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研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深刻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的挑战,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提倡和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从根本上克服和防止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偏废现象,以确保小学生的数学素质得以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这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深刻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的挑战,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提倡和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从根本上克服和防止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偏废现象,以确保小学生的数学素质得以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这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范围
小学数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哪些数学素质。
1、数学的知识素质。主要指数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数学的智能素质。主要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迁移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数学的体能素质。主要指眼尖、耳灵、口利;手巧。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说、多动,促进身体各器官的协同发展。
4、数学的思维素质。主要指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逻辑性、广阔性、独创性和辩证性品质的强弱。
5、数学的认知素质。主要指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纲契领程度,如假设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对应的思想方法、集合的思想方法等。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1、小学数学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破除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质量观。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以卷面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违背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原则,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普遍存在“三忽视”现象。忽视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忽视对学生德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只有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观包括素质教育观、系统方法观和教育效能观。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其实质是实施主体性教育。时代要求培养既有扎实知识基础和较强适应能力,又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智能型人才。
2、必须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3、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可以说、谁抓住了课堂教学,谁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掌握了素质教育的主动权。谁放松课堂教学,谁就可能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陷入盲区、误区,而导致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实施素质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深人课堂教学领域中去。
(1)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素质”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儿童素质是遗传因素、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有机结合的产物,所以必须强调素质形成过程中的“内化”。怎样“内化”皮亚杰的“同化——顺应——平衡”构建知识基本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教师要善于抓住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连接点,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重视展开学习过程,启发思维,指导学生探讨发现知识规律。教师在展开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探讨研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全体学生在知识形式过程中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掌握思维方法,发现知识的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内化中促进素质的形成。
(2)加强智能的培养,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智力、知识、能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构成内容。智力是获得知识的基础,能力又是在知识和智力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这就不难看出,数学教学中加强智能培养,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同时培养能力。要达到有效地培养能力,就必须把数学的思考方法教给学生,如可逆性思想、量不变思想、整体与部分的思想、转化思想、对应思想等。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J]. 课程.教材.教法. 2007(07)
2金李会,类比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1(03)
3 田香花,试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景创设[J]. 新课程(小学版). 2009(08)
4武双桃,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价值浅论[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05)
5吴慧芳,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数学[J]. 教育科研论坛. 2006(06)
6 苏平,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 成才之路. 2008(14)
7李卓,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8高洁,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效率[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9郑海玉,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原则探讨[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深刻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的挑战,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提倡和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从根本上克服和防止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偏废现象,以确保小学生的数学素质得以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这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范围
小学数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哪些数学素质。
1、数学的知识素质。主要指数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数学的智能素质。主要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迁移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数学的体能素质。主要指眼尖、耳灵、口利;手巧。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说、多动,促进身体各器官的协同发展。
4、数学的思维素质。主要指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逻辑性、广阔性、独创性和辩证性品质的强弱。
5、数学的认知素质。主要指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纲契领程度,如假设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对应的思想方法、集合的思想方法等。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1、小学数学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破除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质量观。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以卷面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违背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原则,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普遍存在“三忽视”现象。忽视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忽视对学生德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只有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观包括素质教育观、系统方法观和教育效能观。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其实质是实施主体性教育。时代要求培养既有扎实知识基础和较强适应能力,又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智能型人才。
2、必须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3、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可以说、谁抓住了课堂教学,谁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掌握了素质教育的主动权。谁放松课堂教学,谁就可能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陷入盲区、误区,而导致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实施素质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深人课堂教学领域中去。
(1)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素质”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儿童素质是遗传因素、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有机结合的产物,所以必须强调素质形成过程中的“内化”。怎样“内化”皮亚杰的“同化——顺应——平衡”构建知识基本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教师要善于抓住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连接点,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重视展开学习过程,启发思维,指导学生探讨发现知识规律。教师在展开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探讨研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全体学生在知识形式过程中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掌握思维方法,发现知识的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内化中促进素质的形成。
(2)加强智能的培养,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智力、知识、能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构成内容。智力是获得知识的基础,能力又是在知识和智力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这就不难看出,数学教学中加强智能培养,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同时培养能力。要达到有效地培养能力,就必须把数学的思考方法教给学生,如可逆性思想、量不变思想、整体与部分的思想、转化思想、对应思想等。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J]. 课程.教材.教法. 2007(07)
2金李会,类比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1(03)
3 田香花,试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景创设[J]. 新课程(小学版). 2009(08)
4武双桃,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价值浅论[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05)
5吴慧芳,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数学[J]. 教育科研论坛. 2006(06)
6 苏平,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 成才之路. 2008(14)
7李卓,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8高洁,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教学效率[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9郑海玉,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原则探讨[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 【发布时间】2015/5/3 17:16:32
- 【点击频次】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