分钟。
二、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三段式教学法给我校带来的变化:
1、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每节课开始,老师把导学提纲发给学生,学生按照提纲先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或寻求别组同学的帮助。在讨论的时候,每个同学都积极发言,原先比较内向腼腆的学生也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变得开朗活泼起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课堂学习中来,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2、使优生拔尖,差生转化得到落实。
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下,全班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每组的四个学生中有2个基础较好的,有2个基础较差的,在互助学习时,实行一对一、一帮一,这样使优生在给他人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题意、领会题意、解题思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问题也有了一个重新领悟、深化的过程,较好地促进了优生的培养。
3、充分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前的授课,老师要讲解、点拨、和学生讨论问题、检查学生、反馈矫正等,课堂上老师压力很大,负担很重。而现在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老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课前,要想上好一节课,老师课前要先把课堂上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其它问题预想到,查阅大量资料,精心备课,精心准备,才能做到上课时游刃有余。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让位给了学生,变为课堂的策划者,导演老师在课堂上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角色是学生,从而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课堂密度显著增加。
学生刚开始自主、互助学习的时候,由于不适应这种模式,课堂密度不但不能增加,反而相应减少,要先使学生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然后再慢慢地加大密度,否则欲速则不达。现在,学生已经学会了自主、互助学习,课堂上的密度显著增加了,学生了解接触的信息量是原来课堂的2-3倍,同学们研讨解决一个问题以后,同时跟上做多个练习题,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能够举一反三,扎实掌握知识,效果很好。
5、课堂评价标准发生了很大变革。
以前的授课标准主要看老师讲得怎样,而往往忽视了学生学得怎样,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评价标准主要看“一性二度”。“一性”就是看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真正调动起来了,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去自主学习,互助讨论。“二度”一是看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是否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二是看目标达成度,是否学生都能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课堂评价标准的改变带来了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极大改变,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三段式教学法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1、如何引导学生探索有价值的问题。
在质疑点拨的时候,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浅层次的,学生提不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准备,围绕教学内容的难重点,引导学生提出学生易错、易混以及易考点等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
2、如何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有部分学生不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效果不是很好,见效较慢;个别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由于认识不够跟不上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不够好。解决的方法是应从抓好起始年级学生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使他们迅速适应这种模式,学会自主、互助学习,从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再一方面要加强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提高认识,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种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己授课的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如何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有的老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组织教学,对学生的激励措施不够,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为此,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为充分调动各个小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可以让各个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者有独到见解,老师要给学生所在的小组加分,下课时统计各个小组得分情况,对获胜小组老师提出表扬或给以物质奖励,以此来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取得更好地学习效果。
- 【发布时间】2015/9/8 10:38:02
- 【点击频次】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