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案例教学法在中等师范学校政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尔古果果

【机构】 四川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政治地教研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深化中师校政治学科教学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我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图从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含义着手,总结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案例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步骤,以期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政治学科教学;应用
         一  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含义
        政治课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典型的、具体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围绕案例所提出的特定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案例情景中分析思考、交流合作、主动探索,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启发式教学,它借助于案例的呈现,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他人的交流互动来得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其感悟现实和自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二  中师政治课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中师校政治课普遍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满堂灌”,极少部分学生是“配角”,绝大多数学生是“观众”,这使得政治课堂处于一个相对枯燥和沉闷的氛围;另一方面,中师生学习行为实用化,他们普遍喜欢他们认为对自己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更有用的专业技能操作课,而普遍讨厌如政治课等文化基础课,认为文化基础课在将来没有用处,这种心理和行为导致文化基础课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案例教学法通过将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是“配角”,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角”。这种典型案例教学法拉近了书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中师生由于经受的打击较多,成就感体验相对较少,所以自卑和自贱的心理普遍存在。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消极表现,这种消极心理又促使中师生容易产生自私自利的心理,他们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而很少顾及他人和集体的利益,甚至对他人怀有敌意,对集体冷眼旁观。一旦他人或集体在处理自己的事情上不够恰当时,很多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过激行为。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师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待加强。
        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情况下先对学生分组,然后每组学生先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路,然后再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组内同学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学会耐心的与他人交流,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并推选代表发言本组的观点,这个过程本身就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提升了合作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法对老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它既要求教师具备筛选、加工案例的能力,又要求教师具备组织、驾驭课堂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政治老师都要不断地从知识的储备能力、明锐的观察能力、先进的教学理念等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三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好的教学方法不一定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要想取得实效性,就必须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堂组织实施环节,否则也会事倍功半。
         1 课前准备环节
         (1)教师准备
         设置恰当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案例时注意以下两方面:
        第一,确定教学目标。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同样的,教师在准备案例教学前,首先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因为每一个案例都有自己的特点,运用在课堂上,它所实现的教学目标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必须先充分了解教材教学目标与案例教学目标,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在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选择适宜的案例。在案例教学中,选择和设置适宜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首先,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并且要针对课堂内容选择案例,切忌以自己的主观随意选择案例。其次,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可辨性,学生能在争论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案例的难度要适宜,并贴近学生的生活,案例太难或脱离实际生活,学生在理解上会有难度,从而使课堂讨论陷入僵局。案例太简单,则没有讨论的价值,也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生准备
         案例教学的参与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案例教学的前、中、后学生都要积极准备和参与。学生提前不仅要预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根据老师的课前提示,有目的有计划的去查阅与之相关的案例,或者老师提前下发案例材料,学生提前做好提纲性的发言准备,只有做好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才能对课堂上的案例进行讨论并提出有见解的观点。
         2、课中实施环节
         (1)案例引入
         案例引入,也即教师呈现案例的过程,大致有三种方式:A、以文本形式呈现案例材料供学生直接阅读;B、用立体、直观的多媒体呈现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C、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分组辩论、模拟案例现场、小品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案例呈现的时机既可以在课本理论知识讲授前呈现,也可以根据教材需要,在理论教授过程中分段呈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呈现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眼神和表情,从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并及时地采取应对的措施。
         (2)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了解案例,并通过分组,进行生生讨论,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对案例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由于知识基础、阅读理解能力等的差异,会产生偏题或冷场和僵局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既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并做简单的记录,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沿着案例的基本理论、基本问题和主要事实展开讨论,确保讨论围绕主题开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既不是观众,也不是“主角”,而是和学生一样是一名积极的参与者,教师要适时地对各个小组进行观察或介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对表现优秀的小组予以一定的肯定,增强他们自我满足感,从而提高自信心。正是有了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才更有效。
        (3)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是对案例讨论阶段的一个提升,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在这个环节,教师在归纳出学生讨论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价,对其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予以弥补。在此基础上,得出案例讨论结果与教材理论知识的关联,从而回归到教材理论中去。
        正所谓教无定法,并不是所有的案例教学都要遵循以上的步骤,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案例的需要灵活的使用,只要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并提高一定的能力,都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玉凤.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4
        [2]陈红.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0
        [3]杨威.“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尝试[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1.
  • 【发布时间】2015/7/5 13:41:54
  • 【点击频次】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