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创编语篇进行词汇教学的探讨
【关键词】 ;
【正文】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语言学家Wilkins总结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没有语法,难以表达;没有词汇,无法表达。”可见,掌握好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但在目前不少教师的词汇教学中,缺乏用语篇教授词汇的意识,他们不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教材而教教材,往往使用单词卡直接呈现词汇,教学方法单一而机械,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足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创编新的语篇,为学生创设语言学习的语境,让学生在语篇中学习、运用词汇,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变,提高了词汇教学的实效性。下面笔者以PEP Book7 Unit4 PartB Let’s learn为例,探讨如何在创编的语篇中进行词汇教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lives,teaches,goes,watches,reads;能够听、说、认读句子:Does your pen pal live in Shanghai?No,he doesn’t.He lives in Beijing.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灵活运用五个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这五个词汇的原形形式和句型Do you…?学生都已经学过,所以在备课时,笔者把重点放在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形式的变化上。
三、设计思路
(一)热身活动
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以供师生交流: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do you on…?Do you…?How do you go to school?What’s your hobby?这样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说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动词短语和乘坐交通工具的介词短语,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二)新课呈现与操练
笔者对学生说:I have a pen pal.She is a big girl.She is a teacher,too.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my pen pal?学生听说老师的笔友,很兴奋,都想进一步了解,笔者用powerpoint出示了以下画面,
引导学生读出圆圈内的短语,并说: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You can use this sentence “Does your pen pal….?”and these words or phrases in the circles to ask me.如学生问:Does your pen pal live in Yichang?/Wuhan/Beijing教师回答并板书:No,she doesn’t./Yes,she does.She lives in Beijing.为了让学生区分live和lives的用法,教师问学生并引导回答:Where do we live?We live in Zigui;如学生问Does your pen pal teach English? 教师用No,she doesn’t. She teaches Chinese.回答后,为了让学生区分teach和teaches的用法,教师对学生说:I teach you English,Miss Lin teaches you….教师略作停顿引导学生将这个句子补充完整:Miss Lin teaches us math,再像这样引导学生说出很多含有单词teaches的句子。师生共同谈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之后,教师出示如下自创的文本并阅读,学生聆听并找出剩下的三个问题的答案,答案中出现的动词的三单形式的操练方法和前面一样。
设计意图:课前我通过询问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对老师笔友的姓名、职业、爱好、居住地、生活习惯等内容很感兴趣,结合学生喜欢探究的内容和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本单元的话题,我创编了新的文本“I have a pen pal”,为学生创设词汇学习的语境。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笔者并没有在呈现新课之初就呈现自创的文本,而是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炼为六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用关键词和提示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提问, 以此引出本节课的词汇和句型,然后围绕关键词汇展开操练。当学生了解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之后,为了增加神秘感,保持学生浓厚的求知欲,笔者改变了新课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带着剩下的三个问题听音,在文本中找出答案,这样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听力和整体把握语篇的能力。
(三)巩固与拓展
笔者对学生说:Children,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my pen pal,and now I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members, please choose one to tell me.笔者又将自己创编的文本呈现在powerpoint上,为学生创建语篇提供帮助。
设计意图:在学生整体把握语篇内容和学习新词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跳出教师创编的语篇,让他们用课堂上学习的语言知识介绍一名家庭成员,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创编语篇,在创编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规则,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lives,teaches,goes,watches,reads;能够听、说、认读句子:Does your pen pal live in Shanghai?No,he doesn’t.He lives in Beijing.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灵活运用五个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这五个词汇的原形形式和句型Do you…?学生都已经学过,所以在备课时,笔者把重点放在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形式的变化上。
三、设计思路
(一)热身活动
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以供师生交流: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do you on…?Do you…?How do you go to school?What’s your hobby?这样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说出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动词短语和乘坐交通工具的介词短语,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二)新课呈现与操练
笔者对学生说:I have a pen pal.She is a big girl.She is a teacher,too.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my pen pal?学生听说老师的笔友,很兴奋,都想进一步了解,笔者用powerpoint出示了以下画面,
引导学生读出圆圈内的短语,并说: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You can use this sentence “Does your pen pal….?”and these words or phrases in the circles to ask me.如学生问:Does your pen pal live in Yichang?/Wuhan/Beijing教师回答并板书:No,she doesn’t./Yes,she does.She lives in Beijing.为了让学生区分live和lives的用法,教师问学生并引导回答:Where do we live?We live in Zigui;如学生问Does your pen pal teach English? 教师用No,she doesn’t. She teaches Chinese.回答后,为了让学生区分teach和teaches的用法,教师对学生说:I teach you English,Miss Lin teaches you….教师略作停顿引导学生将这个句子补充完整:Miss Lin teaches us math,再像这样引导学生说出很多含有单词teaches的句子。师生共同谈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之后,教师出示如下自创的文本并阅读,学生聆听并找出剩下的三个问题的答案,答案中出现的动词的三单形式的操练方法和前面一样。
设计意图:课前我通过询问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对老师笔友的姓名、职业、爱好、居住地、生活习惯等内容很感兴趣,结合学生喜欢探究的内容和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本单元的话题,我创编了新的文本“I have a pen pal”,为学生创设词汇学习的语境。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笔者并没有在呈现新课之初就呈现自创的文本,而是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炼为六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用关键词和提示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提问, 以此引出本节课的词汇和句型,然后围绕关键词汇展开操练。当学生了解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之后,为了增加神秘感,保持学生浓厚的求知欲,笔者改变了新课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带着剩下的三个问题听音,在文本中找出答案,这样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听力和整体把握语篇的能力。
(三)巩固与拓展
笔者对学生说:Children,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my pen pal,and now I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members, please choose one to tell me.笔者又将自己创编的文本呈现在powerpoint上,为学生创建语篇提供帮助。
设计意图:在学生整体把握语篇内容和学习新词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跳出教师创编的语篇,让他们用课堂上学习的语言知识介绍一名家庭成员,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创编语篇,在创编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规则,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发布时间】2015/2/2 19:39:39
- 【点击频次】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