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和谐教育,凸现魅力
【关键词】 ;
【正文】目前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在进行,强调和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但处于教育教学主阵地的教师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往往传来“不和谐”的“声音”。比如:作为教师,陈旧的方法与教改的步伐不一致;期望值与付出的矛盾;枯燥的课堂与热情开始决裂……作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情绪严重;视频的冲击更多的吸引他们的眼球,这些与学习之间背道而驰越走越远。师生之间由原来的一“堂”和气逐步变得剑拔弩张。这些现象的存在,有一些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比如社会风气比较浮躁,市场经济下的文化产业对教育和校园的冲击等。但从学校教育自身来讲,目前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育方式缺乏“魅力”也不无关系。为此,在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想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和体会,谈谈作为教师如何和谐教育教学,凸现教育魅力。我梳理了一下,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 教师自身和谐
作为担任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需要对学生要进行素质教育。为此,教师自身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必须要构建自身和谐的理念,才能对学生、对工作、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和热情。首先是教师知识结构的和谐。教师除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比较熟悉,认识的也比较深之外,对所教学科知识相关甚至之外的知识也必须博览。课要上得精彩、有吸引力,教师自身完整的知识结构是必需的,包括基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常识,都要广泛地涉猎,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其次是思想的和谐。一名教师除了知识结构的和谐之外,还要在构建和谐的知识结构中体现思想的和谐,尤其是要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有了人文思想, 才会有高的修养认识,对待学生才不会心浮气燥,才能以春风化雨的态度对待学生。最后教师气质的和谐。所谓教师气质就作为教师形成独特的“学者”人格魅力。因为任何一个学生对待教师的“真、善、美”的气质和魅力是不会抗拒的。
二、构建师生的和谐
其实师生之间的和谐是以上面教师自身的和谐为基础的。因为教师有了深厚的人文思想、有了师者的风范对待学生才不会语出“伤”人,以“武”制人;而是“宽爱有加”,“晓之以情,动之以礼”语出“服心”,从而会使师生关系趋向和谐,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当然,要进一步构建师生关系的和谐,还要具备以下几点。
三、构建课堂的和谐
1、教学目标上的和谐。我觉得要做到教学目标的和谐得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学目标设定符合课标的要求。作为我所任教语文学科,《上海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我体会,对教师来讲,不仅仅让学生学会知识去做题,更关键是让学生在学得语文知识中掌握方法、锻炼思维。例如:初三作文课,题目:我发现了____,……举例……让学生对生活周围的现象有清楚的了解,并感受到运用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讲一些科学家故事,最终要让学生感悟科学美,激发学习的兴趣,于学习中得到乐趣。为此我平时关心国内外科技大事:火星探测、神六发射、筹建中沪杭磁悬浮高速、邓中翰的中国“芯”等一些知识,并向学生适时讲解,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有要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要求。学生的课堂的主题,因此教学的目标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2、课堂气氛和谐。我们在军营门口的标语上经常会看到“严肃活泼”这几个字,我以前对这句话体会不深。现在做了教师,针对课堂气氛,理解“严肃活泼”有了更深的体会。对学生的组织教学也要“严肃活泼”,首先是严肃,即课堂的组织教学要控制得住,因为初中的学生自控力还是较差,严肃的课堂纪律是教学进行的基本保证。但活泼就更上一个层次了,因为活泼的前提是严肃,在严肃中体现活泼的气氛,就有一个“度”的掌握,而且要掌握得恰如其份是很难的。比如,我的课堂语言有时要风趣一些、幽默一下,讲一点题外话等,可学生很容易兴奋,一“兴奋”就容易收不住,尤其几个“调皮”的男生更是“积极响应”,有时要“镇压”一下,使教学的连贯性破坏。为此,我体会到要“幽”一下,但不能“幽”得太远,以至收不住,而且针对不同的班级,分寸的掌握也不同。有的班级班风好或气氛沉闷的,我会放得开一点;有的班级班风不好,我会收得紧一点。而且我对学生讲到,在课堂上对我的“风趣”和“幽默”要“一笑而过”。总之课堂气氛的和谐很重要,要体现以学为本,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度过的40分钟,是大家生命中充满激情和诗意的40分钟。
3、人文关怀和谐。课堂上还要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合情合理地处理,体现关怀和谐。比如对课堂上个别学生开小差的提醒,有时不要停止讲课用语言来制止,用目光扫一下,用眼神与之心灵责问,效果会更好,往往比语言来得深切。而且一点名批评,有的学生思想情绪一波动,这一节课就听不进了,事情处理了,关怀缺没到位。还有春季的午后上课,因季节原因,学生极其困乏,再加上已经上了五、六节课,中午不休息还要做中午作业,成绩差的还要到办公室去背去默写或抄写,学生真的是很累很累。我记得我在家乡上初中时,下午两点上课,中午近两个小时的午睡,根本没中午作业,休息好,下午上课效率才会高。所以此时我会观察班级学生的整体精神状况,有时让学生在课桌上趴上五分钟,休息一下,然后再上课,虽然我的上课时间少了五分钟,但学生的精神会缓解一下好一点,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怀。考试时,学生埋头于做试卷,我会提醒他们要眼睛与试卷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我还故意幽默地做一个低头做试卷的夸张动作,学生边笑边抬起头来。让学生知道我不仅关心他们的成绩,更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是国家的“花朵”,也是我年轻教师的小弟弟、小妹妹,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这样教育还会有不和谐吗?有一次考试,一名学生几次回头,我本想“想当然”地说:不要偷看,但我收住了到嘴边的话,走近学生,轻轻地问到:“有事吗?”他红着脸说:“没事”,我说:“没事,回头干什么?”最后他才说出“借透明胶”。我恍然,从后面同学的桌子上拿来递给他,他用完,我又帮他还给后面的同学。使我想到,教师面对学生,尤其面对全班学生,一句话的分量很重,一定要充分调查清楚真相后,再讲,即使讲也要有分寸,体现关怀,不可粗暴化,简单化。
一、 教师自身和谐
作为担任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需要对学生要进行素质教育。为此,教师自身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必须要构建自身和谐的理念,才能对学生、对工作、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和热情。首先是教师知识结构的和谐。教师除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比较熟悉,认识的也比较深之外,对所教学科知识相关甚至之外的知识也必须博览。课要上得精彩、有吸引力,教师自身完整的知识结构是必需的,包括基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常识,都要广泛地涉猎,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其次是思想的和谐。一名教师除了知识结构的和谐之外,还要在构建和谐的知识结构中体现思想的和谐,尤其是要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有了人文思想, 才会有高的修养认识,对待学生才不会心浮气燥,才能以春风化雨的态度对待学生。最后教师气质的和谐。所谓教师气质就作为教师形成独特的“学者”人格魅力。因为任何一个学生对待教师的“真、善、美”的气质和魅力是不会抗拒的。
二、构建师生的和谐
其实师生之间的和谐是以上面教师自身的和谐为基础的。因为教师有了深厚的人文思想、有了师者的风范对待学生才不会语出“伤”人,以“武”制人;而是“宽爱有加”,“晓之以情,动之以礼”语出“服心”,从而会使师生关系趋向和谐,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当然,要进一步构建师生关系的和谐,还要具备以下几点。
三、构建课堂的和谐
1、教学目标上的和谐。我觉得要做到教学目标的和谐得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学目标设定符合课标的要求。作为我所任教语文学科,《上海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我体会,对教师来讲,不仅仅让学生学会知识去做题,更关键是让学生在学得语文知识中掌握方法、锻炼思维。例如:初三作文课,题目:我发现了____,……举例……让学生对生活周围的现象有清楚的了解,并感受到运用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讲一些科学家故事,最终要让学生感悟科学美,激发学习的兴趣,于学习中得到乐趣。为此我平时关心国内外科技大事:火星探测、神六发射、筹建中沪杭磁悬浮高速、邓中翰的中国“芯”等一些知识,并向学生适时讲解,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有要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要求。学生的课堂的主题,因此教学的目标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2、课堂气氛和谐。我们在军营门口的标语上经常会看到“严肃活泼”这几个字,我以前对这句话体会不深。现在做了教师,针对课堂气氛,理解“严肃活泼”有了更深的体会。对学生的组织教学也要“严肃活泼”,首先是严肃,即课堂的组织教学要控制得住,因为初中的学生自控力还是较差,严肃的课堂纪律是教学进行的基本保证。但活泼就更上一个层次了,因为活泼的前提是严肃,在严肃中体现活泼的气氛,就有一个“度”的掌握,而且要掌握得恰如其份是很难的。比如,我的课堂语言有时要风趣一些、幽默一下,讲一点题外话等,可学生很容易兴奋,一“兴奋”就容易收不住,尤其几个“调皮”的男生更是“积极响应”,有时要“镇压”一下,使教学的连贯性破坏。为此,我体会到要“幽”一下,但不能“幽”得太远,以至收不住,而且针对不同的班级,分寸的掌握也不同。有的班级班风好或气氛沉闷的,我会放得开一点;有的班级班风不好,我会收得紧一点。而且我对学生讲到,在课堂上对我的“风趣”和“幽默”要“一笑而过”。总之课堂气氛的和谐很重要,要体现以学为本,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度过的40分钟,是大家生命中充满激情和诗意的40分钟。
3、人文关怀和谐。课堂上还要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合情合理地处理,体现关怀和谐。比如对课堂上个别学生开小差的提醒,有时不要停止讲课用语言来制止,用目光扫一下,用眼神与之心灵责问,效果会更好,往往比语言来得深切。而且一点名批评,有的学生思想情绪一波动,这一节课就听不进了,事情处理了,关怀缺没到位。还有春季的午后上课,因季节原因,学生极其困乏,再加上已经上了五、六节课,中午不休息还要做中午作业,成绩差的还要到办公室去背去默写或抄写,学生真的是很累很累。我记得我在家乡上初中时,下午两点上课,中午近两个小时的午睡,根本没中午作业,休息好,下午上课效率才会高。所以此时我会观察班级学生的整体精神状况,有时让学生在课桌上趴上五分钟,休息一下,然后再上课,虽然我的上课时间少了五分钟,但学生的精神会缓解一下好一点,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怀。考试时,学生埋头于做试卷,我会提醒他们要眼睛与试卷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我还故意幽默地做一个低头做试卷的夸张动作,学生边笑边抬起头来。让学生知道我不仅关心他们的成绩,更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是国家的“花朵”,也是我年轻教师的小弟弟、小妹妹,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这样教育还会有不和谐吗?有一次考试,一名学生几次回头,我本想“想当然”地说:不要偷看,但我收住了到嘴边的话,走近学生,轻轻地问到:“有事吗?”他红着脸说:“没事”,我说:“没事,回头干什么?”最后他才说出“借透明胶”。我恍然,从后面同学的桌子上拿来递给他,他用完,我又帮他还给后面的同学。使我想到,教师面对学生,尤其面对全班学生,一句话的分量很重,一定要充分调查清楚真相后,再讲,即使讲也要有分寸,体现关怀,不可粗暴化,简单化。
- 【发布时间】2015/7/5 13:54:22
- 【点击频次】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