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意义和策略

 

【作者】 邓晓霞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万善职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奠基语文不可推脱的重要义务。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为社会、为学生培养这种能力的担当意识,还要想方设法,创新策略地加以培养,使学生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想象力  培养  意义  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标实施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想象又是创新思维中最活跃的重要因素,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直接原因,如果把智力比作是鸟,那想象就是鸟的翅膀,没有翅膀,鸟将不能飞翔,学生创新就是一句空话。那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而自由飞翔呢?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发现了一些端倪。
  一、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意义
  (一)利用语文学科优势培养的意义。语文教材是精粹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是极具想象力的文学读本,即使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也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载体,是其它学科没有的先天优势。,抓住这一优势开展教学,就特别具有意义。当学生静下心来走进文本时,就能以读者的身份去感受作品中的想象魅力,放飞想象翅膀去空间遨游,从而获得想象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相反,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不能走进文本,就不能体会作者心境,也就无法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师应该非常重视的一项大任务,并且要把这种任务落实到日常语文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当时心境、领悟作者内心情感,从文本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与此同时,通过发挥学生想象力来进行的语文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的营养,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发展语文能力。
  (二)对社会发展、学生自身进步的意义。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担当着未来社会的建设大任。他们要能立于那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而又处于不败地位,就更需要获得以想象力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地培养。而爱因斯坦就说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培养学生想象力既对学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也是一种极大贡献。又特别像我们这种职业教育学校,担当着衔接社会与学生两极发展的重要使命,培养学生想象力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高中学生,他们思维还处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感性强于理性,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心智逐渐成熟,他们做事情和理解问题便多了一份理性,他们的想象不再是漫无边际的浪漫幻想,这个时期便成为他们思维能力定型的关键时期。这种年龄特征,也呼唤想象力的着力培养。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实践策略 
  (一)在朗读中促发想象。现行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不但内容丰富,而且体裁多样,有童话、寓言、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能为培养学生想象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呈现于学生眼前的,却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也无法理解作品的意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第一步,就需把无声文字语音化,让它具有生命感。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想象源自课文的深层理解。如果不能对文本进行正确解读,想象发挥就没有正确方向,更不能找到想象所需要表象素材。因此,要求学生紧扣文本内容朗读、进而理解是想象展天的前提。要实现于此,就必须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理想象。同时,我们也知道,想象展天还需要一定诱发因素,在让学生想象前,我们还可以营造想象情境或氛围,促进想象启动。例如,在教学习《水调歌头》这一课文的时候,我就配合着柔美的音乐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词人苏轼仕途的不顺,内心的凄凉与矛盾,以及中秋佳节对弟弟的思念之情都能从诗词和音乐中体现出来。配乐朗读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畅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想象力。
  (二)表达感悟中引发想象。理解的过程就是感知、感悟的过程,我们要想方设法对学生想象力进行引导和调动,让他们思绪飞扬,富有表达欲望,乐于把通过阅读文章产生的感悟表达出来,这种表达的愿望进而就会转化为写作的愿望。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大胆鼓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能束缚他们的思想,不要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让他们驰骋思维,放飞想象。
  (三)实施直观教学诱发想象。我们知道,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他们理性思维虽然一定发展,但很多时候还是依赖直观事物进行思维和想象。因此,运用直观教学来诱发学生想象力展开也是一种不错策略。现在直观载体很多,常见的有挂图、实物、投影仪、幻灯片等,但用得最多的还是现代多媒体。因它通过图像、动画、文本、声音等多种介质呈现,故而在创设情、营造氛围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是其他直观手段无法比拟的,就是在引发学生想象力方面,也有明显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想象力,对于奠基性语文教学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实践中我们要有这种意识,更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做到持之一贯,长期不松懈,还要创新策略,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想象。这样既能够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进一步的将其创新能力进行有效提升,成为富有想象力的职业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玲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0年。
  [2]张慧峰,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
  [3]曹慧芹,刍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
  • 【发布时间】2015/7/29 16:08:21
  • 【点击频次】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