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教学生活化”源于杜威1897年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中职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人生活需要和社会生活需要,其中包括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搞活课堂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化的三大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 生活化 策略
“教学生活化”源于杜威1897年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的基本含义有两个,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联系,关注教育对生活的影响;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的生活。我国学者陶行知先生也主张教育与生活联系,为社会服务,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后有刘国正、顾黄初、张孝纯、李镇西、王尚文等知名语文教育学家从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出发,力举“语文教学”与“生活”接轨,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主张“教学生活化”。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职教语文特色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他们在中学时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在大学时接受的是面向普通中学的师范教育,所以普教的教育理念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按理说,普教与职教的培养目标不同,培养对象不同,语文教学观念也应有所不同,但事实上却是职教教学普教情结,职教语文教学缺失了自己独有的特点,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对普教语文教学的借鉴都达到“借用”的地步,致使职教语文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语文教学生活化,其策略之一,首先要求教师快速转变教学观念,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时时记住自己是姓“职”的。应认真思考职教语文课程与普教语文课程的性质差别,职教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社会对职教学生语文能力构成有哪些期待,职教学生对语文教学又有哪些要求等问题,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生活需要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路,加快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步伐,勇于改革和创新。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也应有针对性地提供职教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培训、研讨的机会,带领他们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职教语文教学之路。
(二)优化教学内容,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教学内容疏离学生生活也是导致学生看不到学习语文对自身的意义,失去学习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从职教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来调整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特别是职业发展需要,努力构建具有现实性、可用性、活动性的教学内容。
1、突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口耳相传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谋求职业,表达见解,展现自我,都需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语文教学长期缺乏系统的听说训练,不少学生在求职面试时,说话结结巴巴,面红耳赤;甚至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招聘者面前也很木讷,过不了面试关。因此,如何从他人的口头言语中获取信息,如何在交际中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应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一个重要内容。
不同的专业,又有相应不同的听说训练重点,如文秘专业的“礼仪致词”、“会议讲话”;财会专业的“协商对话”、“商洽答询”;法律专业的答辩能力,要求他们思维敏捷,讲究逻辑;幼师专业的,则突出训练她们讲故事的能力,要求她们吐字清,口形活,富于感情变化,并能够适当地运用儿童语言。总之,辅正学生说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训练说话者的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掌握语言态势和一般技巧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
2、突出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应用文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突出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可谓顺乎时代之潮流,适乎形势之需要。但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应用文写作有固定的格式,需要时完全可以查查工具书或模仿别人的文章而成,不必费心。这种观念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写作实践证明,要写好应用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务实、多练,才能达到目的。无论应用文的格式、内容,还是用语,都必须认真教,认真练。在应用写作中,除了要讲授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文体,如单据、便条、专用书信、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还要根据教材和学生从事的不同专业特点,补充有关的内容。如财经类的,可补充“经济合同”、“经济诉讼”、“审计报告”、“税检报告”等;农林类的可补充“科技综述”、“科技报告”、“科技合同”等。这样,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选择的专业对口,学起来兴趣更浓,效果更好。
(三)搞活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据了解,学生在紧张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对语文课堂教学还是期待较高的。然而,在目前的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们或者是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往往自己一人在喋喋不休地分析,滔滔不绝地讲解,忽视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能动性,使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机械和沉闷;或者是受普教所谓新课改的启发,放任学生作肤浅的,甚至是闹剧般的讨论,使课堂缺少质量,缺少内涵。优化的教学内容必须有优化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又一个策略就是必须搞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活动同样也是学生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和日常其它生活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是学生作为“人”在整个人生阶段中占据了相当大比重的重要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除了认知需要以外,还有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因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作为人的成长发展中的各种需要,创设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创建积极、丰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创设有挫折、有成功、有忧愁、有喜悦、有猜想、有惊讶、有思考、有活动、有交流、有争论、有笑声的课堂生活,让师生在每个短暂的45分钟里都能享受人生,获得对事物、对群体生活的体验,让学生认识自我,展现自我,激发探索生命和生活意义的兴趣。
关键词:中职语文 生活化 策略
“教学生活化”源于杜威1897年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的基本含义有两个,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联系,关注教育对生活的影响;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的生活。我国学者陶行知先生也主张教育与生活联系,为社会服务,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后有刘国正、顾黄初、张孝纯、李镇西、王尚文等知名语文教育学家从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出发,力举“语文教学”与“生活”接轨,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主张“教学生活化”。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职教语文特色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他们在中学时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在大学时接受的是面向普通中学的师范教育,所以普教的教育理念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按理说,普教与职教的培养目标不同,培养对象不同,语文教学观念也应有所不同,但事实上却是职教教学普教情结,职教语文教学缺失了自己独有的特点,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对普教语文教学的借鉴都达到“借用”的地步,致使职教语文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语文教学生活化,其策略之一,首先要求教师快速转变教学观念,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时时记住自己是姓“职”的。应认真思考职教语文课程与普教语文课程的性质差别,职教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社会对职教学生语文能力构成有哪些期待,职教学生对语文教学又有哪些要求等问题,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生活需要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路,加快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步伐,勇于改革和创新。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也应有针对性地提供职教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培训、研讨的机会,带领他们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职教语文教学之路。
(二)优化教学内容,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教学内容疏离学生生活也是导致学生看不到学习语文对自身的意义,失去学习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从职教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来调整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特别是职业发展需要,努力构建具有现实性、可用性、活动性的教学内容。
1、突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口耳相传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谋求职业,表达见解,展现自我,都需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语文教学长期缺乏系统的听说训练,不少学生在求职面试时,说话结结巴巴,面红耳赤;甚至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招聘者面前也很木讷,过不了面试关。因此,如何从他人的口头言语中获取信息,如何在交际中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应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一个重要内容。
不同的专业,又有相应不同的听说训练重点,如文秘专业的“礼仪致词”、“会议讲话”;财会专业的“协商对话”、“商洽答询”;法律专业的答辩能力,要求他们思维敏捷,讲究逻辑;幼师专业的,则突出训练她们讲故事的能力,要求她们吐字清,口形活,富于感情变化,并能够适当地运用儿童语言。总之,辅正学生说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训练说话者的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掌握语言态势和一般技巧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
2、突出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应用文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突出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可谓顺乎时代之潮流,适乎形势之需要。但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应用文写作有固定的格式,需要时完全可以查查工具书或模仿别人的文章而成,不必费心。这种观念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写作实践证明,要写好应用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务实、多练,才能达到目的。无论应用文的格式、内容,还是用语,都必须认真教,认真练。在应用写作中,除了要讲授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文体,如单据、便条、专用书信、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还要根据教材和学生从事的不同专业特点,补充有关的内容。如财经类的,可补充“经济合同”、“经济诉讼”、“审计报告”、“税检报告”等;农林类的可补充“科技综述”、“科技报告”、“科技合同”等。这样,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选择的专业对口,学起来兴趣更浓,效果更好。
(三)搞活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据了解,学生在紧张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对语文课堂教学还是期待较高的。然而,在目前的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们或者是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往往自己一人在喋喋不休地分析,滔滔不绝地讲解,忽视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能动性,使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机械和沉闷;或者是受普教所谓新课改的启发,放任学生作肤浅的,甚至是闹剧般的讨论,使课堂缺少质量,缺少内涵。优化的教学内容必须有优化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又一个策略就是必须搞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活动同样也是学生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和日常其它生活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是学生作为“人”在整个人生阶段中占据了相当大比重的重要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除了认知需要以外,还有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因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作为人的成长发展中的各种需要,创设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创建积极、丰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创设有挫折、有成功、有忧愁、有喜悦、有猜想、有惊讶、有思考、有活动、有交流、有争论、有笑声的课堂生活,让师生在每个短暂的45分钟里都能享受人生,获得对事物、对群体生活的体验,让学生认识自我,展现自我,激发探索生命和生活意义的兴趣。
- 【发布时间】2015/7/5 13:43:45
- 【点击频次】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