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

 

【作者】 王 莉

【机构】 乌市第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除课本以外)的各种独立的、相对完整文本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并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展示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兴趣培养
  所谓“课外阅读”就是指学生在课外(除课本以外)的各种独立的、相对完整文本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古人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我国著名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写道“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拥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习成绩都较优秀,情绪表现也很健康快乐。不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觉得读书令他们索然无趣、学习成绩也不好。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新课标》中也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一改革切中了以往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堂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这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 
  《新课标》中还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要想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促使他们自觉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我们就应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言:“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那要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和其他几名老师在教学时就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作为重要工作,经过3年的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的浅见:
  一、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催生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读书是一项心静的活动。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得以有效开展,就必须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1、创建学校阅读环境。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任他们随意翻看,感受浓浓的读书氛围。为了弥补书源的不足,在课余时间或是阅读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学校的阅览室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班级中也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把自己家的图书暂存于班级之中。推荐2名读书习惯好的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并建立班级图书借阅记录,每天由图书管理员监管,孩子们自由借阅。这样一来,每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室内静谧无声,书卷飘香。
  2、优化在校学习环境。
  良好的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校组织各班在“文化墙”中展示学生们的手抄报、读书心得等,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写好读书心得,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也定期向同学们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图书……这样就使学校充满了“书香”“墨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3、营造家庭舒适的读书环境。
  父母是每个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了。每个家庭能有一位爱读书的爸爸或妈妈,那多半也会培养出一位爱读书的孩子来。每次在家长会或是开放日时,我都会对家长提要求:希望家长们在家能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在孩子看书时不妨也拿本书坐在孩子身边陪孩子一起阅读。读书之后还可以和孩子进行一次短暂的交流,说说各自的阅读感受。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还设计了一个“亲子阅读记录”,每周至少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1——2次的记录,每学期评选一次“书香家庭”,将其全家照片和“亲子阅读记录”贴在班级文化墙中进行展示,大大激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为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让他们身在其中耳濡目染,进而萌生出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推荐好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读物浩如烟海,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很好的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和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教学的实际,指导不同年段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有益的书籍来阅读。
  1、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体裁应多样,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话,才能酿出蜜来。”所以我也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科学、史地等各种通俗科普读物,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2、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推荐读物。因为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指导其选择童话、寓言、神话等图文并茂、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或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内容充实的儿童诗、儿童小说、科普读物等,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爱的教育》、《十万个为什么》等。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还可以指导他们选择有关科技、文艺、史地常识等读物,扩大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各方面的知识和才学。
  3、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推荐读物。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试着减少那些低效、重复的作业,把时间省下来给学生增加阅读量,实施“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导读法。我在教学中常常根据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一些阅读的范围,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比如:学习《猴王出世》、《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文后,我就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著作;学了《将相和》,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又如学完《匆匆》这一课后,随机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散文精选》,请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篇章,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学习,我就推荐学生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一篇文章,就随机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如教学老舍先生的《猫》后,让学生去读他写的《养花》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了,而且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
  三、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保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古语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我们通常引导学生常用的课外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浏览法。比如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我们只需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时,便可采用此法。同时,当我们的读书仅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时,也可采用此法。
  3、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5、读记结合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学期我都会要求学生准备一各“好词佳句摘抄本”,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或新问题、新知识摘抄下来,并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促使学生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6、读写结合法。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还应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主要有“摘抄式”、“提纲式”,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我们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时,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录。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不仅增加了词汇量、丰富了知识的积累,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展示活动,巩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活动是激发和巩固兴趣的土壤,而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动力,它能调动内在潜力,提高阅读效果。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就要创造一切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进行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根据不同年龄、学段,我们可以开展不同的活动形式。
  1、课本剧表演。喜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创设情境、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相机诱导,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表演的乐趣,学生会越读越爱读。如教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刚学完的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出来,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就起来了,准备了10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争相开始表演。再如,学习《半截蜡烛》后,我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剧本的表演,然后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课本剧表演比赛,就以《半截蜡烛》为表演内容。随后2天里,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反复阅读文本、勤加演练,有的还用纸制作了道具和衣服,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正是表演把学生带入了情境、融入了学生的感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是表演使学生喜欢上了阅读,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
  2、口语交际。口头交流是一种省时省力、参与面广、收效快的形式。每天早读抽10分钟让学生来背诵古诗或诵读自己积累的优美语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中午读报课上轮流让学生朗读文章、讲故事;语文活动课时开展“推荐好书”的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3、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竞赛。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也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随即组织学生开展以下的活动:如“故事大王擂台赛“、“诗歌朗诵大赛”、“我是中国人”演讲比赛、“语文课文朗读比赛”、“小学语文知识竞赛”(结合趣味智力题、成语积累、歇后语积累、猜字迷、看图写诗、编对联、文学常识等形式)……在比赛中,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及课外知识的积累、运用等综合能力得到体现。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赛前就要做充分的准备,就会有一种多读多积累的欲望,就会更加主动地去从事课外阅读。
  4、举行多样游艺活动。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如“成语接龙”、“走进歇后语王国”、自编相声、小品等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阅读热情。
  5、展评。在班级的黑板报一角或文化墙中开设 “百花集”,不定期的张贴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或手抄的小报、读后感、习作、诗歌配画等优秀作品。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丰富课外知识,还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活动外,还有许多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活动,如“我是小诗人”(自己编写诗歌)、“我是小小故事家”(续写课文、故事)、“我是小歌手”(把古诗词编曲或套曲后演唱)……采用以上这些寓教于乐的方式后,学生们在活动交流中享受到了进步和收获的喜悦,在分享中增加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激发了读书后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就会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遨游书山文海、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阅读兴趣的培养仅仅只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他们正确选择适合的读物,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课外阅读就会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老师们,就让我们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用书籍的浓厚底蕴塑造他们人文素养,让悦读陪伴他们一生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霞.《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2005
  3、缪振东.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开拓课外阅读空间》.  《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6
  4、庞晓兰.  《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产生阅读兴趣》.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
  • 【发布时间】2015/3/9 16:14:30
  • 【点击频次】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