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 杨林清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庙山镇中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号,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在走进社会的过程中,明白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们有着自己对自然、社会、他人的感性认识,这些原有的经验会影响着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还原生活,贴近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培养情感,陶冶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引入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愉悦的生活,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地引入生活体验,就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描述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件趣事。看蚂蚁搬家;捣蜂窝被蜜蜂蛰;到田里捉泥鳅结果自己成了泥鳅被人捞上来……这些童年的经历,在学生们的讲述中鲜活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自然地从中得出结论:记忆中的事物总是特别美好。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百草园”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以及从中透出的欢乐、天真、稚气,体会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因为已经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快也很好地理解了鲁迅为什么这样不厌其烦地一一罗列百草园的景物,在百草园所做的 “趣事”,明白作者原来是想要借这些生动的描写表达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本意,感受处在回忆中的鲁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而不是一开始就简单地通过分析写景顺序、句式特点、修辞等等来说明景色描写是如何地巧妙,在巨细无遗的分析中让学生失掉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还尝试着全方位地缩短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开拓视野,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上《土地的誓言》时,学生观看了电影《未来水世界》,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感悟土地的宝贵。教学《黄河,母亲河》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的源头的优美景色,壶口瀑布的雄姿以及中下游严重的污染,使学生对黄河有更直观的印象。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学生走入山林,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做基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越发得浓厚了。
  二、引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为例。人类自有家庭以来,不知上演过多少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声或无声的战斗!这种心情只能是亲身感受和体验,再精彩的讲授都无法代替。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位母亲对儿子的怜惜和动手时无奈的心情,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请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很快地明白了毕淑敏什么情况下打孩子,什么情况下不打孩子,以及打孩子之后痛楚心理,明白了她对孩子无尽的爱。笔者紧接着提出:1、你观察过你的父母打你的时候的样子吗?2、你想对父(母)说句什么话?学生发言:有一次妈妈狠狠地打了她,但她发现妈妈泪流满面,这让她停止了哭泣,明白了妈妈的心!讲着讲着都哭了,后来还用哽咽的声音喊出:“妈妈,我爱你!”让在座的学生心有戚戚,表示出了对父母的理解。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引入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仅让学生了解文本中的情感,而最终也达到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的目的。
        教《羚羊木雕》时,当学生体会了文中“我”的心情,理解了她的遭遇之后,笔者提出:如果你遇到这种遭遇,你将怎么处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处理身边的事,学生谈到可以与父母面谈、书信等方式交流,教给他们与人交往沟通的技巧。不仅使学生的阅读习惯、想像能力得以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三、引入生活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那么这样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好得多了!
         《最后一课》想要表达的是一群普通的法国人在国土被占领的时候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关于爱国,学生往往理解为应该像英雄人物那样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爱国成了形而上的口号,而不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情感。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做了这样的设计: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都是普普通通的法国人,他们的爱国情怀都体现在什么地方?要求学生分析从前的韩麦尔先生和现在的韩麦尔先生,课前的小弗郎士和现在的小弗郎士不同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得出结论:这种爱国情感表现在他们对语言的热爱上。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悟这种深沉的感情,我对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做了这样的处理:1、补充出韩麦尔先生省略的话。2、对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时的神情、动作进行想象。最后对朗读进行指导,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感受。学生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爱国情感完全地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明白了爱国方式有很多,爱祖国的语言、文化,捍卫祖国的尊严等。爱国不再只是写在书上的一句口号,更是日常生活里行动的坐标。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钱梦龙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挖掘教材里面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更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 【发布时间】2015/9/7 17:35:23
  • 【点击频次】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