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通过课外阅读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索

 

【作者】 申 琳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三十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书籍是全人类的精神营养品,它不仅给人以知识和力量,更能给人以道德的砥砺和情操的培养。我们教师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善于读书、读好书,用正确的思想引导自己,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用优秀的作品鼓舞自己。
  关键词:课外阅读 思想品德课教学 探索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为了激活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实效,常常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本人认为,造成课堂教学收效甚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且阅读质量低,知识面狭窄,学生的情感、认知、思维和教师的情感、认知、思维很难产生和谐与共鸣,从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通过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书籍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精华,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集中反映了人类先进的道德思想,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和桥梁,它能给我们展示一幅幅人类进步的图画,能教给我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方法,能引导我们走向胜利和成功的彼岸。书读的多了,获取的知识也就多了,这样才能“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虽然,学生知识的获取,课堂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但无数的事例和经验证明,学生的知识获取、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还来自课后的学习,尤其是课外大量的阅读,这是课堂教学无论时间还是内容都难以达到的。在课外,学生围绕课堂所学的内容,可以有目的地查阅工具书和翻阅有关资料,如在学习“人的形成”这一教学内容时,要使学生完整而科学地弄懂“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光辉论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恩格斯的《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在学习“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向学生推荐《共产党宣言》一文,在学习“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教学内容,可以向学生推荐《邓小平文选》,等等。在政治课的学习中,如果学生在课外能够针对教材内容有选择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拓宽知识视野,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从而增强其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涉猎的范围要广,如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等,只有“采得百花”才能“酿得甜蜜”。
  二、课外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完整的人格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当学生打开书籍时,所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知识,而是前人历尽人生沧桑之后所独有的对人生体验的那一种深遂、豁达和感悟。一位作家在谈到读书的生命感受时说:“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享受,其实就是在书籍之间,书给人以相通的生命感受。人之于书,若非天生便有一种热爱,而是在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种热情,一个读书人遇到一本好书之后,沉浸其中,便倍感精神之至美,而这恰是自身不能企及的境界。”读书,可以涵养其性情,高尚其情操,健康其情绪,成熟其性格。翻开历史书籍便可知晓,为了报国,苏轼、文天祥,九死一生,矢志不渝;为了济世,左光斗、谭嗣同,历经磨难,视死如归;为了求真,布鲁诺、吴吉昌,挫而弥坚,锲而不舍;为了兴国,邓稼先、钱学森,排难越险,备尝艰辛;为了求学,宋濂、于是之,迎难而上,苦学终成。学生通过课外大量阅读,在“人与书,人与人”的对话和交流中,历史上志士先贤的伟大精神会逐渐移植到他们的身上。这种伟大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脆弱,学会坚强,苦练毅力,乐观地承受压力,面对困难,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做好将来吃大苦、耐大劳、敢冒风险、敢为人先的精神准备。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能力的竞争,也是耐力韧性的竞争。因为,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甚至几代人苦战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无所能,一事无成,何谈发明创造?因此,青少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情感、意志、态度的综合发展。丰富的情感,必然会激发起学生对高尚的人生追求,探索创新的热情,以及奋进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学生的人格由此得到完善和健全,必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说:“想像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课外阅读,没有多少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想像空间,便于发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自幼读书成癖,是知识的烛光把他的人生之路照耀得光芒四射。他10岁时,觉得自己学习并不费力,成绩却屡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大量课外阅读。10岁的孩子是不大懂得选择的,反正是什么书对他有兴趣,他便看什么书。先是中国历史及民间故事,紧接着就是一部古代长篇小说。这样,到十一二岁的时候,他就装了一脑子东周列国、西汉、三国、隋唐、宋明清的历史故事,以及封神演义、西游记、水浒、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等等英雄侠义的事迹。这些历史故事和人物事迹不仅锻炼了魏书生的记忆力,开阔了他的眼界,而且培养了他的想像力。可以说,魏书生老师之所以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显赫的创造性贡献,这与他从小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分不开的。
  当然,书海茫茫,泥沙俱下,这给读者的阅读选择造成了一定困难,特别是涉世未深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当代诗人臧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而美国作家菲尔丁说:“不好的书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残害。”因此,当前,加强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很有必要。有人认为,对策两条,一是“引导”,二是“截留”。引导主要是推荐好书目,学校可以举办讲座,利用板报、橱窗宣传等,请作家、科学家作报告,指导学生选读,我们的教师也应在各自的学科中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提出课外阅读书目,从选择读本、评价内容、阅读方法方面加以指导。截留主要是学校图书馆在采购新书时,应严格把关,对上架期刊和书籍应先由馆员认真审阅,社会文化市场更要加大管理力度,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书刊和音像制品清理出文化市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书籍是全人类的精神营养品,它不仅给人以知识和力量,更能给人以道德的砥砺和情操的培养。我们教师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善于读书、读好书,用正确的思想引导自己,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用优秀的作品鼓舞自己。笔者相信,当我们的学生以丰富的知识、饱满的激情、敏捷的思维走进课堂,我们教师还愁政治课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质量不提高吗。
  参考文献:
  1代玉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受动与主动[J],政工研究动态,2009年07期
  2石劲松,洪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以人为本[J],社科纵横,2006年05期
  3肖芳,也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12期
  4肖代怡,董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正式沟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0期
  5严唤梅,郭志俊,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36期
  6曹蓉玫,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J],求实,2007年06期
  7向娃,石沙泉,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规避[J],理论月刊,2007年11期.
  • 【发布时间】2015/3/9 15:48:20
  • 【点击频次】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