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王凯邦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等,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只要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激活,创新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一定会得以提高。
        我国要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就是国民素质的提高。谁的素质高,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将来能成才的是综合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观念,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是知道怎么做。一切从学生的学业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当学习教练,做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实践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指导员。
        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作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诱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多向交流过程。教师要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更使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感兴趣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同时,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根据需要适当加以拔高引深或降低难度等等。提问要有新颖性和多面性,通过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要急于说出答案,要让学生展开讨论,尤其是注意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勤于提问,使“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开放教学空间,要适时地运用一些电教器材,增加学生创新质疑的情趣。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学习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的“教”牵着学生的“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是学习的铺体,应该处于学习的次要地位。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从铺”。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改变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同时教师应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规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生情有浓厚兴趣,发自内心地想学。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次,要变学生死记硬背为大胆质疑,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在实践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多让学生实践,容易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变“任务学习”为“发展学习”。许多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不愿更深地探索未知领域,因而学生的潜能被埋没了,结果培养出了许多知识程度相当,各门功课水平类似的学生,他们由于缺乏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将来极少能有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小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课程标准》中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质疑问难,讨论争辨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首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学习每一篇课文,我都要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要求他们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去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好手段。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潜能,进发创造火花,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就得营造出一种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出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办法。
         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在某一学生答对问题时,就要求所有的学生用掌声对其表示鼓励,这样很容易将学生的看法统一到学生的认识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认为好的,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认为好,要积极培养术异思维,倡导学生对学生要公正的评价,使学生能相互启发帮助,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才能在教学中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要相信学生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学理念和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要利用和安排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内容。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 【发布时间】2015/7/29 16:24:13
  • 【点击频次】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