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综合素质

 

【作者】 莫元学

【机构】 贵州省独山县委党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对社会文化、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对学校形象,特别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校园文化    对策     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美化;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当前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组织领导,缺乏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普遍处于松散无序状态。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自觉地建设和正确导向校园文化。二是学校对社会文化缺乏积极有效地反馈、筛选和导向、疏导,在学校当中“读书无用论”、讲享受、搞攀比、出入电子娱乐场所等非理性文化倾向成为时尚。三是学校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如校园童谣、流行歌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和校园的主导文化有较大的距离,需要正确的引导,促进其层次的提高。四是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艺术节等,活动的形式过于单调,不注重普及性,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五是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潜能未充分的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开发。六是教师文化素质不能适应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特别是文化导向上的要求,教师队伍自身的问题亟需解决,如讲进取、讲奉献的风气淡薄了,无心施教的现象近年来有所发展。七是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缺乏文化风格,有些学校校舍墙体脱落、校舍校貌陈旧零乱,绿化美化缺乏文化品位,发挥不了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突出个性化、特色化。“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之个性化、特色化。在制订规章制度中,就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
  创建校园文化,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积极吸收有益的外来校园文化的新观念、新经验,使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方向发展,使校园文化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独创性,保持各自独特的风格。
   (二)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要同步,要更加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校园精神文化与时俱进,是校园主体精神社会化的过程和缩影,能通过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校园内的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与现代社会文化趋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因此,学校在抓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三)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目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 “深层面”,这一层面表现了一个学校师生的精神作风,学校可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同化、培育师生员工的作风,推广学校行为规范,发挥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规范功能;校园礼仪,在学校精神作风的指导下,沿袭而形成的学校文化传统形式,是礼节、仪式化的价值观念。比如:互致问候、升旗仪式,、颁奖仪式、穿校服、戴校徽、升校旗、挂校标,都能激发和强化师生员工的文化意识,使大家受到浓烈的感情熏陶,产生归属感和自我约束力。学校为了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一定要注重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学生,使学生真正享受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校园活动建设,突出师生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校园文化的主体结构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聚焦点,教师是校园文化的晶核,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一要发挥先进学生的榜样作用。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小学、大学应该充分少先队员、优秀班干、优秀团干、学生会成员的榜样作用。在小(下转第17页)(上接第7页)学少先队员们在学校生活中,以他们的天真活泼、纯朴可爱、助人为乐等展示了新时期少年儿童的美好心灵。在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团干、学生会等组织开展的各种演讲、论辩、书法、文娱活动等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锻炼和提高了他们各种能力,而且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所学校,这样的优秀学生越多,这样的活动越多,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会更好。二要努力发挥教师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中,教师是核心。教师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优秀教师崇高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往往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五)建立校园网络文化,积极传播正能量。伴随电子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播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敏、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六)加快校园环境建设  优化学校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凸显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用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依我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校要把校园建成师生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要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围绕学校文化定位,对校园文化作整体设计,力求充分利用校园每一个角落,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起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让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人性”化氛围,展示出学校的文化加底蕴。
  • 【发布时间】2015/7/5 13:43:20
  • 【点击频次】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