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生命教育
【关键词】 ;
【正文】一、背景:触目惊心的数字和骇人听闻的报道
9月10日,人类迎来了“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公告说,全球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自杀身亡,至少20人尝试自杀,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主席、来自加拿大的布来恩?米沙拉此前曾告诫世人:自杀已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
卫生部门透露,自杀成为我国第五大死因,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同时,自杀是我国15——34岁人群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这一连串悚然的数字冲击我们视线的同时,各大媒体也不时充斥着青少年自杀的报道:
2009年8月,福建三明一女生因与其母发生口角喝农药自杀;
再来看看青少年暴力杀人、残害生命的恶性事件:
2002年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
2004年马加爵杀室友事件;
2009年10月13日福州闽侯女生打人事件;
2009年11月上海徐汇区女生斗殴事件;……
类似报道我们时常在媒体上看到,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让我们惊骇,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那些本该憧憬生命的花季少年会自甘放弃自己生存的权利?为什么那些本该纯真善良的阳光少年会凶残伤害至亲至友?为什么他们会对生命如此无望?会对生命如此轻率?这些振聋发聩的声音呼唤生命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生命教育。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但稳定性差,具有片面性和波动性;课业负担沉重,学习压力大,课余生活单调;精神世界贫乏,缺乏爱心与责任心;受挫力差,生命脆弱。因此,引导他们建立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价值观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相比其他课程而言,将生命教育渗透于德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教育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是事。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引导学生走出轻视生命的误区,树立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呢?
二、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的实施
(一)挖掘课程资源,揭示生命教育的内涵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涉及大量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师大版2003—5)这充分显示了新课改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生命教育贯穿着七到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发现,把生命教育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整个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系展开生命教育:
1、成长中的我——个人与自我的关系:让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要珍惜生命,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提高抗挫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我与他人的关系:学会人际交往方法、技能,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品质,关心尊重他人,学会感恩。
3、个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关心人类生态危机,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心系国家,胸怀世界,关心国家天下事,遵守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思想品德教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教材中,把这些充分挖掘出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给学生以熏陶感染,提升其精神境界,丰富其人生。
(二)发掘社会生活实践中的生命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生命意识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语)生命是生活的基础,生活是生命的内容,生活世界是学生认识各种素材的来源,我们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积累、感悟和理解。因此教师在利用教材现有的生命教育内容时,应充分发掘生活世界生命教育内容并融入教学,拓展教学时空,打造生命教育的平台。
1、重视节日资源,尊重生命
许多节日主题涉及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资源,使节日教育生命化。例如七年级《身边的诱惑》可结合6?26国际禁毒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节日;八年级《相亲相爱一家人》可结合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国际家庭日等节日来开展生命教育,激发学生生命意识,尊重生命。
2、结合时政热点,反思生命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大原则,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时政热点中生命教育素材。新闻媒体中漠视生命、放弃生命的血淋淋的案例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和思想,校园暴力、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教师可以此构建教学情境。
例如,在《让生命之花绽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这一教学中,用我校一初三女生因与其母发生口角服毒自杀案例导入,由于是就在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即进入情景,我趁热打铁:这个女生死得值吗?她的死会给亲人带来什么?我们的生命有价值吗?“我”的存在能给他人带来哪些快乐和幸福?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汶川大地震中,一个个在绝境中顽强求生的生命;武警官兵、志愿者舍身救人的感人场景;白衣战士忘我工作的忙碌身影……这些令人震撼的画面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自然而然领悟到:活着真好,珍爱生命。这时学生自然就形成了问题:假如我遇到了类似的意外怎么办?引导学生分组(下转第3页)(上接第37页)探究:遇到火灾、有人落水、迷路情况如何求生?师生互动,并进行示范性动作的演示,再让学生自行总结。让学生在时政中反思生命。
3、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体验生命
我们的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过程,是生命价值的生成过程。因此,我们要把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五彩缤纷、酸甜苦辣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完善知识世界,在体验生活中感悟知识。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生命教育内容,应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促进学生珍爱生命、悦纳生命、敬畏生命。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虽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在实际交往中容易与父母、同学、老师发生一些有共性的冲突,在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了 一系列活动:收集学校,家庭中 人迹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如:同学之间、男女之间、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的困惑、矛盾、冲突的素材,编写校园小剧本,要求剧本反映冲突——沟通——理解这一过程,通过活动,学生懂得了沟通理解的珍贵,培养了孝亲敬长的美德,更加理解生命的内涵。同时,充分利用我镇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红军医院、兵工厂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如:各种溶洞、世界地质公园、蛟湖及人文文化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等素材,引导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从中感受生命、体验生命。
(三)尊重学生主体体验,开展体验性教学,领悟生命的意义
“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思想品德课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情境再现……体验生活,领悟生活的意义。
生命是现实的,关注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必须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学生跨入初中是其成长的一个转折点,只有他们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趣、幸福的、快乐的,他们才能深切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盼。因此,在《笑迎新生活》中,以“笑迎”引导学生用乐观、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新生活,感知成长,体验生命的喜悦。我通过主题探究“我们的班徽设计”及“我们的座右铭”来展示学生才的期盼和追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体验生命。
生命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实施并非只限于学校或者只限于某个学科,整个社会大环境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生命教材。而思想品德因其特有的内容,在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的教学走进学生的生命,用生命唤起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用生命激扬生命,与生命共舞,让生命欢唱,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生命成长的绿洲。
9月10日,人类迎来了“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公告说,全球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自杀身亡,至少20人尝试自杀,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主席、来自加拿大的布来恩?米沙拉此前曾告诫世人:自杀已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
卫生部门透露,自杀成为我国第五大死因,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同时,自杀是我国15——34岁人群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这一连串悚然的数字冲击我们视线的同时,各大媒体也不时充斥着青少年自杀的报道:
2009年8月,福建三明一女生因与其母发生口角喝农药自杀;
再来看看青少年暴力杀人、残害生命的恶性事件:
2002年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
2004年马加爵杀室友事件;
2009年10月13日福州闽侯女生打人事件;
2009年11月上海徐汇区女生斗殴事件;……
类似报道我们时常在媒体上看到,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让我们惊骇,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那些本该憧憬生命的花季少年会自甘放弃自己生存的权利?为什么那些本该纯真善良的阳光少年会凶残伤害至亲至友?为什么他们会对生命如此无望?会对生命如此轻率?这些振聋发聩的声音呼唤生命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生命教育。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但稳定性差,具有片面性和波动性;课业负担沉重,学习压力大,课余生活单调;精神世界贫乏,缺乏爱心与责任心;受挫力差,生命脆弱。因此,引导他们建立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价值观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相比其他课程而言,将生命教育渗透于德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教育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是事。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引导学生走出轻视生命的误区,树立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呢?
二、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的实施
(一)挖掘课程资源,揭示生命教育的内涵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涉及大量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师大版2003—5)这充分显示了新课改对生命教育的重视。
生命教育贯穿着七到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发现,把生命教育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整个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系展开生命教育:
1、成长中的我——个人与自我的关系:让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要珍惜生命,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提高抗挫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我与他人的关系:学会人际交往方法、技能,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品质,关心尊重他人,学会感恩。
3、个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关心人类生态危机,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心系国家,胸怀世界,关心国家天下事,遵守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思想品德教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教材中,把这些充分挖掘出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给学生以熏陶感染,提升其精神境界,丰富其人生。
(二)发掘社会生活实践中的生命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生命意识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语)生命是生活的基础,生活是生命的内容,生活世界是学生认识各种素材的来源,我们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积累、感悟和理解。因此教师在利用教材现有的生命教育内容时,应充分发掘生活世界生命教育内容并融入教学,拓展教学时空,打造生命教育的平台。
1、重视节日资源,尊重生命
许多节日主题涉及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资源,使节日教育生命化。例如七年级《身边的诱惑》可结合6?26国际禁毒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节日;八年级《相亲相爱一家人》可结合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国际家庭日等节日来开展生命教育,激发学生生命意识,尊重生命。
2、结合时政热点,反思生命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大原则,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时政热点中生命教育素材。新闻媒体中漠视生命、放弃生命的血淋淋的案例冲击着我们的眼球和思想,校园暴力、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教师可以此构建教学情境。
例如,在《让生命之花绽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这一教学中,用我校一初三女生因与其母发生口角服毒自杀案例导入,由于是就在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即进入情景,我趁热打铁:这个女生死得值吗?她的死会给亲人带来什么?我们的生命有价值吗?“我”的存在能给他人带来哪些快乐和幸福?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汶川大地震中,一个个在绝境中顽强求生的生命;武警官兵、志愿者舍身救人的感人场景;白衣战士忘我工作的忙碌身影……这些令人震撼的画面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自然而然领悟到:活着真好,珍爱生命。这时学生自然就形成了问题:假如我遇到了类似的意外怎么办?引导学生分组(下转第3页)(上接第37页)探究:遇到火灾、有人落水、迷路情况如何求生?师生互动,并进行示范性动作的演示,再让学生自行总结。让学生在时政中反思生命。
3、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体验生命
我们的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过程,是生命价值的生成过程。因此,我们要把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五彩缤纷、酸甜苦辣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完善知识世界,在体验生活中感悟知识。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生命教育内容,应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促进学生珍爱生命、悦纳生命、敬畏生命。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虽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在实际交往中容易与父母、同学、老师发生一些有共性的冲突,在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了 一系列活动:收集学校,家庭中 人迹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如:同学之间、男女之间、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的困惑、矛盾、冲突的素材,编写校园小剧本,要求剧本反映冲突——沟通——理解这一过程,通过活动,学生懂得了沟通理解的珍贵,培养了孝亲敬长的美德,更加理解生命的内涵。同时,充分利用我镇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红军医院、兵工厂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如:各种溶洞、世界地质公园、蛟湖及人文文化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等素材,引导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从中感受生命、体验生命。
(三)尊重学生主体体验,开展体验性教学,领悟生命的意义
“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思想品德课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情境再现……体验生活,领悟生活的意义。
生命是现实的,关注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必须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学生跨入初中是其成长的一个转折点,只有他们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趣、幸福的、快乐的,他们才能深切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盼。因此,在《笑迎新生活》中,以“笑迎”引导学生用乐观、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新生活,感知成长,体验生命的喜悦。我通过主题探究“我们的班徽设计”及“我们的座右铭”来展示学生才的期盼和追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体验生命。
生命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实施并非只限于学校或者只限于某个学科,整个社会大环境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生命教材。而思想品德因其特有的内容,在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的教学走进学生的生命,用生命唤起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用生命激扬生命,与生命共舞,让生命欢唱,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生命成长的绿洲。
- 【发布时间】2015/3/29 17:07:15
- 【点击频次】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