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刘华珍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生本教育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生本教育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给予学生自由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起到主导作用。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就应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热烈讨论,踊跃交流,我的尝试是: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的条件和机会,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思维,激励其主动探究问题。同时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创造思维活动。如我出示是非题: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我先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时间,然后用手势作出判断,我不直接分析或简单宣布答案,而是请小组内有不同答案的学生互相辩论,互相说服对方,然后再一次手势判断,最后请学生说明思路。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能够在思维活动中体会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真正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巧设分层练习,深化学生自主探究。分层练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新知,形成技能获得能力培养,深化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确实课堂分层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暴露学生在理解、应用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这个环节,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帮助学生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组织练习时一定要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围绕知识、技能、方法、思维和能力从多角度,全方位设置几组强化练习题,包括引伸性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发展求异思维。以起点低,解法多,能体现不同思维层次的练习为主,让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成功。又包括思考性练习,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使自主探究精神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创设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动力,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于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相关问题,利用学生旧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冲突。鼓励质疑,倡导学生各抒己见,多角度看问题,促使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反对把教材中现成的结论从外部强加给学生,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如“梯形中位线定理”这一课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中位线及三角形中位线地理,我们还知道三角形与梯形之间有许多联系,甚至可以互相转化,当梯形的上底缩短为一个点时,梯形就变成了三角形。这容易使人联想到梯形是否有类似的中位线及中位线定理。这时,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也可以动手制作,经过同学们的思考、探究、猜想,老师再给出梯形中位线定义,这让同学们猜想梯形中位线与上下底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这样使学生产生疑问,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组织辨析讨论,启发质疑释疑。预习提纲的编写,预习环节的实施,确保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寻求教师的指导。于是,教学目标变成了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和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此时,教师还不要讲解而是将这些疑难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辨析与讨论,让各种意见充分解释其根据。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方式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和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解决部分在自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理解掌握学习的内容。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的时机。
  教师画龙点睛,学生总结提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对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反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妙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引导,但不能直接告诉结论,更不能武断地否定学生的见解;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既讲清思路,又讲方法,并以此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在生本教育下,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课堂操作步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组织能力,要善于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进行点拨诱导。
  • 【发布时间】2015/3/9 16:31:22
  • 【点击频次】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