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球墨铸铁中所含的化学成分
【关键词】 ;
【正文】70 球墨铸铁是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强度铸铁材料,其综合性能接近于钢,正是基于其优异的性能,目前已成功地用于铸造一些受力复杂,强度、韧性、耐磨性要求较高的零件。球墨铸铁已迅速发展为仅次于灰铸铁的、应用十分广泛的铸铁材料。球墨铸铁是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得到球状石墨,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提高了塑性和韧性,从而得到比碳钢还高的强度。这里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球墨铸铁中所含的化学成分。
一、 碳和硅
石墨呈球状后,石墨数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已减少到最小程度。因此在选定碳、硅含量时,主要着眼于改善铸造性能,消除铸造缺陷,获得健全铸件以保证有高的机械性能。碳、硅两个元素对球墨铸铁的性能是有很大影响的,它们的影响除和各自的含量有关外,还和碳当量的高低有关,所以既要考试碳当量的高低,又要选定它们各自的含量。从改善铸造性能的角度出发,铁水的碳当量选在共晶点附近是合宜的,此时流动性最好,集中缩孔倾向较大,易于补缩等。但是碳当量过高,会引起石墨漂浮,碳当量太高是产生石墨漂浮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铸件大小、厚薄也是一些重要因素。碳当量上限应以不出现石墨漂浮为原则,下限以不出现自由渗碳体、保证完全球化为准。在这样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碳当量,以便获得缩松少的致密铸件。
硅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随着硅量的提高,铸件的白口倾向减少,铁素体量增加,且能细化石墨,提高圆整度。硅能固溶于铁素体,使基体强化。但硅提高韧性一脆性转变温度,降低冲击韧性,因而含硅量不宜过高。因此,在选定高碳当量的前提下应采用高碳、低硅的原则。
对于铁素体球墨铸铁,硅高有利于获得铁素体基体,所以硅量可高一些,但硅超过一定含量以后,会显著降低其韧性。对于铁素体球墨铸铁的低温冲击韧性,硅的有害作用更为明显,表现为明显提高脆性转变温度。生产上应根据铸件的工作条件和含磷的高低来选择含硅量。磷小于0.08%时,在常温下工作的零件,含硅量可选定为2.6一3.1%,低温工作的零件,硅量最好控制在2.6%以下。在最终硅量决定之后,根据允许的碳当量,可选择比较高的碳量。
二、 锰
在球墨铸铁中,锰一部分溶入铁素体中,提高它的强度并降低它的韧性,有时可形成少量的碳化物,偏析于晶界上,此时对韧性影响更大。为了提高球墨铸铁的塑性和韧性,应尽可能降低球墨铸铁含锰量。
三、 磷
磷是球墨铸铁中的有害元素,极易偏析。常在晶界上出现磷共晶组织,严惩降低球墨铸铁的塑性和韧性。对于铁素体球墨铸铁,磷的为害尤其严重,不仅使常温冲击韧性降低,同时使脆性转变温度急剧提高,造成低温脆性。因此含磷量一般要求小于0.1%,最好在0.08一0.07%以下。
四、 硫
硫高必然消耗较多的球化剂,严重影响球化,因为球化元素都是强有力的脱硫剂,加入铁水后首先要脱硫,然后才起球化作用。原铁水中的硫应愈低愈好。一般要求控制到0.06%以下。
五、 残余镁量及稀土量
在无稀土的情况下,要保证完全球化的残余镁量约为0.03-0.08%,残余镁量太高,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如夹渣、缩松、皮下气孔及白口倾向的加大。如有稀土元素存在,则Mg残余量可适当低些。
一、 碳和硅
石墨呈球状后,石墨数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已减少到最小程度。因此在选定碳、硅含量时,主要着眼于改善铸造性能,消除铸造缺陷,获得健全铸件以保证有高的机械性能。碳、硅两个元素对球墨铸铁的性能是有很大影响的,它们的影响除和各自的含量有关外,还和碳当量的高低有关,所以既要考试碳当量的高低,又要选定它们各自的含量。从改善铸造性能的角度出发,铁水的碳当量选在共晶点附近是合宜的,此时流动性最好,集中缩孔倾向较大,易于补缩等。但是碳当量过高,会引起石墨漂浮,碳当量太高是产生石墨漂浮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铸件大小、厚薄也是一些重要因素。碳当量上限应以不出现石墨漂浮为原则,下限以不出现自由渗碳体、保证完全球化为准。在这样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碳当量,以便获得缩松少的致密铸件。
硅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随着硅量的提高,铸件的白口倾向减少,铁素体量增加,且能细化石墨,提高圆整度。硅能固溶于铁素体,使基体强化。但硅提高韧性一脆性转变温度,降低冲击韧性,因而含硅量不宜过高。因此,在选定高碳当量的前提下应采用高碳、低硅的原则。
对于铁素体球墨铸铁,硅高有利于获得铁素体基体,所以硅量可高一些,但硅超过一定含量以后,会显著降低其韧性。对于铁素体球墨铸铁的低温冲击韧性,硅的有害作用更为明显,表现为明显提高脆性转变温度。生产上应根据铸件的工作条件和含磷的高低来选择含硅量。磷小于0.08%时,在常温下工作的零件,含硅量可选定为2.6一3.1%,低温工作的零件,硅量最好控制在2.6%以下。在最终硅量决定之后,根据允许的碳当量,可选择比较高的碳量。
二、 锰
在球墨铸铁中,锰一部分溶入铁素体中,提高它的强度并降低它的韧性,有时可形成少量的碳化物,偏析于晶界上,此时对韧性影响更大。为了提高球墨铸铁的塑性和韧性,应尽可能降低球墨铸铁含锰量。
三、 磷
磷是球墨铸铁中的有害元素,极易偏析。常在晶界上出现磷共晶组织,严惩降低球墨铸铁的塑性和韧性。对于铁素体球墨铸铁,磷的为害尤其严重,不仅使常温冲击韧性降低,同时使脆性转变温度急剧提高,造成低温脆性。因此含磷量一般要求小于0.1%,最好在0.08一0.07%以下。
四、 硫
硫高必然消耗较多的球化剂,严重影响球化,因为球化元素都是强有力的脱硫剂,加入铁水后首先要脱硫,然后才起球化作用。原铁水中的硫应愈低愈好。一般要求控制到0.06%以下。
五、 残余镁量及稀土量
在无稀土的情况下,要保证完全球化的残余镁量约为0.03-0.08%,残余镁量太高,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如夹渣、缩松、皮下气孔及白口倾向的加大。如有稀土元素存在,则Mg残余量可适当低些。
- 【发布时间】2015/3/9 16:49:43
- 【点击频次】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