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宋玉光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五图街道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名言来形容当今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正经历着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其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伙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比较注重算、练等方面的思维训练,形成了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模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部分学生害怕数学,甚至厌恶数学。有的认为数学学习没有意义,排斥数学学习。新课改教材注重了人文性,如阅读材料中经常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所取得的成就;用“数学书写的人生格言”,介绍了名人用数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性格及追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精妙,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介绍,则唤起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让学生从所熟悉的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教学中可以经常选取商品打折、银行计息、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这些情景新颖的应用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 、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他们定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三)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进入新世纪,时代的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但能坚持自觉和课前预习,迅速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而且会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反之,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力弱,学习情绪低落,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感受不到,进步缓慢,学习效率很低。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五种好习惯,即预习复习习惯,专心听讲习惯,独立作业习惯,探索研讨习惯,积累资料习惯。这样,逐步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形成持久的自主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基础,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核心,以感受学习的乐趣为导向,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爱学”’到“能学”和“会学”,从而成为具有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 【发布时间】2015/9/7 16:46:29
  • 【点击频次】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