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效果
【关键词】 ;
【正文】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对小学数学的复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简单地把复习里的题目做完就算,而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那么,如何上好小学复习课,使学生在复习课中乐此不疲,提高复习效果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有效复习。
一、激发复习兴趣。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
如,在“数的认识”的整理和复习时,可紧紧围绕情景图呈现的内容进行复习。这些内容是: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13米、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只有—250C、一本词典有1722页、一条围巾的成份中羊毛40%,化纤60%。通过阅读这些信息,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不陌生和抽象;另一方面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具体、鲜明地反映一些实际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通过说一说这些数的含义,为进一步再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的意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大空间”问题情境。
所谓“大空间”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材料中包括复习内容的全部信息,而非部分信息。
如,在进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和复习时,我在引入复习内容的时候,创设情境:六一节快到了,学校将毕业班文艺汇演的舞台布置任务交给我们班,你们打算怎样布置呢?自然的将有关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引出,从而揭示课题,再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六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知识和方法的梳理,因而,提供的材料应包含六种图形。使学生将多种知识再现,并将情境贯穿于练习题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这样一题:李大叔准备在围墙边用30米的栅栏围一块尽可能大的菜地,你认为他怎样围比较好?有的认为应围成长方形,有的认为应围成正方形,有的提出应围成一个圆形,也有的认为应围成一个半圆形。这时教师不作任何评价,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假设展开讨论、交流,并通过计算、验证,直至达成最后的共识。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及时巩固了“已知正方形周长求其面积”、“已知圆周长求其面积”等一系列知识,学生获得的不只是如何解决“怎样围面积最大”这一数学问题本身,还有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猜想──验证──结论)。
二、掌握复习技巧。
1、目标要明。一节复习课必须有清楚明晰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具体说来,一是复习的内容要明确,诸如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技能等要求向学生表达清楚。二是目标的层次要明确。对复习的知识给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会、比较熟练、熟练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三是复习要求要明确。对重点、难点、关键、疑点及易混淆处让学生高度重视,学有重点,思有目标。
2、择例要精。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新视觉、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而施教,达到温故知新。择例时要做到“三性”。一是准确性;符合大纲和教材标高,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其有“范例”作用;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一般而言,复习时应精选学生平时漏缺的知识,精选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精选带有关键性、规律性的知识。
三、确定复习周期。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及时进行复习。复习的真正意义不是去恢复已经遗忘的东西,而是防止遗忘。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与其借助复习去恢复记忆,不如借助复习去防止遗忘。”根据分散复习要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一般来说,在最初复习时各次的时间间隔可以短一些,以后间隔时间逐步延长。
四、加强针对训练。
针对于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我们要采取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思路。
1、发展共性,培养个性。
复习过程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
2、精选练习,提高效率。
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如解决实际问题专题复习训练、平面图形相关知识、计算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3、注重平时作业及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
复习过程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练习,在专题练习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复习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实效。
一、激发复习兴趣。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
如,在“数的认识”的整理和复习时,可紧紧围绕情景图呈现的内容进行复习。这些内容是: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13米、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只有—250C、一本词典有1722页、一条围巾的成份中羊毛40%,化纤60%。通过阅读这些信息,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不陌生和抽象;另一方面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具体、鲜明地反映一些实际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通过说一说这些数的含义,为进一步再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的意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大空间”问题情境。
所谓“大空间”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材料中包括复习内容的全部信息,而非部分信息。
如,在进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和复习时,我在引入复习内容的时候,创设情境:六一节快到了,学校将毕业班文艺汇演的舞台布置任务交给我们班,你们打算怎样布置呢?自然的将有关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引出,从而揭示课题,再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六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知识和方法的梳理,因而,提供的材料应包含六种图形。使学生将多种知识再现,并将情境贯穿于练习题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这样一题:李大叔准备在围墙边用30米的栅栏围一块尽可能大的菜地,你认为他怎样围比较好?有的认为应围成长方形,有的认为应围成正方形,有的提出应围成一个圆形,也有的认为应围成一个半圆形。这时教师不作任何评价,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假设展开讨论、交流,并通过计算、验证,直至达成最后的共识。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及时巩固了“已知正方形周长求其面积”、“已知圆周长求其面积”等一系列知识,学生获得的不只是如何解决“怎样围面积最大”这一数学问题本身,还有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猜想──验证──结论)。
二、掌握复习技巧。
1、目标要明。一节复习课必须有清楚明晰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具体说来,一是复习的内容要明确,诸如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技能等要求向学生表达清楚。二是目标的层次要明确。对复习的知识给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会、比较熟练、熟练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三是复习要求要明确。对重点、难点、关键、疑点及易混淆处让学生高度重视,学有重点,思有目标。
2、择例要精。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新视觉、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而施教,达到温故知新。择例时要做到“三性”。一是准确性;符合大纲和教材标高,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其有“范例”作用;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一般而言,复习时应精选学生平时漏缺的知识,精选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精选带有关键性、规律性的知识。
三、确定复习周期。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及时进行复习。复习的真正意义不是去恢复已经遗忘的东西,而是防止遗忘。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与其借助复习去恢复记忆,不如借助复习去防止遗忘。”根据分散复习要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一般来说,在最初复习时各次的时间间隔可以短一些,以后间隔时间逐步延长。
四、加强针对训练。
针对于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我们要采取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加强针对性训练,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思路。
1、发展共性,培养个性。
复习过程重视班级学生的“分层导学”,激励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出试卷检测,并共同提高。
2、精选练习,提高效率。
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题知识出发(如解决实际问题专题复习训练、平面图形相关知识、计算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3、注重平时作业及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
复习过程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练习,在专题练习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复习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实效。
- 【发布时间】2015/3/29 17:15:03
- 【点击频次】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