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低年级写话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是习作的初级阶段,是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发展的一种途径。通过看图写话的训练,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今后中高年级的习作奠定良好基础。但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教师规范的指导,积极培养,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途径,进一步提高写话能力。
关键词:看图写话 积累素材 拓展阅读 定格生活 积累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学生迈进作文大门的第一步,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今后孩子们的作文能力。所以,提高看图写话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看图写话教学的目标成果,对于学生成长为中高年级以后,作文的表达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接手这个班级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但在让孩子们练习看图写话的过程中,孩子们在面对图片时,无话可说或者是只能写出一两句话成为写话最大的难题。我也意识到,想要提高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就必须挖掘丰富的素材。那么,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积累大量而又有用的素材呢,接下来就谈谈我在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中关于积累素材的几点感悟:
一. 利用课内教材积累素材
在我们现用的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插图可以作为素材,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从中寻找出可用的素材作为看图写话的积累。
1、要注重积累,我从拼音教学抓起,开始尝试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在完成全部拼音的教学任务后,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始看图写话。刚开始,是引导学生观察一幅图片,写清楚以下几点信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慢慢的,学生们掌握了写话的模式,能够较完整的表述出图片中的内容。如在文中《b、p、m、f》一课中出现的插图,学生们用拼音这样写道:“星期六早上,爸爸和妈妈带我去公园玩,我好高兴啊!”“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出去玩。我拿着气球在前面跑,妈妈告诉我要慢点。今天我玩的很开心”。利用拼音积累,初见成效。
2、规范看图,指导方法。看图写话训练的是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写出条理清晰,内容生动有趣的写话。于是我指导学生看图,在看懂图片含义的前提下,更好的展开写话的内容。单幅图,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让生能对图片的内容有整体性的认识。连续的图片,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与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能够在不同的图片中,了解图片所想表达的内容,并能把语句写生动,具体。如在一上语文园地六中出现的连环插图,其中缺少一幅图,不仅要求学生能说出图片的内容,还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学生们这样写到:小兔子在菜园里采了一个大南瓜,可是,南瓜这么大,怎么运走呢?突然,他想起了可以请大象伯伯帮忙。当把南瓜运回家后,妈妈还在奇怪,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学生们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办法。孩子们不仅能够细致入微的观察,并且能够加入自己丰富的想象。
3、利用文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选取优秀句式进行仿写。仿写是教学中语言积累的一条捷径 。所谓仿写就是指在写作形式上、思路上、语言组织或表达方式上模仿他人的一种练习。学生通过仿写,对他人写作技巧语言文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进行动态地积累。[1]在学习《平平搭积木》一课时,文中的“很多很多的房子”成为了我们仿写的对象,用“很……很……的……”句式来仿写短语。孩子们踊跃发言,回答了许多精彩的答案。在当天布置的作业中,我让孩子们依据书中课文《一去二三里》下的图片写话。很多孩子都用到了这一句式,“山上有很多很多的亭子”,“路边有两棵很高很高的树”。这就说明我们的仿写练习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积累素材,并运用于实际的看图写话中。
4、利用现有的插图,让孩子在想象中爱上写话。低年级的孩子们一般都有较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教材编订低年级的课文时,也选择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孩子们也热爱这样的课文。在学习这类的课文时,我经常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课文进行续写。对于此类的写话,孩子们都愿意积极的参与。如:教学《雪孩子》一课时,我出示了课文中的最后一张图,图上小白兔和她的妈妈仰望着天空,凝望着雪孩子变成的那朵白云,依据让孩子们想象凝望着天空的小白兔会说些什么,写出它说的话。
低年级的语文教科书里有许多的插图,它们是课文内容的缩影,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好教材内的插图,让学生借助插图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兴趣。
二、扩大课外阅读,积累写话素材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低年级的孩子想要形成较强的写话能力,仅靠课内的学习是完全不够的, 更需要课外阅读的积累。因此,想要让孩子成为写话的小能手,就需要引导孩子多读书、爱读书,让他们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样不但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为他们的写话积累素材。但是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所识的字非常有限,所以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让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通过课外阅读积累写话素材,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开展绘本阅读的活动。绘本是孩子们比较有兴趣的课外读物,可以让绘本阅读挤进课堂,和看图写话整合在一起,在课堂上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和指导。在指导中,以看图为主,以绘本阅读为辅。亦可让孩子看第一幅图,来想象故事的结局是怎么?又或是让孩子来看绘本的最后一页,看结局,再来猜猜事情的经过是如何的。如绘本 《猜猜我有多爱你》 ,在读前借助封面进行看图写话,让孩子秀一秀想象力,看看他们的猜想会不会和绘本不谋而合。如绘本《小猪变形记》,让孩子们一起来观察最后一张图片,观察小猪的表情,想想小猪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再猜猜这件事的经过是什么?小猪都遇到了谁?它变成了什么?这种想象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和阅读热情。让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阅读,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写作素材。
2、指定读物,引导孩子看图片,明白文章之后的道理。低年级的孩子年纪小,无法分辨在现阶段应该读哪些书,所以老师应对孩子该读哪些书目指导。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推荐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积累了字词句之后,又能明白深刻的道理,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成长。在孩子们读过《丑小鸭》故事之后,我找来了这个故事的连环画,让孩子们依据这个连环画在写话本上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要求讲清故事情节。这样,用连环画帮助孩子回忆故事,让孩子自己学会讲故事。这次的作业让我感到惊喜,孩子们虽然写的是《丑小鸭》的故事,但是和故事书中故事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在孩子们的笔下,故事变得更加生动了,不但有应当具备的主要情节,还加入了孩子们在图中观察到的小细节和依据图片展开的自由想象,甚至有的孩子还在故事的结尾出加入了对于这个故事的感想:“我要像丑小鸭一样,努力学习,坚强的面对生活,终有一天,我也会成为白天鹅。”
3.插图来源生活。引导学生观察漫画,电视上,街道上的宣传画。从平时生活中易见的素材入手,展开写话。比如爱惜水资源的宣传画,干涸的土地上有一双人类的手,手里有一大滴水,水中有一条鱼在说:“我是离不开水的。”我以这幅图展开写话,孩子们不仅看到了图上所反映的内容,更写出了一个事件背后所反映出的更严重的现象。“小鱼离不开水,人类更离不开水。”“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通过看图写话,不仅锻炼了写话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三、 定格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人们常说:“生活是创作之源”,千姿百态的社会现象、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低年级的孩子对生活充满热情、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作为老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从而积累素材。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教会孩子们去发现去思考,在慢慢积累的过程中,孩子们在写话时就有话可写了。
1. 积极参与活动,定格其中的画面,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孩子们都喜爱游戏,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最喜欢的做的事情就是玩游戏,把亲身体会的经历,变成一幅幅图片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这就成为了孩子不可多得的写话素材。比如在教学“有趣的游戏”这节活动课上,我带着孩子们一起玩“贴鼻子”的游戏,在课上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之后我让他们玩得情景写下来。孩子们叫来的的写话充满了生趣,游戏的场景又真实的重现在了纸上:“一个同学被老师用一条长长的布条蒙住了眼睛,在讲台上转了三圈,拿着小丑的鼻子就要往他的脸上贴。有的同学着急地大喊:‘不对不对,贴在脸蛋上啦!’‘再往左边一点儿!’有的同学站起来伸着脖子观望,还有的同学捂着嘴哈哈大笑。最后,鼻子被贴在了小丑的眼睛上,班里满是欢声笑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亲身体验和观察画面,老师适时进行指导,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看到的一副场景写下来,从而提高孩子积累素材的能力。[2]
2.留心观察事物,定格画面,积累写作素材。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老师应当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关注周围的细微之处,让孩子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行积累。如秋天来了,我带学生到校园里寻找秋天的踪迹。回到教室,孩子们迫切想把找到的秋天告诉我和其他的小伙伴们:“树上的树叶变黄了,还有的变红了。”“好多树叶落下来了。”“他们是飞舞着飘下来的,像蝴蝶一样!”“落叶踩在脚底下有脆脆的声音。”“有一棵大松树和别的树不一样,它的叶子没有落,而且还是绿油油的。”“我看到咱们班的一个同学捡了几片树叶夹在书里。”这时,我适时引导:“同学们眼里的秋天好美啊,想不想把你眼中的美景写出来?”孩子们都高兴的答应着。正是因为学生走进大自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了美景,感受了秋天,不言而喻,这次写话非常成功。
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的每一幕都是一幅图片,培养孩子在参与活动和感受事物时养成写话的自觉,那么生活中的看图写话就无处不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高孩子的写话能力,就必须积累丰富的写话素材。只有深刻挖掘语文教材、拓展课外阅读、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作为看图写话的素材积累起来,孩子们才能在看图写话的习作上游刃有余,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在生活实践中积累》 贺旭锋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2012-01-25)
[2]《怎样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刘栋国 (《作文教学研究》-2010-01-20)
关键词:看图写话 积累素材 拓展阅读 定格生活 积累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学生迈进作文大门的第一步,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今后孩子们的作文能力。所以,提高看图写话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看图写话教学的目标成果,对于学生成长为中高年级以后,作文的表达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接手这个班级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但在让孩子们练习看图写话的过程中,孩子们在面对图片时,无话可说或者是只能写出一两句话成为写话最大的难题。我也意识到,想要提高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就必须挖掘丰富的素材。那么,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积累大量而又有用的素材呢,接下来就谈谈我在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中关于积累素材的几点感悟:
一. 利用课内教材积累素材
在我们现用的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插图可以作为素材,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从中寻找出可用的素材作为看图写话的积累。
1、要注重积累,我从拼音教学抓起,开始尝试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在完成全部拼音的教学任务后,我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始看图写话。刚开始,是引导学生观察一幅图片,写清楚以下几点信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慢慢的,学生们掌握了写话的模式,能够较完整的表述出图片中的内容。如在文中《b、p、m、f》一课中出现的插图,学生们用拼音这样写道:“星期六早上,爸爸和妈妈带我去公园玩,我好高兴啊!”“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出去玩。我拿着气球在前面跑,妈妈告诉我要慢点。今天我玩的很开心”。利用拼音积累,初见成效。
2、规范看图,指导方法。看图写话训练的是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写出条理清晰,内容生动有趣的写话。于是我指导学生看图,在看懂图片含义的前提下,更好的展开写话的内容。单幅图,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让生能对图片的内容有整体性的认识。连续的图片,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与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能够在不同的图片中,了解图片所想表达的内容,并能把语句写生动,具体。如在一上语文园地六中出现的连环插图,其中缺少一幅图,不仅要求学生能说出图片的内容,还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学生们这样写到:小兔子在菜园里采了一个大南瓜,可是,南瓜这么大,怎么运走呢?突然,他想起了可以请大象伯伯帮忙。当把南瓜运回家后,妈妈还在奇怪,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学生们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办法。孩子们不仅能够细致入微的观察,并且能够加入自己丰富的想象。
3、利用文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选取优秀句式进行仿写。仿写是教学中语言积累的一条捷径 。所谓仿写就是指在写作形式上、思路上、语言组织或表达方式上模仿他人的一种练习。学生通过仿写,对他人写作技巧语言文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进行动态地积累。[1]在学习《平平搭积木》一课时,文中的“很多很多的房子”成为了我们仿写的对象,用“很……很……的……”句式来仿写短语。孩子们踊跃发言,回答了许多精彩的答案。在当天布置的作业中,我让孩子们依据书中课文《一去二三里》下的图片写话。很多孩子都用到了这一句式,“山上有很多很多的亭子”,“路边有两棵很高很高的树”。这就说明我们的仿写练习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积累素材,并运用于实际的看图写话中。
4、利用现有的插图,让孩子在想象中爱上写话。低年级的孩子们一般都有较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教材编订低年级的课文时,也选择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孩子们也热爱这样的课文。在学习这类的课文时,我经常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课文进行续写。对于此类的写话,孩子们都愿意积极的参与。如:教学《雪孩子》一课时,我出示了课文中的最后一张图,图上小白兔和她的妈妈仰望着天空,凝望着雪孩子变成的那朵白云,依据让孩子们想象凝望着天空的小白兔会说些什么,写出它说的话。
低年级的语文教科书里有许多的插图,它们是课文内容的缩影,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好教材内的插图,让学生借助插图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兴趣。
二、扩大课外阅读,积累写话素材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低年级的孩子想要形成较强的写话能力,仅靠课内的学习是完全不够的, 更需要课外阅读的积累。因此,想要让孩子成为写话的小能手,就需要引导孩子多读书、爱读书,让他们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样不但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为他们的写话积累素材。但是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所识的字非常有限,所以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让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通过课外阅读积累写话素材,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开展绘本阅读的活动。绘本是孩子们比较有兴趣的课外读物,可以让绘本阅读挤进课堂,和看图写话整合在一起,在课堂上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和指导。在指导中,以看图为主,以绘本阅读为辅。亦可让孩子看第一幅图,来想象故事的结局是怎么?又或是让孩子来看绘本的最后一页,看结局,再来猜猜事情的经过是如何的。如绘本 《猜猜我有多爱你》 ,在读前借助封面进行看图写话,让孩子秀一秀想象力,看看他们的猜想会不会和绘本不谋而合。如绘本《小猪变形记》,让孩子们一起来观察最后一张图片,观察小猪的表情,想想小猪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再猜猜这件事的经过是什么?小猪都遇到了谁?它变成了什么?这种想象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和阅读热情。让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阅读,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写作素材。
2、指定读物,引导孩子看图片,明白文章之后的道理。低年级的孩子年纪小,无法分辨在现阶段应该读哪些书,所以老师应对孩子该读哪些书目指导。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推荐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让孩子们在阅读中积累了字词句之后,又能明白深刻的道理,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成长。在孩子们读过《丑小鸭》故事之后,我找来了这个故事的连环画,让孩子们依据这个连环画在写话本上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要求讲清故事情节。这样,用连环画帮助孩子回忆故事,让孩子自己学会讲故事。这次的作业让我感到惊喜,孩子们虽然写的是《丑小鸭》的故事,但是和故事书中故事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在孩子们的笔下,故事变得更加生动了,不但有应当具备的主要情节,还加入了孩子们在图中观察到的小细节和依据图片展开的自由想象,甚至有的孩子还在故事的结尾出加入了对于这个故事的感想:“我要像丑小鸭一样,努力学习,坚强的面对生活,终有一天,我也会成为白天鹅。”
3.插图来源生活。引导学生观察漫画,电视上,街道上的宣传画。从平时生活中易见的素材入手,展开写话。比如爱惜水资源的宣传画,干涸的土地上有一双人类的手,手里有一大滴水,水中有一条鱼在说:“我是离不开水的。”我以这幅图展开写话,孩子们不仅看到了图上所反映的内容,更写出了一个事件背后所反映出的更严重的现象。“小鱼离不开水,人类更离不开水。”“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通过看图写话,不仅锻炼了写话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三、 定格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人们常说:“生活是创作之源”,千姿百态的社会现象、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低年级的孩子对生活充满热情、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作为老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从而积累素材。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教会孩子们去发现去思考,在慢慢积累的过程中,孩子们在写话时就有话可写了。
1. 积极参与活动,定格其中的画面,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孩子们都喜爱游戏,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最喜欢的做的事情就是玩游戏,把亲身体会的经历,变成一幅幅图片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这就成为了孩子不可多得的写话素材。比如在教学“有趣的游戏”这节活动课上,我带着孩子们一起玩“贴鼻子”的游戏,在课上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之后我让他们玩得情景写下来。孩子们叫来的的写话充满了生趣,游戏的场景又真实的重现在了纸上:“一个同学被老师用一条长长的布条蒙住了眼睛,在讲台上转了三圈,拿着小丑的鼻子就要往他的脸上贴。有的同学着急地大喊:‘不对不对,贴在脸蛋上啦!’‘再往左边一点儿!’有的同学站起来伸着脖子观望,还有的同学捂着嘴哈哈大笑。最后,鼻子被贴在了小丑的眼睛上,班里满是欢声笑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亲身体验和观察画面,老师适时进行指导,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看到的一副场景写下来,从而提高孩子积累素材的能力。[2]
2.留心观察事物,定格画面,积累写作素材。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老师应当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关注周围的细微之处,让孩子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行积累。如秋天来了,我带学生到校园里寻找秋天的踪迹。回到教室,孩子们迫切想把找到的秋天告诉我和其他的小伙伴们:“树上的树叶变黄了,还有的变红了。”“好多树叶落下来了。”“他们是飞舞着飘下来的,像蝴蝶一样!”“落叶踩在脚底下有脆脆的声音。”“有一棵大松树和别的树不一样,它的叶子没有落,而且还是绿油油的。”“我看到咱们班的一个同学捡了几片树叶夹在书里。”这时,我适时引导:“同学们眼里的秋天好美啊,想不想把你眼中的美景写出来?”孩子们都高兴的答应着。正是因为学生走进大自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了美景,感受了秋天,不言而喻,这次写话非常成功。
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的每一幕都是一幅图片,培养孩子在参与活动和感受事物时养成写话的自觉,那么生活中的看图写话就无处不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高孩子的写话能力,就必须积累丰富的写话素材。只有深刻挖掘语文教材、拓展课外阅读、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作为看图写话的素材积累起来,孩子们才能在看图写话的习作上游刃有余,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在生活实践中积累》 贺旭锋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2012-01-25)
[2]《怎样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刘栋国 (《作文教学研究》-2010-01-20)
- 【发布时间】2015/3/9 16:39:42
- 【点击频次】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