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之我见

 

【作者】 张志慧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不能持久,自控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 研究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不能持久,自控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反应也愈灵敏,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也会最有效地得到开发。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施爱教学,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用爱去滋润他们,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到师爱的温暖,时时刻刻注意他们的举动、关心他们的冷暖。在他们面前多一些微笑少一点拘谨,因为低年级的学生虽胆小却很会看老师的脸色,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活中,我身有体会,每当我面带笑容走进课堂,用和蔼可亲的话语进行教学时,学生也以同样的微笑来回报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瞬间拉近了许多,紧张的情绪没有了,学生都乐意和我交流、探讨。这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者,而是他们学习的伙伴。以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增进师生情谊。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安慰,以至期盼,自然就喜欢上你的课了。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也是求知的基础。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抓准学生活动的兴奋点,找到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感兴趣的实情、实物、实干入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学“6和7的组成”时,我拿出自制的小红花,微笑着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小红花’,在下面的活动中,老师将把这些‘小红花’送给最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想要吗?”“想!”“那我们一起努力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吸引出来了,人人处于亢奋状态。接着我出示6朵‘小红花’,把这些‘小红花’分成几份,可以怎样分?有几种方法?此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拿出学具积极探索不同的分法。由此可见,数学是充满乐趣的“学问”,在情景中学数学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情节,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认识时间”这一课时,我在课的引入部分就加入了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由于是谜语,所以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争先恐后地要回答,课堂上的气氛很活跃。  
  低年级的学生对“小鬼当家”都非常感兴趣。为了增加课堂趣味性,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我在上《认识人民币——单计算》这一课前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逛商场购物的情景。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来当一回小主人,买两件自己喜欢的商品,并问学生:“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亲手操作,动脑思考,而且这一情景贴近学生生活,他们的兴致非常高。随后我问学生:“你买了哪两件商品,一共多少钱?怎样列算式?”学生们都争先恐后举起可爱的小手:“老师,我来。”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动手操作,激起兴趣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时,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儿童天性好动的特点,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感性认识,变抽象为直观,在“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通过动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们学到了探索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们都愿学、乐学、想学。 
  四、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教学大纲也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前提是感到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确信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适当评价,强化动机  
  恰当的评价,不仅能正确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以表扬如:“你真棒!”、“多聪明的孩子!”、“你是小机灵!”等等。对于差生不能责骂,相反,应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从而对学习充满热情,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甚至会达到入迷入神的状态。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并在探索中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可见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成功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J]. 青年与社会. 2012(02) 
  [2] 陈小丽,关注差异,进行多元评价[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24) 
  [3] 赵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卞动探究的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34) 
  [4] 康文亮,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情境教学[J]. 吉林农业. 2013(06) 
  [5] 李运华,核心概念教学思维对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发布时间】2015/3/9 16:27:20
  • 【点击频次】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