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且行且提高——我的思想品德课信息化教学历程

 

【作者】 曾坚成

【机构】 广西省南宁市隆安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优化运用,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加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通过描述自己思想品德课信息化教学的历程和陷入的误区,为思品课的信息化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信息化教学   优化运用   教学历程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教育的出现,给中学思品德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变革。农村中学教育硬件差,1999—2001年的思品课教学中我都以“一本书加一张嘴加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幻灯设备是学校仅有的“高科技”教学设备,仅供公开课、课堂教学比赛使用,教育信息化辅助教学无从谈起,无处着手。
  2001年,我有幸被选派代表隆安县参加南宁地区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准备期间,我使用幻灯设备辅助教学,但因没接触过,课堂上常出现幻灯设备的使用与教学环节脱节的现象,未达到使用幻灯设备来提高课堂实效的目的。最后还是采用“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模式。在赛课现场,看着别的选手熟练的通过幻灯设备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我的自信陷入谷底,导致课堂表现大失水准。鉴于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主动向教具管理人员请教教具的使用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运用教具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益。
  2001年我国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掀起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热潮,2004年我校搬迁新址,加上教育部实行“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我校的教育硬件得到极大改善,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我积极学习多媒体的使用方法和课件的制作技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充分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利用信息技术建构新型的教学环境,创造良好的教学效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本文在多媒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的误区与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对广大思品教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1、拿来主义,即照搬照抄他人的课件
  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分析学情、课情,也没有深入钻研教材设计适合的课件,而是到网上去收索,照搬他人的课件,没做必要的“删”、“剪”和“增”,拿来就用,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2、喧宾夺主,即信息化手段过滥
  信息化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通过课件播放大量图片、视频,让学生看花了眼,听乱了心,没法集中注意力于思考、分析、掌握教材。而老师由传统的“满堂灌”陷入“满堂按(按鼠标)”的极端,使得课堂热闹,课后学生连最基本的知识点都没有掌握,课堂没效益可言。
  3、越厨代庖,即老师以“放”代“讲”,学生以“看”代“听”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课堂上教与学被边缘化了,教师备课时更多的是收集网上的现成材料,忽略了对教材、教参的使用。课堂上,课本不带,教案不用,只拿一个U盘就进入教室,授课时以播放课件为主,仅作简单的讲解;而学生乐于看幻灯片懒于思考,结果是老师放映完幻灯片就是上完课,学生看完课件就是学完,一节课下来学生觉得好看好玩,却没有相应的内容。
  正因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陷入了上述误区,在2009年秋季学期期中、期末学业水平检测中,暴露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内容理解不透,达不到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真正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1、按需制作课件
  备课时,既备教材更备学生,根据学情、课情、生情的实际制作符合课堂需要的课件,课件所需素材包含图像、声音、文字等,幻灯片控制在15张以内,视频、音频播放时间以3分钟为限,克服了信息化手段过多过滥。我努力做到每一节课的课件实现集图像、声音、文字和动画等于一体,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的呈现给学生,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就地取材制作课件
  课件制作过程中按照思想政治课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尽可能选用学生学习生活的图像、(音)视频。如在制作《创建新集体》的课件时,把校运会上运动员、拉拉队员、后勤工作人员、通讯员在各自岗位上尽心尽力的图片、视频作为课件的内容,因是自己所经历的,故学生对“创建创建新集体需要有共同的目标作为前进的动力,需要每个成员各尽所能,团结协作”这一知识点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
  3、按需使用课件
  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手段而非必用手段,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实际来决定是用不用课件、怎么使用、使用到何程度程度,而不是逢课必用。比如练习课、讲评课传统的讲授比使用课件效果更好。
  4、注重实用性,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一个好的课件一方面能够结合教学的内容有序地展开,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个方面一个好的课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下转第30页)(上接第91页)效率。多媒体课件只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学手段的运用应时刻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为第一要务,那些刻意追求“演示“华丽”效果的教师事实上是在舍本逐末。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务必使课件服务好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要想方设法地去使自己的课件具有实用性。
近年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科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用通俗生动的信息化素材,优化课堂教学,同时重视提问、分组讨论等传统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所带班级在各种考试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国教育信息网 2013.04
  作者简介:曾坚成,男,生于1975年9月,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1999年参加工作,有多篇论文在《班主任之友》、《中学教学参考》上发表,承担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全国创新教学方法与创新性教师培养行动研究》(批准号CTF120573)子课题的研究。
  • 【发布时间】2015/9/7 17:33:42
  • 【点击频次】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