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预科班主任心得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很喜欢。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到教育法律和校园安全,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使我从理论上感受到了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关键词:预科班 民族学生 德育教育
从事预科教学已经有五个年头了,班级管理方面虽然纪律好,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仍然有学生会对着桌面空空的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个早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传统的朗诵与背诵改为知识竞赛或相关游戏进行,也许这样就不会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调动,后来的实践也确实有成效。“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溶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1.德育——时时处处 课堂中的德育。其实,在中职学校所有的学科都应与德育课进行学科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说,在学习一句话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学习《生命的神奇》一课,要向学生渗透母爱的伟大,要让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生活。军训中让学生体味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生活中的德育,在中职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为期5个学年的预科班主任工作我觉得班主任应用以下几种方法展开德育工作。
1.1 德育的开展基础是要熟知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和引导者,班主任首先要认识每一个学生,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知道每个学生的相貌和性格特点、爱好等,通过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逐个进行德育。光知道这些还不够,家庭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地方,所以,班主任还要建立和家长的沟通,知道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这样结合起来开展德育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1.2 德育的开展关键是要关心和爱护学生,从行为上起到示范作用 班主任要尊重、关心学生,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尊敬。
班主任要在感情上与学生贴近,在精神上要鼓励和支持,并给予帮助,尽量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带来的温暖,使他们在班主任的关心爱护下养成好的心理素质、性格。同时,班主任在要求学生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更好,从行为上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
1.3 德育的开展中心是要从正面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做出正确的指导。中职学生天生是爱玩的,在某些事物上他们是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对待的,这时班主任就要做到从旁引导,给出正确的德育。班主任也要多与学生沟通,从而使德育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加深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
1.4 德育的开展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个好的班集体要具备好的道德素质,所以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养,使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在互相的学习中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2 班主任开展德育的方法
预科是民族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个集体,这个集体因此对学生的一生起着重要的影响。在这样一个集体中,班主任在承担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做到道德的教育,也就是对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班主任如何才能正确实施德育?
2.1 班主任要在生活中树立德育观念
德育的内容本来就来自学生的生活,班主任抓住学生的生活事务,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告诉学生怎样做是对的,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这样也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班主任还要抓住教学范围对道德规范进一步深化,善于将道德规范的内容融入学生的学习中。
2.2 班主任要创造好的德育环境
好的环境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学生在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道德进行调整,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好的道德行为。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在道德品质上发生错误扭曲,教会学生养成美好的品德。
2.3 班主任要加强管理的落实
管理是提高德育水平的一种方法,管理从学生的自我和教育开始,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从细微的地方培养和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班主任应坚持实行班级制度,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从而激发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德育热情。
科学的方法在班级管理中也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普通人,一生所做得都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事,一个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事务都做得尽善尽美。因此,教育家此为突破口,在班级管理中给每个人都安排了适合自己的小事,让他们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再想出更科学,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不仅完成的是自己的任务,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当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时,就形成了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良好局面,这样学生无事生非,打闹违纪的机率大大降低。如果在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局面下,坚持不懈地去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达到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时,班级管理已不再存在麻烦和困难。另外,身为人师,贵在身体力行,自己办不到的事就不强求学生去做,说过了的事,就一定要落实,这样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会逐步提高,你所说的话会有一定的号召力,也就不会出现学生拧着老师干的形势,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容易。 灵活运用教育规律的能力真的需要我们认真地体会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一个人,要想征服另一个人或更多的人,靠的就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真诚朴实催人奋进,陶人情操;让所听者都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想......
参考文献:
《班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主编:赵福江2012年第五、六期
关键词:预科班 民族学生 德育教育
从事预科教学已经有五个年头了,班级管理方面虽然纪律好,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仍然有学生会对着桌面空空的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个早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传统的朗诵与背诵改为知识竞赛或相关游戏进行,也许这样就不会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调动,后来的实践也确实有成效。“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溶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1.德育——时时处处 课堂中的德育。其实,在中职学校所有的学科都应与德育课进行学科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说,在学习一句话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学习《生命的神奇》一课,要向学生渗透母爱的伟大,要让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生活。军训中让学生体味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生活中的德育,在中职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为期5个学年的预科班主任工作我觉得班主任应用以下几种方法展开德育工作。
1.1 德育的开展基础是要熟知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和引导者,班主任首先要认识每一个学生,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知道每个学生的相貌和性格特点、爱好等,通过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逐个进行德育。光知道这些还不够,家庭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地方,所以,班主任还要建立和家长的沟通,知道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这样结合起来开展德育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1.2 德育的开展关键是要关心和爱护学生,从行为上起到示范作用 班主任要尊重、关心学生,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尊敬。
班主任要在感情上与学生贴近,在精神上要鼓励和支持,并给予帮助,尽量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带来的温暖,使他们在班主任的关心爱护下养成好的心理素质、性格。同时,班主任在要求学生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更好,从行为上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
1.3 德育的开展中心是要从正面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做出正确的指导。中职学生天生是爱玩的,在某些事物上他们是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对待的,这时班主任就要做到从旁引导,给出正确的德育。班主任也要多与学生沟通,从而使德育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加深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
1.4 德育的开展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个好的班集体要具备好的道德素质,所以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养,使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在互相的学习中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2 班主任开展德育的方法
预科是民族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个集体,这个集体因此对学生的一生起着重要的影响。在这样一个集体中,班主任在承担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做到道德的教育,也就是对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班主任如何才能正确实施德育?
2.1 班主任要在生活中树立德育观念
德育的内容本来就来自学生的生活,班主任抓住学生的生活事务,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告诉学生怎样做是对的,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这样也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班主任还要抓住教学范围对道德规范进一步深化,善于将道德规范的内容融入学生的学习中。
2.2 班主任要创造好的德育环境
好的环境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学生在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道德进行调整,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好的道德行为。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在道德品质上发生错误扭曲,教会学生养成美好的品德。
2.3 班主任要加强管理的落实
管理是提高德育水平的一种方法,管理从学生的自我和教育开始,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从细微的地方培养和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班主任应坚持实行班级制度,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从而激发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德育热情。
科学的方法在班级管理中也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普通人,一生所做得都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事,一个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事务都做得尽善尽美。因此,教育家此为突破口,在班级管理中给每个人都安排了适合自己的小事,让他们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再想出更科学,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不仅完成的是自己的任务,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当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时,就形成了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良好局面,这样学生无事生非,打闹违纪的机率大大降低。如果在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良好局面下,坚持不懈地去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达到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时,班级管理已不再存在麻烦和困难。另外,身为人师,贵在身体力行,自己办不到的事就不强求学生去做,说过了的事,就一定要落实,这样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会逐步提高,你所说的话会有一定的号召力,也就不会出现学生拧着老师干的形势,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容易。 灵活运用教育规律的能力真的需要我们认真地体会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一个人,要想征服另一个人或更多的人,靠的就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真诚朴实催人奋进,陶人情操;让所听者都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想......
参考文献:
《班主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主编:赵福江2012年第五、六期
- 【发布时间】2015/9/7 16:53:29
- 【点击频次】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