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地表的变迁(教学设计)

 

【作者】 杨晓红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流水、冰川、风、气象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2、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
  3、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2、能够对一些现象作出大胆的猜想。
  3、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4、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评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
  2、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
  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地球多种地表形成的具体原因。
  教学难点:风化和侵蚀的作用。
  教学准备:酒精灯、小石子、镊子、水  搬运模拟器、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预习导学
  1.大家看过化石吗?
  2、欣赏化石图片。
  3、思考:化石有什么作用?(了解地球的过去)
  4、录象:世界风光欣赏。
  5、揭题:多美的世界,从古到今地球的表面都是这样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试试来了解地球的过去,探究地球表面的变迁状况(板课题)
  二、明确目标、生成预期
  1、知道流水、冰川、风、气象会对地表产生影响。
  2、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三、呈现任务、自主学习
  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
  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研究喜马拉雅山的过去。
  1、过渡:有人说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在很久很久以前,根本没有,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交流:为什么说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证据?(化石,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4、小结:只有证据才能说明事实……。
  五、精讲点拨、拓展提升
   (一)组织学生初步探究是什么力量让地球的表面千姿百态
  1、过渡:有了化石等证据,科学家对才会对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有这样的推测,既然世界最高峰有这样的变迁,那世界上那么多的地表形态是谁,什么力量造就的呢?
  2、讨论交流:
  (1)将你收集的材料,介绍给大家。
  (2) 请你将你的观点告诉大家。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27—P28内容
  4、小结:地球本身的能量,在太阳的照射和吸引经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二)组织学生探究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1、过渡:太阳、地球冰川、海浪、流水真有这么大的力量?
  2、学生交流:龙卷风、海啸、泥石流
  3、谈话:大家说得不错,这些确实能说明问题,那我们怎么通过小实验来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呢? 
  4、研究风化的作用。
  (1)出示:沙子和泥土,说他们都是大岩石变成的?
  (2)交流推测:你的理由?赞成的有? 
  (3)实验:石子变小实验。(分组提供器具、实验要求、填写报告、交流实验情况)
  (4)推测:自然界的大岩石是怎样变成泥沙? (风吹、太阳的照射、雨水---物体热胀冷缩)
  (5)交流小结:什么样的过程是风化。
  5、研究侵蚀作用。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滚滚河水夹着、裹着泥沙向东流去?请告诉大家流水有什么作用?  
  (1) 演示实验。(水搬运P27)
  (2)思考:P28问题
   谈话:大自然的岩石除了流水以外,还有哪些力量能够将岩石的碎屑带走呢?
  6、 小结:什么样的过程叫侵蚀
  7、 总结: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六、达标测试、结果反馈
  1、提问:人类的活动在地球上已有几百万年,那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变化有影响吗?如果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2、分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欣赏:人类的足迹
  七、知识梳理、小结收获
  1、古人常站在石头城上作诗吟文,感叹城下江水及水景的美妙,如今江水为什么没有呢?
  2、固城湖和石臼湖分属高淳和溧水两县,两湖相隔几百公里,为什么说她们是姐妹关系?
  板书设计: 
                    5  地表的变迁
                         风化
                         侵蚀
  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5/9/7 17:36:08
  • 【点击频次】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