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探寻

 

【作者】 唐先成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万隆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的研究结论,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语文学科或语文教学自身的优势来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这是最有效果的,也是最能激发学生语文阅读欲望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但现行“00后”学生阅读兴趣不浓,或者根本就不愿自主阅读。这对于学生拓展知识面、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地培养显然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特别是立于竞争社会不会学习带来的后里,更是不堪设想。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爱读书、会读书。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这说明了培养阅读兴趣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为之埋单,想方设法,多措并举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当然,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放音乐、创情境、画图、动手操作、运用多媒体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对提高学生阅读欲望是有激发作用的。但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研究结论是“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利用语文学科或语文教学自身的优势来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最有效果的,也是最能激发学生语文阅读欲望的。
  一、利用语文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爱其道才能信其道,学生喜爱语文才能爱语文,主动去阅读。虽然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学生发展的奠基学科,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语文有着自身优势,特别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性和实用性,是其他学科在激情煽情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可抓住于此,大势渲染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利用人文性培养学生爱阅读情感。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特征之一,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大凡优秀作品,都具有浓浓情感,以情感来打动人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呈现给学生优秀的课文或文学作品。如优美的童话故事、寓言、小说、儿歌等等,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我们不难发现,现行教材所选的文章基本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包含雅拙的童真童趣和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语言中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言语世界的奥妙,自然会使之产生阅读兴趣。其次,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跟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以及跟教师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和善于运用情感去打动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用感情打动学生的感情,培养学习语文兴趣地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现行许多语文课堂,情感是被当作工具加以利用的,而不是自然地表达出来的。当语文教师被迫热情奔放,被迫给学生提供美好的感受时,这样的课堂教学实在让人深感不安。这种虚假的情感带给学生的恶劣影响不能低估。学生往往说或写一些没有经过体验的话,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培养学习兴趣,反而上人感到厌烦。
  (二)利用工具性培养学生爱阅读情感。汉语言作为母语,作为交流工具,其实用性我们不用言谈,就能体会它的巨大作用。当然,语文也不只是这点作用,还是思维的工具,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我国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都是用汉语言文字表达的,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讲解,离开语言文字,一切学科都无从进行。苏步青说:“语文是学习的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基础一样。”只有语文学习能力强了,才能提高思维和理解能力,才能学好其它学科。离开语文学科的基础,其他各门学科文化知识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二、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较之于其他学科课堂,语文课由于其学科特性往往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受到学生喜爱。不过,这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创新教学方法,多措并举,努力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上下功夫。
  (一)点拨诱导法。学生不爱阅读,从根本上说是对现行教材缺少了解。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给他们建立一个有趣的知识表象,使其产生对阅读的一种向往。
  (二)以身示范法。作为行为世范的我们,要给学生酷爱阅读的正能量,做学生自觉阅读的榜样。所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语文教师不爱阅读,知之甚少,又怎能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自学性和学习兴趣呢?所以,每次阅读时,我们教师也应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就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有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赏识激趣法。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所以,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热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学生读书内在动力。在阅读之后的交流活动,通过“书润人生”、“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读书活动载体,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在感受成功阅读的体验中享受到读书快乐,从而增强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李运菊,百分之三十与百分之七十[J].小学教学研究,2000年。
  [2]高惠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讲话[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3]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M].江苏教育,2007年。
  [4]董一凡,图书馆如何积极应对“浅阅读”读者群体[M].新世纪图书馆,2009年。
  • 【发布时间】2015/9/8 10:15:30
  • 【点击频次】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