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之我见

 

【作者】 陈菊梅 易燕霞

【机构】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石桥镇塘蓬希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我们是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引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放眼课外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补充和抑扬顿挫的语言,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的课堂来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师,都应该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如果再加上死气沉沉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听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舞台变得精彩?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呢?笔者利用多年的教学经验以自己所带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就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问题谈谈我的见解。 
  一、微笑教学,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曾听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会微笑的老师,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我想,这句话不无道理。我们做老师的千万不要居高临下地看学生,如果这样,无形之中就在学生面前设置了一条无法进入学生心灵的“沟壑”。不进入学生心灵,学生又怎么与你零距离沟通?久而久之,你与学生就会形成一种酷似“阶级的对立”,即使你的课堂没人敢说话、睡觉,但你的课堂也只是“一潭死水”。 
  想上一堂好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语文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你的语文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 
  给学生以更多的微笑,也就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给了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以至学生会相信老师不会轻易否定他们,更不会批评他们。这样,学生就找到了张扬个性的空间。何愁语文课堂没有活力与激情? 
   二、寓教于乐,在玩中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认真、严肃的游戏,因此教师要敢于把游戏引进课堂,把知识融合在游戏中,使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实现生命的发展,整体的发展。低年级课文大都生动形象,很适合在游戏中开展教学活动的。把抽象的文字画面变成有趣可感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乐园里,自觉地接受语文的熏陶,进而达到引发学习兴趣,促进素质发展的目的。
  三、引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柳树醒了》一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把“醒了”、“软了”、“飞了”、“长高了”等词语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柳树苏醒的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课后,同学们还不停地将课堂上学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四、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五、放眼课外,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补充。
  学生生活在知识信息时代,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是零的起点,也不应是零的起点。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感情,总能唤起他们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之感。有限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以自主态势在课前广泛涉猎相关的语文资料,分析处理信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学习之前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把世界作为学生的教科书,特别重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自然、社会。注意学科的整合,把语文带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如果在教学中敢于把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放到开放的综合实践天地中,鼓励学生自主地探讨,自由的交流总结,那么学生的收获会远远超乎课堂所获,远远超乎老师的想象。如我在教《动手做做看》一文时,布置学生课前做这样几个实验:在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放入自己想放的东西,多做几次,每次放入的东西不一样,看看是什么(下转第70页)(上接第66页)结果,再放入一条金鱼,又会是什么结果,为什么?把朗志万的话亲自实践一遍,这样,在明知朗志万说的不正确的情况下学习本课,就很容易读懂课文,明白朗志万的用意。同时,学生通过思考或查阅资料,明白无论放入什么东西,水都会流出来的原因是这些东西都有体积,金鱼也有体积。这样,既让学生体会了动手的乐趣,又整合了语文和自然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渗透了“大语文”的观念。
  六、抑扬顿挫的语言,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三尺讲台,其实就是教师每天的“舞台”,如果一支曲子千篇一律是一个曲调,那谁还愿意去听呢?如果每天嚼着同样的“馍馍”,谁还愿意“吃呢”?同样的道理,成年累月的课堂,一成不变的语调,那和寺庙的和尚念经又有什么不同?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宜该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如火,熊熊燃烧;激情似水,汹涌澎湃;激情若风,遒劲浩荡。可时而高山流水,可时而小溪潺潺;可时而熊咆龙吟,可时而幽咽泉流……这样,学生上你的课堂,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与其说在学习语文知识,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课堂。激情进入语文课堂,必将使语文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生命,因为活力而更美丽;教学,因为活力而更动人。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那么你的舞台将会变得光芒四射,甚至你的人生也将熠熠生辉。
  • 【发布时间】2015/9/8 10:24:40
  • 【点击频次】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