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探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

 

【作者】 王中帅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理工大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应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并且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是一年比一年糟糕,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那么,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改变大学生就业的不利现状呢?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1、高校扩招造成大学生数量剧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扩大,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于2003年的人数已达212万人,2004年达280万人,2005年达338万人, 2006年达413万人,2007年达495万人,2008年达559万人,2009年达611万人。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剧增,然而社会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却有限,因此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
        2、高等教育改革滞后
        主要表现在专业划分与社会需求不对应。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改革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学校的教育观念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划分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造成学校的教育无特色,学生无特长;教材内容与工作实践脱节,教学方法落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不协调。这就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而有些专业人才又供过于求。由于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就算有足够的岗位,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是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由此往复,便形成恶性循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
        3、企事业单位在招人和用人方面存在误区
        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各基层企事业单位拥有越来越大的用人自主权,他们已经意识到人才在企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已不再盲目而被动地接受毕业生,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挑选。尤其是近年来,许多老企业和用人单位在人才需求方面已经基本满足,人才结构趋于合理,干部梯队已基本形成,因此,进人更为慎重,要求也更高。他们在招聘毕业生时,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而且要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仅挑专业和学历层次,而且要挑学校、挑性别。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的短期行为。由于新进一个大学生,其效益要经过几年的实际工作才能发挥出来,多进人则意味着企业人力成本的提高与职工平均收益的降低。这就导致了企业领导在用人策略上的短期行为。二是在一些大城市中,一些用人单位无节制地提高进人规格,从而造成人才浪费与专科生人才资源的相对过剩。
        4、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不少企业和公司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各种困难。为此,缩紧开支,压低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便成为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加之,随着企业失业人员的增加,这些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和大学毕业生 “抢饭碗”的竞争对象。而更重要的是,一些用人大户企业本身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不如前几年,这也给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困难。
        5、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自身的才能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样即使有足够的岗位,也使有些人只能望尘莫及。其次,大学生在就业心理方面不够成熟。很多大学生一心要往大公司大企业发展,或者只愿意去沿海发达地区工作,也有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方向上过于单一。其实,这些对于大学生就业都是十分不利的,它只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
        二、对策与建议
        1、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性引导
        从政府角度讲,既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在目前仍属稀缺资源的现实,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程度的差别和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应当认真研究对策,采取有效的调控手段,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工作。很多时候,大城市的一些用人单位在不断地提高用人规格,这无形中造成人才上的浪费。而一些地处偏远、急需人才的用人单位则苦于得不到人才,以至影响到本地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指导大学生就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政府仍然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在继续加大“大学生自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等项目的投入,并且在政策上应当给予更多的优惠,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志愿到西部发展,到西部基层工作,让更多的大学生为祖国西部的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到农村基层从事教育、农业技术、医疗卫生、扶贫开发等工作。同时,政府除了要加强必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外,还应对去边远省区和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工作的毕业生,在工资和生活待遇上给予更多的优惠,除免交学费和免还贷款等措施外,还要重新认识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的重要性,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继续深化教育改革
        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要及时了解社会需求的信息,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计划。除了基础理论课的教育以外,应当尽可能多开设些社会急需的课程,淘汰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课程。二要适时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在为人处世、实践操作、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因为,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越来越多地希望招聘有两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应当说,这种用人要求是无可指责的,毕竟用人单位不是第二大学,培养人才不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因而,高校应当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得到更多的社会工作实践锻炼。
        3、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大多数高校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人才,然而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做的却不是很到位。这就需要高校从体制上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以确保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落到实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体系,加大资金的投入,以保证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麦可思.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钱晓,李增秀.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 【发布时间】2015/3/29 16:59:58
  • 【点击频次】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