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以反思性思维训练贯穿科学讲评课

 

【作者】 叶海友

【机构】 浙江省兰溪市永昌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讲评课与其它课型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更具有反思性特点。因此,初中科学讲评课应把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要以反思性思维贯穿课堂,以深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反思;讲评课;科学
        评讲课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练习、检测或考试题详细批改之后,在课堂上加以讲评、指正,由学生对其进行再思考的一种课型。它以信息反馈为特征,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具有教学诊断功能。从当前的初中科学讲评课教学来看,许多教师把讲评课上成为纠错课或对答案的课,缺乏应有的思维含量,更不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初中科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对学生思维的挑战性也强,而反思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结构中的一项重要思维。它具有自主性、连续性、逻辑性、目的性、不确定性和激励性等特征,讲评课与其它课型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更具有反思性特点,因此,只有强化反思性思维训练,才能是科学讲评课真正到位。 
        一、把准学生反思能力的特点,制定指导策略
        要把科学讲评课中学生反思性思维训练的培养落到实处,首先就得了解和把准学生反思能力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具有针对性地制定指导和培养策略。首先,在讲评课前,要做好科学的练习分析,寻找出命题、答题规律、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好是教师自己亲自认真地做一遍习题或试卷,以便亲自感受题目的各种变式,深入了解命题中最容易诱人上当的“陷阱"”能够比较具体地设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忽略的各个细节。这样及早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使的讲评课更有针对性。其次,要以反思为主线精心设计讲评课教学计划。 讲评课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反思训练测试目标,答题误区和拓展延伸等问题上。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对学生训练测试目标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弄清学生对训练测试的目标是否明确理解,存在着哪些误区;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科学统计,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分布情况和错误原因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总体水平和个别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出发, 设计拓展延伸的问题。依据实际需要,确定讲评课的教学目标,讲评重点难点,优化讲评课的结构,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讲评方法,突出反思性思维训练。如在有关“浮力”内容的讲评课设计时,我发现学生对于浮力的错误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点:(1)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入水底的则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2)轻的物体上浮,重的物体下沉;(3)同一物体漂浮在几种不同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相等,与液体的密度无关。根据练习中学生的这些错误,在讲评课中主要是引领学生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找到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一是原有生活经验给学习新知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不能走出思维定势;二是对浮力的本质意义没有深刻理解。从而确定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对比的学习策略,消除思维定势,深化对浮力本质意义的认识。
        二、 抓住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进行重点反思
        科学课的解题十分注重过程与方法,因此教师引领学生反思的重点也应该放在解题思路及其方法上,这也是反思性思维训练的重点。注重解题思路及其过程的反思,就是要注意展现解题思路。通过猜想、类比等方法,使学生切实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解题探索的过程的反思,让学生反思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当时,你是怎样想到的?让学生在反思中暴露思维过程,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与反思过程同步进行,把对解题方法的反思融入到解题思路的反思过程之中,使学生明白自己答题的得与失的背后原因是什么。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从解题过程中悟出新意感受到探究问题的乐趣,又可以从中学到比原问题更深广的内容。既丰富了解题经验,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可谓是一举多得。针对初中科学的学科特点,教师在讲评课中,紧紧抓住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引领学生重点开展以下反思活动。对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评析性反思;通过学生独立反思和集体讨论反思,对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以及错误进行归类讲评;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小组讨论解决、指定学优生总结让其他同学借鉴等方式,寻找知识点, 辨析知识点间的共性、个性关系,反思总结解题的一般规律;在上述反思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命题的各种变换形式。在引领学生反思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儿个 问题:①抓住共性的主要的问题,避免面面俱到:②注重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点拨,把知识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统一起来,防止出现重知识,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③要让学生通过反思明确问题的变换角度、条件及设问方式,善于从变中求可循的章法;④对稳含条件变化的问题,要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了解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求异同点。此外,由于思维本身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特点,学生往往不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思维状态,思维过程与反思过程相脱节,这就不利于反思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此,在评讲课教学中,应根据讲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反思性思维训练的活动,注重讲评过程中反思环节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反思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反思的基本技巧和策略,提高反思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反思解题的误区,提升反思效果
        在科学讲评课中,要善于引领学生反思解题误区。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路错误和方法错误,进行重点分析,弄清错误的原因。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发生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他们的知识结构是在不断的纠错过程中完善起来的,他们的各种能力是在不断地与错误的交锋中锻炼起来的。错误常常是智慧的先导,是新知的生长点。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所犯错误来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在纠错过程中,一般地说,教师不宜直接将错因讲出来,而应该引领学生对错误进行深刻的反思,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讲评课中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的解题错误进行以下反思:①哪些错误是由于审题不慎造成的?是由于一时的疏忽大意,还是习惯性的错误?是题意理解上的误解,还是对隐含的条件没有注意?能自行解决吗?②l哪些错误是由于基本概 念的混淆,或知识点理解不清,或定理运用不当造成的?③哪些错误是知识点理解了,但答题时不能与本题挂钩造成的?④哪些题是自己现在还根本不懂,需要教师的指导或同学帮助的?⑤你还发现了自己其它方面的问题吗?当然,教师也要对错题进行深刻的反思,通过反思还原错误思路,找出症结所在,填堵知识漏洞。讲评时要针对学生出错的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没有记住的内容,当时就解决知识的记忆,对学生建立不起解题思路的题目,首先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使学生边立不起正确的解题思路,是方法未掌握还是建立不起知识间的联系, 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满足学生需要的指导策略。
        具有典型的错误问题,我们可以组织集体反思。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学生的解题行为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他们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来审视题目,形成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对问题的看法难免会存在偏见,利用集体的智慧就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教师把从学生检测或练习中发现的典型错误,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集体性反思。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维方法,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增强迁移能力。
  • 【发布时间】2015/5/3 17:21:12
  • 【点击频次】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