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探究

 

【作者】 王正玉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凉风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我们需要多措并举。教师转变观念是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首始,更新教、学方式是关键,创设情境教学是手段,运用认知冲突强化是保障。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性  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物理新课改实践的努力方向,很多教师为此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创新探究与实践。但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也不乏看到一些高耗低效的课堂,虽然设计了很多活动,学生参与性看似很高,但实际效果却未尽人意,我们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可明显感知。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呢?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让我对高效课堂创建有了充足认识。
  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转变教学观念虽不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策略,但它是提升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教师观念不转变,如果沿用传统方法,不可能在倡导“学为主体”的现实课堂阵地中找到用武之地,更不可能在全面实施新课改中将“一言堂”模式进行到底。因此,在创建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在革新理念中实现角色转变,从传统教学的“教书匠”、“讲解者”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者”,彻底摒弃过去“以师为本”的陈旧教育观念,树立“以人(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到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使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需要,始终坚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首始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高效课堂不仅需要高效地教,还需要有效地学。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提高自身教的有效性,还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到:“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因此,我们还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当学生有了物理学习兴趣,就会愿学、想学,有自我主动学习的欲望。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不会进行直奔主题式的传授知识,而是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再做文章。所以,我们不防把激趣作为教学的首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热爱物理,主动参与到物理教学过程中来。当然激趣的方法很多,但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道:“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在物理课程自身趣味上多做挖掘努力,用物理的方法、内容、现象和实用性等方面的趣味因子来刺激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可爱”而自觉学习。
  三、更新学生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学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的有效性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而传统学生学习,只是背着手静听教师的“满堂讲”,静观教师的“独角戏”,很少参与到教学双边活动中去。致使互动教学成为虚设。在那种模式下,尽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努力,但效果不尽人意,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不希望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课堂继续上演,也不愿看到学生“等、靠、要”的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不希望抑制学生多种能力发展,注重 “应试能力”培养的教育有复燃之地。
  四、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到:“当儿童跨进大门之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架里,不要让教室里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妙包含着思维和创造取之不竭的源泉。”虽然我们倡导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但是良好的物理教学资源不在课堂,它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理性概括。正如新课标所言“物理教学应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因此,我们应大力实施生活化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物理回归大自然,以大自然为阵地和内容开展学习。这样,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也可切身体会到物理的实用性,因而更加热爱物理,进而主动学习。例如,在讲解摩擦力时,由于摩擦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物理量,单纯的理论讲解无疑会使课堂显得枯燥无味,但教师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它,在讲解新课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设在教室外,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多见识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实例,在观察中形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摩擦力的概念,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几个因素,形成摩擦力的物理常识,会用其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辨证看待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五、运用认知冲突强化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我们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影响,往往会对于一些概念和规律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如生活中“重量”与物理中的“重量”的区别。作为教师,我们可运用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反的实验,引发认知冲突,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结论,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不仅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能使相关概念和规律的记忆深刻,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很有意义。又如在学习“浮力”问题时,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形状无关。
  当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一线的物理教师再做更多的探究实践,在不断总结、反思与对比中找到更适合我们学科、学情以及自身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来,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有效课堂创建的同时,实现自我物理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启宇,对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
  [2]陈永建,提高物理实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12年。
  [3]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 【发布时间】2015/7/29 16:10:35
  • 【点击频次】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