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作者】 吴绍彦 高宝龙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第二初级中学 山东省临沭县店头镇店头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多种方法。上完一堂课(包括公开课、示范课)以后的评议,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但这种评价件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个教学环节、同样一种教学现象,可能有的说好,有的说不行,甚至意见截然相反。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各人评价的理念和评价的标准不同;而理念和标准之间保持着内部逻辑的一致性:理念依附渗透在标准之中,标准直接反映和体现理念。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评价标准 研究与探讨
  事前拟定的教育目标,往往只是名义上的目标;只有评价目标,才是功能性目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评什么教什么,怎样评怎样教。 
  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可以通过理性思考提出系统的要求,但是它们往往很难对课堂教学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果能够确定创新性的课堂教学“目标”、“标准”,用这样的“目标”、“标准”作为考察、评定课堂教学的依据,那么,它对课堂教学不仅会产生一般性的导向功能,而且会产生制度化的规范作用。 
  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多种方法。上完一堂课(包括公开课、示范课)以后的评议,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但这种评价件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个教学环节、同样一种教学现象,可能有的说好,有的说不行,甚至意见截然相反。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各人评价的理念和评价的标准不同;而理念和标准之间保持着内部逻辑的一致性:理念依附渗透在标准之中,标准直接反映和体现理念。 
  课堂教学评价与其他教育评价一样,它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对教学活动的有效与否作出鉴定,给它划定等级或打上一个分数,而是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为后续教学提供决策依据。这说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 
  确定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应当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参照标准,了解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二是能够对照标准,知道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如果有“落差”,应当做哪些改进。 
  理念,是人们对于课堂教学的系统的稳定的看法。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了课堂教学的过程主要就是学生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如果按照学生学习活动的水平来评价课堂教学,参照稻川三郎关于“三类教学”的论述,那么课堂教学可以分成三种状态或水平,即被动学习水平的课堂教学,主动学习水平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水平的课堂教学。当然,三种状态、水平的课堂教学,它们之间的边界并不是十分清晰的,有些教学现象很有可能介乎两者之间。这里只是对三种状态、水平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进行描述。 
  一.被动学习水平的课堂教学 
  1.学习任务是什么,教师和学生都不甚了了。如果问教师:这一节课你希望学生学会什么?他往往不能清晰地表述,而只能告诉你这一节课准备怎么上;如果问学生: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他也会感到很茫然,而只能蒙蒙隆隆地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 
  2.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控制中心,“言语霸权”十分突出。或者是“满堂灌”,力图“讲深讲透”,尽管有时候想强调重点、难点和关键,但学生对此并没有感觉:或者是“满堂问”,一节课要问几一个。上百个问题,把统一完好的整体分割成一个个互不联系。毫无生气的“零件”,目的是要从学生嘴里掏出“标准答按” 
  3.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演出“教案剧”的过程,教师编“教案剧”,学生演“教案剧”、看“教案剧”。“教案剧”也有情节,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环节,但是每一个环节的指向是什么,教师和学生都很茫然;教师所以安排这些环节,目的是填满40 (45)分钟。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但是因为没有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对学习材料的智力加工过程,所以基础知识的教学椒不能真正到位。真正落实;至于能力,只能达到自然发展的水平。 
  二.主动学习水平的课堂教学 
  1.学习任务即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师和学生都是清晰的,即教师和学生部知道该“学会什么”、学过以后,“会做什么”。而学习任务,往往是由教师提供或由师生共同确定的。 
  2.教师放弃了“台语霸权”,他的任务不冉是讲解,讲授、讲深、讲透,而是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3.因为明确了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有6分清晰的指向,所以表现出相当高水平的专注程度。“教室里一片宁静,孩子们在专心专心致志地阅读、思考——阅读。思考。质疑、讨论。练习。操作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得到合理的安排和组合。 
  4.课堂教学的过程主要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占据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种服务主要是在开始时,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动和绍,织起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了解学情,巡视、指导、点拨、释疑;最后,与学生一起回忆、总结。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主动学习水平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仅仅(或主要)是教材,学习的目的只是掌握前人已经积累的知识;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和逻辑智能是卓有成效的,而且也只有在这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 
  三.自主学习水平的课堂教学 
  随着知识“外储化”程度的提高和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将会发生革命性变化,学习者只要凭借一台电脑,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他所(下转第7页)(上接第64页)需要的知识。这种变化对课堂教学的直接影响是;学科知识不是学生可以获得的唯一的学习资源;课堂教学成为连接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桥梁,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课堂教学的地位、性质和功能需要重新定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知识应当包括两个大类:学科知识和非学科知识(包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的“外储化知识”以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流动状态的经验)。这两类知识的学习必须打通,进行一体化的设计。 
  (一)学习学科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固有任务;但是学习学科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是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材,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学这种习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学习内容具有相当程度的综合性、整体性,有时候以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甚至是一册教材为单位进行学习的。 
  2.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听教师逐句逐段的讲解分析(被动学习),也不是根据学习任务,由教师统一安排学习进度,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学习);而是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在教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确定这个单元。章节或这册教材的学习任务(例如积累性学习任务、理解性学习任务。评价性学习任务。技能性学习任务等等);而后学生根据这些任务,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步骤,自己设计和控制学习过程,自己选择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自己寻找、应用学习的参考资料。尤其是对于知识意义的获得,不再是从外部灌输进去的,而是由学生“自我建构”起来的。
  • 【发布时间】2015/2/2 19:32:25
  • 【点击频次】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