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怎样做历史笔记

 

【作者】 肖家琴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书楼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只有眼、口、手、脑并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动手又是最要紧的,想出来的问题答案只有动手写出来并逐渐丰富完善才能到达最理想的境地。笔记是动手的最主要形式,历史读书笔记尤为总要,这么多历史知识,只有将它们条理化、纲要化,才能把书读薄,才能纳入一定的体系之中,才好顺利掌握。下面我们从符号系统、批注点评、编写提纲、听课笔记四个方面来说说怎样做历史课笔记。
  关键词:历史笔记   时机   方法   速度  
  作为一名学生,记课堂笔记伴随着学习的整个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然而有些同学听课与记笔记常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如何做好高中历史的课堂笔记呢?下面给同学们一点建议:
  一、 做好准备工作
  必须使用单独的笔记本,纸张质量稍好一些,以便保管和翻阅;每页用虚线分成左右两区,左区面积大,用来记录专题概述和知识体系等课堂主要内容,右区面积小,用来对重难点进行阐释和补充;选择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记录,区分不同的内容和重点。
  二、 明确记录内容
  历史课堂笔记主要是四记。一是记知识体系,明确专题章节的主线框架,主要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以便作为自己复习和总结时的参考;二是记重点难点,考试的重要考点是什么,应如何复习,自己学习的难点在哪,应怎样解决;三是记心得启示,本节课总结出的主要历史规律和学习方法;四是记典型例题,针对重难点的相关经典例题和高考真题解析。
  三、把握记录时机
  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做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在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四、注意记录方法
  思考为主,记录为辅。很多学生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讲课堂变成了教学实录。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而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五、笔记应记在哪里
  一般说来,应根据实际情况,可记在课本上、学案上,也可记在专用的笔记本上。但多数情况下是两方面兼而有之的。
  (一)在课本上记笔记可以选择如下方法 
  1.符号笔记。就是在书上做记号,标明重点,提出疑问,引起注意。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熟悉的符号,如用“____”或“!!!”表示重点词句,用“?”表示疑问等。当然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不同的内容,如用红色标记重点,用黑色表示疑问。做符号笔记,符号种类不易太多,最好在做笔记前读懂整个内容,对难点、重点有一定把握,这样才能做得准确。 
  2.批语笔记。就是将某部分的要点、疑问或补充记在书的空白处。如对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的理解,对某些题目解法的概括等。做批语笔记要参照老师的板书或讲解来做,应有选择并要简明扼要、书写清楚。
  (二)在笔记本上记笔记的方法 
  首先,各科笔记本要分开。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用这个本,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甚至一本笔记本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种科目应有尽有,最后笔记记得乱七八糟,到复习时东翻西找,影响到了学习效率。因此,笔记本要选一个较厚点的、硬皮的,并且要好好保存,以备复习时用。理想的笔记要有好的格式。右面用于记笔记,左面用来提示值得注意的地方、强调重点等。
  其次,课堂笔记用的纸张,每页上下左右都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来,不要把一页纸写得满满的。建议把笔记的一页最好用一条竖线格式分为两部分。其中左面占1/3,右面占2/3。较大的栏内记老师讲的内容,较小的栏内记自己的想法、问题等。两栏内容之间要有对应,即老师讲的和自己想的针对相同章节的内容应在相同的行上,这样便于对照复习。
  六、要提高书写速度。
  听课笔记限于讲课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因此,听课人在思维速度和书写速度方面要同讲课人协调一致。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讲课进度,笔记就会不完整或没有条理,影响笔记质量。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不必将每个字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书写;可以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 
  七、及时查漏补缺
  整理笔记的过程是个分析、归纳、综合、逻辑思维的过程,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理论化,而且便于巩固记忆和培养提高自学能力。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十分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和自学能力。
  总之,学生要做好历史课堂笔记,不仅要靠老师的耐心指导,也要靠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做到耳听、眼看、脑想、手动。在听懂的前提下,对获取的知识信息通过大脑的思维,经过“选择-加工-归纳-浓缩-反馈”的过程,将要点记录下来,并转化成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记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在学习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使课堂笔记成为促进我们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得力助手。
  • 【发布时间】2015/5/31 14:54:30
  • 【点击频次】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