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话说小议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作者】 克热木江·艾比布拉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托布力其乡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去;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想象,使其进入文章的内容中。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使阅读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情感投入  启发  体验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才能更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教师要以情带情,激起共鸣 
  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教师先入情--动情--析情--移情。根据这一感情发展过程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通过学习语文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1、想学生有情首先要教师有情。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引出学生的情。首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深入挖掘,理解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倾情,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学习《林海》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自己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才可能将潜藏在课文中的情传给学生。 
  2、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 
  语文本来就带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与语文学科的特点分不开。然而怎样才能将这些情感更好地发挥出呢?语言的交流也就是情感的交流,教学语言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幽默的语言还可以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语言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好的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3、以读入境,读中体会。 
  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入微之处,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就是凭借朗读来加强情感体验的。其中,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教师的范读要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教学这样的文章,不宜把知识过于割裂,而可通过有感情朗读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总之,要想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师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要善于通过自身丰富的富于变化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位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激情,以情带情。 
  二、启发想象,进入意境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在提问时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愿望,最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起码要收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以启发,开启心灵之效果。
  其次,要适当设计一些多角度思维练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情感升华的效果。 
  再次,利用多媒体把色彩和画面引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心入其境。人的感受是一种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它能够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客观的刺激可以引发我们千变万化的情感产生。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学生往往对这样的美景缺少直观感受,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图片加以印证,让学生对画面想象,这样桂林山水的迷人景象便可历历在目。文字是理智的,画面和色彩是情感的,用它们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借助丰富想象,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
当然,我们在教学时还可通过讲激情故事、设置悬念、安排表演等形式,尽快让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 
  三、身心投入,体验情感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激励、唤醒、鼓舞有时就在于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或身边的事例来激活,从而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文字的能力。如果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文章的角色中去,不但可以将课堂教活,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因此,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最关键的还是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设计“如果小女孩来到你身边,你会对她些什么?”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如《珍贵的教科书》中一连串的省略号,都是一些引发学生想象的素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体验生活。 
  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才能让学生忍俊不禁,让学生心向往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应该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曲动听的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才能更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净化情感目的。使阅读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5/3/29 17:11:34
  • 【点击频次】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