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作者】 马卜天

【机构】 乌市第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首先要激发并培养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对小学生课外读物的精选,阅读方法的指导,举办各种增强阅读兴趣的活动和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等多种方法来实现。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海洋里航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尝到这种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一个敢于独自闯进人类智慧的无际海洋的勇士。”[1]他的话十分形象的指出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汲取知识养分的起步阶段,除了老师传授的知识养分,更多的要学生们去从课外阅读中采集。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可见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2]这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这一重要改革,切中了小学生语文教学注重课堂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这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所以要想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就必须首先引发并培养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也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都说明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有了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的去了解,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持久性和自学能力。如果读书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修炼,那么引发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会对他们的人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让他们受益匪浅。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具体有以下一些方法:
  一、巧妙引导 引发兴趣
  1、 故事引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安静地看完一本书,是很难完成的,小学生不一定愿意读书,但是他们一定愿意听故事,还能从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分清善恶,能对听到的故事留下深刻的记忆。那么如果以故事的方式去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师讲故事把学生带入一个有趣新奇的世界里,正当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知晓后面的故事情节,学生定会被扣人心弦的情节激起浓厚的兴趣,主动进行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绘本故事、童话故事等,其中的文字语言益智、有趣、充满幻想,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能够抓住孩子的心理,学生愿意主动的去听去讲,这时教师可顺势把讲故事听故事顺势转移到读书上,引起了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也给小学生课外阅读打下一个好的开始。
  2、 课文引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1]学生平时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文,而课文的许多内容都是是从名著名篇中挑选出来的,因此我们要利用课文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从课本来引导学生去了解其相关资料、时代背景、人物轶事等来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学习了《草船借箭》便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去读《三国演义》的兴趣。学习了《赠汪伦》教师可以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李白和汪伦做朋友的趣事,引起学生去阅读李白其他古诗的兴趣。学习《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收集有趣的寓言,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又可引导学生去阅读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名言,进行收集整理,更深切的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学习《太空生活趣事多》时,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太空、宇宙知识,阅读科普读物,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夸父逐日》时就可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神话、传说,让学生明白这些神话传说并不是真实发生的,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总之,教师要巧妙利用课文资源加以拓展延伸,引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把学生带入无边无际的书的海洋之中。
  3、 时机引趣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还要巧妙抓住学生生活中的时机,在学生们每天的生活中寻找时机,比如抓住四季的变化,当春天来到时,就要适时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适时的展开一个关于春天的诵读会,让学生们去收集有关春天的诗词文章,这样就把“看”引到“读”,也巧妙的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一年四季的季节时机可引,各种丰富的传统节日也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秋节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去收集关于中秋的文章,了解中秋的来历和一些中秋的习俗、故事,举办一个“赏圆月、过中秋、品美文”的活动,让孩子在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同时,也适时的引起了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精选读物 提高兴趣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书还要坏。”作为小学生,他们还不能分辨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时教师和家长就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1)益智性、趣味性故事。
   选择一些与小学生心灵相通的故事,小学生天生爱幻想,因此节奏明快,富有刺激,富有神秘感与创造性的读物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如《木偶奇遇记》《丑小鸭》等都可以带着学生感受“真”、“善”、“美”。帮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2)名人传记。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3]因此应多推荐一些名人传记,通过读这些人物传记,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通过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而提高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3)科普书籍和历史书籍。
        科普和历史这一类的书籍简单易懂,有趣新奇,还包含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如《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上下五千年》等,都能够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和悠久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4)经典读物
  文学名著、优秀诗词、经典文集等都是文学魅力的完美展现,古代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强烈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成诵,通过长期诵读,可以积淀语感。《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读物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意寓深远,是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古人云:“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仁义礼智信等许多高贵品质越来越淡出时下人们的视线,多读经典,对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会起到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让阅读回归经典,让学生被经典所感染,诵读经典,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吗?
   三、指导读法 增强兴趣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只有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会读,才会更爱读。
  (1)明确目的 制定计划
   只有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才能有良好的阅读效果,否则只会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在明确阅读目的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并坚持执行,才能培养持之以恒的阅读兴趣。
  (2)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
   诗歌、散文、故事等都具节奏感,是富有韵味的,所以应让学生们多去读,多去感受文章的韵律,如一年级上册的《江南》学生从中可感受到押韵、反复、节奏的美感,从而越读越爱读。
  (3)边读边思 读写结合
   自古以来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在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勾画出精彩片段,将自己的感悟、见解、疑惑写下来,鼓励学生做书卡,把名言警句、精彩语句都可记录在书卡上,方便随时携带、翻阅、记忆、背诵。
  (4)读法多样 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等,在阅读时抓住文章主线,找出中心句,中心人物、事件、情感,更简明有效的了解文章,当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后,就可以合理的应用到阅读实践中,从而有效的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
  (5)合作阅读 互相学习
   一本好书,可以让学生和他身边的好朋友们一起来看,一起品读,并分享每个人的收获、想法,通过每个人不同的见解,可以更好的理解这本书,并获得更多的收获,通过合作学习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体验成功 巩固兴趣
  (1)展示固趣
   教师可以通过办班级阅读小报,“好书推荐会”“读书交流会”“故事朗诵会”“读书方法交流会”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交流读书经验,还可以通过表演故事情节,增加课外阅读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读书收获、读书心得的机会,巩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比赛固趣
   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所以教师可以展开关于课外阅读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阅读的快乐,如开展朗诵比赛、阅读小报比赛、分类收集成语竞赛、“名人名言大比拼”、评选优秀读后感等竞赛,还可以评选出班级里的“小书虫”设立奖励制度,颁发奖状,通过对成功的渴望,学生们会去做更多的准备,那么必然要去多读书,多积累,从而也就巩固了阅读的兴趣。
  五、优化环境 保护兴趣
  (1)教师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不仅要大力引导,讲授方法,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当老师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随口道来,如数家珍,那么学生定会受到来自教师的熏陶,会因为老师的博学而从心里敬佩老师,“亲其师,信其道”,从而爱上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得到了保护。
  (2)书香满校园
  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对阅读过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热情。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一个有着浓厚读书气氛的校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创设书香校园,建立图书站,为学生提供书籍资源,为学生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每学期开展一次“阅读节”让师生感受浓郁的书香文化,还可利用广播站播放好书、美文,评选“书香班级”等让校园充满书香味。
  (3)家校合作
   教师也应与家长交流合作,让家长了解阅读的重要性,支持孩子阅读,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及时鼓励,多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尝试、总结。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经典名言20条》 冯裕敏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语文课程标准》
  • 【发布时间】2015/3/9 16:52:57
  • 【点击频次】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