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班主任人性化管理班级之我见

 

【作者】 钟静丽 陈娟华

【机构】 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石桥镇塘蓬希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内在发展要求,把“人”当作教育的目的本身,这是人们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中,班主任肩负着全面教育学生的重任。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当今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人性化班级管理从管理内容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人性化班级管理从管理方法来说是一种民主的班级管理。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必定能够促进班级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人性化班级管理首先应确定能从宏观上指导全班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人性化的班训,还应制定微观上的、可操作的人性化的班规,更需要有一个能为班级每一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出谋划策、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机会的班级管理模式。笔者利用多年的时间以自己所带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就人性化班级管理促进班级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问题谈谈我的见解。
  关键词:人性化  班级管理   和谐校园
  班级管理属一门管理科学,在发挥班主任管理作用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主人翁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是“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核心。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时时处处推进班级人性化管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现结合班主任工作谈谈我对人性化管理班级的几点看法。
  一、人性化管理班级是班主任工作初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明确一个观念: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在深化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迫切需要班主任还给学生一个有利于其自身全面发展的人性空间,推行人性化管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面对他们的心理、情感、理想、优点、缺点,任何伟大的德育理论都要与之水乳交融才能有实效。所以,班主任工作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以此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我认为:学生的潜能像气体——给多大空间就有多大体积;学生的个性像晶体——各自都有独特的构造,强迫其改变往往难有好结果;学生的身心像液体——压力过大便会从意想不到的地方撑破容器。基于这些认识,我常这样警示自己:“为师常做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
  二、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培养自我约束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用生活化的理念管理班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班级重大事项和决策中,不是以老师的权威来做决断,而是交由学生集体讨论和协商。在班级管理上,除了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外,我们还推行了值日生制度。我们赋予值日生管理班级的权利,同时每周对十个值日生进行一次考核评比,由全班同学民主推选优秀值日生并给予一定奖励,对末尾名次的值日生予以警告,并仅给他一次机会,如再次被评为末尾名次则自行淘汰。这样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民主监督,也增强了值日生的责任意识,从而在班级形成了“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民主氛围。在这种值日生制度的推行中,学生的自觉性得到很大提高,我们班的晨读、午间阅读和精彩三分钟等活动基本上都由学生自主管理,有无老师一个样。
  对于班级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我们交给学生集体讨论研究,共同制定规则和处罚措施。这些规则由于是学生自己制定,其权威性超过老师的一句话管理。这些制度对不按时完成作业、不讲卫生、不讲安全等不良现象都进行了约束和规范。这些制度由学生制定并共同遵守,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大大增强。
  三、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实施人性化班级管理中,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人性化管理。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组织丰富多彩的的活动,师生一体,心灵沟通。
        我认为,我们班主任不妨可以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倡仪并主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一些主题演讲、针对社会现象的辩论、举行几场球赛、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一些郊游活动等。班主任与学生打成一片,融进学生之中,成为他们的一员,这时学生才能愿意与你交流沟通,说出心里话,把你视为他们的贴心人。有时学生不便当众表白,可以鼓励学生笔谈,以书信的形式与班主任进行交流、沟通。作为语文老师,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紧紧抓住“作文”这一环节,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启迪人生。作文最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心理、思想,也是很好的沟通的途径。通过积极向上的材料教育、感染和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正视生活,张扬个性,完善自我,塑造健康的人格。
        第二、要敢于大做“感情”文章。
        在建立和谐的班级气氛中,“情”字当先。情深方能意切,感人全在真情。师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是班级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班主任应该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深情的凝视,一个甜蜜的微笑,一次友爱的握手,轻轻地拍一下肩膀,学生都会被老师真诚的爱所感染,被真挚的温情所感动,心田会激起情感的浪花。并且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用心去解读学生的内心世界。班主任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自然会明白学生有几多困惑、几多迷茫;来自家庭的负担、社会的压力、学习的繁重;自身心理、生理上的包袱,他们多么渴望班主任读懂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班主任应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真挚地交流,推心置腹地沟通。心与心相通,才能扣开情感的心扉,奏响师生心灵和谐的乐章。良言温情如和煦的阳光,如甘甜的雨露,照耀着学生的心灵,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情感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动力,有时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我曾经教过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上写到:“老师,您知道吗?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您对我的谆谆的教诲。您是我一生最好的老师,是你让我成功,让我坚强,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当我读到这封信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这不正是情感之花结出的甜蜜的果实吗?
  三、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作为老师,如果总是在学生面前时刻把自己当作一个至高无上的施教者,那就要不得了。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那么学生也会畏惧你,很难沟通,这样,就会很易出现师生间的对立,从而学生在学习和班级活动中并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做事,而是以一种完成任务的心理去应付,那样,就很难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作为一位教师,一位班主任,时刻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可能你的知识和阅历要比学生多得多,但这并不是你值得高傲的地方,因为毕竟你比他们早出生。你在教育中要时刻以民主平等的思想来育人、待人,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主体,进行位置的衡定,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这样才会使学生摆脱那种被动之感,而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个体。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要关怀备至,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事无大小,都要点滴到位,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理解,你所讲的道理就会渗透到他们的脑海深处,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主动积极地投身于学业。对于有些学生的落后、自私的观点,班主任要以进步的观点来进行“洗脑”,重新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改变其错误的价值取向,使之以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来面对生活。其情感的培养,以亲情的方式进行,会容易的多,这样教师爱生而乐教,学生尊师而好学,教学相长,使学生的观念、思想焕然一新,从而更好的跨进勤奋学习的轨道上去。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师只有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心,才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满腔热情的关怀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还不足够。因为班级事务繁杂琐碎,班级工作又苦又累,辛苦并非就一定能换来班级管理的成功,付出并非就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实施人性化班级管理,按需而发,无为而治,这样可以使学生自由一些,班主任轻松一些。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人性化班级管理是我们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使我们的工作让学生和家长都满意的重要保证。从根本上讲,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唤醒人类的良知,这是教育工作的全部含义。班主任的管理如果着眼于“人”的内在的发展要求,把“人”当作教育的目的本身,辩证地处理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教育就一定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人性化管理的关键:让学生真正地做到自主地管理班级。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常常被误认为仅仅是“管”,其实,班级管理更多的是“理”。班级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主管理与自我管理。
        自主管理是指学生自己管理班级,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主和自我管理的结合就是现代化的班级管理。在现代化的班级管理中,我们班主任的作用不再是直接的去“管”,而是间接的去调控、去完善,从面达到“理”。 
        (1)实施人性化班级管理,能够变有为管理为无为管理。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因其崇尚小国寡民的社会,向往结绳而至的时代等主张而被批判,但他的一些管理思想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管理专家也在注意研究和利用。“无为而治”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同样可以用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要想达到变“有为而治”为“无为而治”,就要紧紧抓住学生得人性需要不放,通过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把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内在需要,把教师在学生身上的“有为”变成学生管理自身的“自为”,变学生的“要我为”为“我要为”,从而实现班级管理无为化。这可能理论性强了些,举个例子吧,比如班会,在一开始时,我唱主角,是大有为者,身居主位,事必躬亲,亲自设计,亲自安排,亲自训练,学生主持;后来,我唱配角,是小有为者,身居次位,指导设计,协助安排,督检学生主持,最后,,我是观众,近乎无为,,设计、安排、主持,全部放手给学生自行组织,自行管理,实现了班主任对班会的无为管理。采取无为管理,学生集体荣誉感、凝集力增强了,组织能力提升了,创造力激活了,想象力丰富了,使班会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平台。
        (2)实施人性化班级管理能够实现学生的高度自治。
        有认可能会问:面对一群孩子谈高度自治,可能吗?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就能使学生树立起为学校荣誉、班级荣誉、个人荣誉而严格自治的责任意识,学生一旦有了严格自治的责任意识,班主任还用事事都管吗??学生严格自治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而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关键在于班级的管理机制是否符合人性.
         ①学生的内心深处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这种欲望。我就给学生们创造大量表现机会,如班级干部轮换、竞赛轮番上场、节目轮流表演等。这种做法在开始时有一定难度,但到最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做法坚持下来的好处了。多数学生从自身的体验中变得更加理解、尊重别人的工作了。
        ②学生的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求胜欲望。
        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这种欲望,我就对每期的班干部的工作进行评比。一听说要评比,两期班干部就都来了劲头,每期上岗之前,负责人便召集同学们开会,商讨上期班干部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决心在这学期内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再后来两期的卫生员比起来了,由于他们这种争强好胜心极强,我经常因成为他们劳动时碍事的人而被他们撵回教室。两期的学习委员比起来了(我班学习委员每期2名,两期4名),因而班级学习气氛格外浓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上来了。
        五、人性化管理的保障: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和良好的班级气氛。
        一般说来,一种环境或一些人如果能满足或符合我们的需要、观点与习惯,我们就会产生好的感觉和积极的情绪,反之,我们就会引起反感。因此,一个和谐的环境无疑会有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泡菜水的理论”。这种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还是白菜的味道。班主任工作就是调整这个“泡菜水”,营造高品位的班级氛围,让所有的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思考,在这个氛围中去净化灵魂,升华人格。那么我们到底应当如何去建立和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呢?
  (1)引导学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独特的长处,同时又看到其他同学的长处,从而使班级内部呈现人人有自尊,人人有平等,尊重别人的好风气。最终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己的尊严与自豪感、愉快地接受自己、充满信心地发展自己。
  比如:在课堂上评价同学的发言;要学生找同学的优点;在老师总结工作时,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在学习中让学生既激烈竞争又要携手并进,既和谐相处又诚恳相助,既互相督促又彼此信任。这种和谐的环境能使学生的心灵充满友情和温暖,有了这种气氛,你还会担心学生学习成绩不提高,担心班级管理会出现不良问题吗?
  (2)、提倡互助,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新形势下,我们的教育旨在培养将来能适应社会、立足社会、融入社会的人,社会中不同的人存在着分工,分工则意味着协作的必然。因此,在微观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协作精神,增强其凝聚力。
  ①建立多种形式的互助小组:如学习互助小组、各科兴趣小组、心理疏导小组、板报小组、文学社兴趣小组、课本剧兴趣小组、班刊协作小组等。
  ②放手发动学生自己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及完成各项班级重要工作,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如开展文娱活动、元旦汇演排练、运动会参赛选拔报名工作、班刊宣传工作、手抄报评比活动、安排值日生工作,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学生自主进行班级情况汇报制度等。班主任由少指导到不指导,这就使学生们在处理许多事情各环节中注意加强团结、互助,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拧成一股绳,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协作精神。“互助协作”所形成的团体意识则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得以蔓延的弹性空间。如:一些后进生也开始意识到学习不进步愧对结对帮助他的同学;个别因病受到关心呵护的学生,在病愈后,更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在生活、工作上帮助他人。如,四年级时,我班在“元旦运动会”上,拿到了拔河比赛第二名,体育委员携全体运动员向我“致歉”,表示因准备不力,未能争得第一,下次运动会一定捧回第一名。五年级时,我班果然获得第一名,这着实令我惊喜,喜的是在他们身上弥漫着清晰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种协作促进了我班各项工作的进步,例如学习上,我班成绩一直位居本年级前列;其他如卫生、纪律、体育、课外活动、各种校内外竞赛活动,我班都走在年级的前面,我管理的班级班多次评为优秀班集体称号。
         以上几点,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正如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所指:“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实践证明,实施班级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督促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理自立和自我教育能力,促进了班级的可持续发展。班主任的管理如果着眼于“人”的内在的发展要求,把“人”当作教育的目的本身,辩证地处理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教育就一定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英华:《人性化管理——21世纪高等教育标准教材》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2002年8月
         3、唐荣德:《我国学生生活的人文性考察》,《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2005年
         4、丁榕:《探索学生心灵的事业——<班主任工作手记>续集》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年
        5、李镇西:《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
  6、唐思群 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7唐荣德:《我国学生生活的人文性考察》,《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2005年
  • 【发布时间】2015/7/29 16:23:15
  • 【点击频次】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