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加拿大浸入式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启示Enlightenment of Canadian Immersion Teaching Model on Colleg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in China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我国高校学生英语已达到一定水平,但跨文化交际能力却相对滞后。通过分析“浸入式”教学法的概念、分类及原则,并结合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浸入式”英语教学法对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启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带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进行综合性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营造跨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浸入式教学模式;英语教学;启示
Abstract: The English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has reached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However,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s comparatively unsatisfy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nadian Immersion teaching model and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in Canada.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rench education in Canada and combining with its status quo,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make improvements on these aspects: high-quality teachers,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nd intercultural phenomenon.
Key Words: Immersion teaching model; English teaching; enlightenment
1.浸入式教学的概念、分类及原则
1.1 概念
浸入式 (Immersion)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不但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也就是说,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浸入式教学是外语教学史上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使得外语教学不再孤立,与其他学科有了更多的结合教学,其教学结果也很令人满意。
1.2 分类
学生初次接触外语的时间不统一,所以根据时间早晚,可将浸入式教学分为:早期半/全浸泡式、中期半/全浸泡式和晚期半/全浸泡式三种教学模式。早期半/全浸泡式教学模式是指从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开始;中期半/全浸泡式教学是指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晚期半/全浸泡式教学从小学六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开始,目标语言与其他学科开始结合,之前都只是核心课程。
2.加拿大浸入式教学的成功因素
2.1 政府的官方语言政策
1969年通过的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法”规定:英语和法语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和地位,各级官方机构、司法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必须使用两种语言工作,为公民提供双语服务。
法语的地位不仅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证,而且加拿大政府也实施了双语教育政策,要求教育界大力促进第二语言的普及和教学。例如,各级各类学校中都要实施双语教育的规定,“全国语言文化委员会”在首都渥太华的设立等等。
法语浸入式教学属于双语教育的一部分,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2.2 经济界和科技界的重视
加拿大的商业界认为,法语教育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加拿大年轻一代的就业和发展。在就业选择中,跨国或国际机构对加拿大人最有吸引力。加拿大科技界也认为,法语在高科技中具有优势。ADGA的副主席说,“所有著名企业—Nortel、Newbridge、Corel——都是国际性经营,需要能用商业主要语言来交流的人,法语就是其中之一”。
加拿大的语言双重性造就了许多了双语人才,为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创新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这也反过来证明了法语浸入式教学的成功。
2.3 家长意识的高度统一
英语和法语都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语言,世界上总计约有8.3亿人讲英语,2.5亿人讲法语,而且还有更多的人积极学习这两种语言以增加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砝码。所以,能够同时掌握两种语言就意味着能同世界上一半的人无障碍沟通,意义非凡。
家长的直接推动是法语浸入式教育在加拿大推广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加拿大英裔中小学生的家长非常希望深刻了解法裔社会文化,期望自己的子女掌握两种语言,以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正是这些家长强烈的主观愿望,“法语学习加拿大家长协会”(CPF Canadian Parents of French)于1977年成立,以促进和创设法语第二语言学习机会为宗旨,服务于想学法语的年轻人和想让孩子学法语的家长。近20多年来,法语教育的巨大进步相当程度上归功于CPF的努力。
2.4 颇有成果的双语教学
在尝试浸入式教学之初,正如我们现在担心英语能力的提高会侵蚀汉语能力一样,加拿大人也担心法语能力的提高会影响到学生的母语发展。20世纪70年代安大略教科所的研究报告表明:①它是一项长效的学习法语的教学方式,虽说效果并不完美,但比其他两种形式的教学有效;②学生对法语和法语文化的态度比其他学生更积极、更肯定、更友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③早期浸入的学生会有暂时、轻度的落后,但不会对母语产生长期的负效应;④在普通教育质量方面对比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两者不分上下,浸入式教育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高于同龄学生。这些研究结论打消了人们的疑虑和不安。后来,安大略省也展开了法语浸入式教学试验,结果也令人满意。随后这种教学方法便迅速普及。浸入式教学法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其成就十分明显。
3. 我国跨文化交际的现状
人类已进入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时代的特点,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一种素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封闭时代已经过去。文化交流打破了空间限制,人们所接受的文化信息超越了物理空间。不同国籍、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进行着直接和间接的接触和对话,拥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这种交流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3.1 学生的整体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普遍偏低,与他们的语言能力不符。
目前我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语言能力比非语言能力好;在跨文化意识方面,我国学生在移情和智力互动方面表现最好。然而,我国学生在实际行动方面的跨文化意识比其他方面都弱。总体来说,我国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都与其语言能力水平不符,亟需进一步提高。
3.2 整体跨文化交际教学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多数为外语教师。
我国的跨文化交际学科的师资团队绝大多数由外语教师组成,其中大部分没有系统地学过传播学理论或心理学理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多数也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进入新世纪以来,才有少数在国内或国外大学拿到传播学博士学位的新生力量参加这支队伍。其中,十分优秀的跨文化交际教师实在为数不多。
3.3 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高校逐年增多,但对于课程内容却无定论。
作为一个学科,应该开设多少门课程、开设哪些课程、核心课程应该是哪些应该是确定的,至少应该是积极研究中的。目前开课比较多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他们在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开设了多达十门跨文化交际课程。然而,有的高校开设了跨文化交际专业,却还属于试验阶段,尚不成熟。
3.4 教材中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内容涉及较少。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教材融进了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既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也要灌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意图,但是在“外语教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和“必须以跨文化意识组织外语教学”这两个问题上,还远未形成共识。甚至到目前仍有这样极端的说法:“语言课只能讲语言知识,外国文化是文化课的任务。”这样无知的说法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等缺乏认识。
4.启示
4.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带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文化素质,必然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最关键的是抓师资队伍建设。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围绕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和目的,围绕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等对教师提出的挑战,采取出国培训、文化讲座、理论研讨、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2进行综合性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的比重
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内容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都要进行一场综合性的改革和创新。一系列的重大转型必须要进行:从以教师为中心、应试教学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为主;从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能够从事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的听说、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从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被动式学习模式改变为以计算机、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
4.3营造跨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营造跨文化的语言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转变浸泡在母语环境下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在多元文化交流和沟通中进行自觉的文化移情和文化认同。跨文化氛围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营造。一是创设语境和制造情景。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创设语境和情景能够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刻板方式,在一种自然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从而将学习和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正确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和观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多加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和学到许多与英美文化有关的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
4.4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积极促进课程改革
加拿大浸入式教学成功推行的直接动力之一就是家长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支持。反观我国英语学习现状,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英语的期望值居高不下。庞大数量的家长如果加以联合,积极发挥自己的监督功能和评价功能,以督促学校,增强教师教学积极性,对于提高办学质量一定有积极影响。家长集合力量,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进而为教育部提出自己的建议,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造成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 2000,(2):2-8.
[2]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26-29.
[3]梁晓,加拿大浸入式教学法的形成及影响[J].中国市场,2008,(9):134-136
[4]强海燕,Linda Siegel,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发展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7):1-7.
[5]仇红,英语浸人式教学的认知原理与浸人式教学的实践[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3):97-100.
[6]严爱静,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对比研究[J],前沿, 2009, (11): 176-179.
[7]郑帅,高炯.浅谈大学课堂的“浸泡式”英语教学——由西方国家“浸泡式”教学的成功引发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19):128-129.
作者简介:张天凝,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曾在《教育研究》发表《中新(加坡)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对比》(本文是导师杨敏教授的国家社科项目(语言学类)立项资助课题“我国英语全程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的子项目研究成果之一)、在《课程·教材·教法》发表《中国大陆和香港小学与初中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关键词:浸入式教学模式;英语教学;启示
Abstract: The English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has reached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However,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s comparatively unsatisfy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nadian Immersion teaching model and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in Canada.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rench education in Canada and combining with its status quo,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make improvements on these aspects: high-quality teachers,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nd intercultural phenomenon.
Key Words: Immersion teaching model; English teaching; enlightenment
1.浸入式教学的概念、分类及原则
1.1 概念
浸入式 (Immersion)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不但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也就是说,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浸入式教学是外语教学史上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使得外语教学不再孤立,与其他学科有了更多的结合教学,其教学结果也很令人满意。
1.2 分类
学生初次接触外语的时间不统一,所以根据时间早晚,可将浸入式教学分为:早期半/全浸泡式、中期半/全浸泡式和晚期半/全浸泡式三种教学模式。早期半/全浸泡式教学模式是指从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开始;中期半/全浸泡式教学是指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晚期半/全浸泡式教学从小学六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开始,目标语言与其他学科开始结合,之前都只是核心课程。
2.加拿大浸入式教学的成功因素
2.1 政府的官方语言政策
1969年通过的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法”规定:英语和法语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和地位,各级官方机构、司法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必须使用两种语言工作,为公民提供双语服务。
法语的地位不仅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证,而且加拿大政府也实施了双语教育政策,要求教育界大力促进第二语言的普及和教学。例如,各级各类学校中都要实施双语教育的规定,“全国语言文化委员会”在首都渥太华的设立等等。
法语浸入式教学属于双语教育的一部分,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2.2 经济界和科技界的重视
加拿大的商业界认为,法语教育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加拿大年轻一代的就业和发展。在就业选择中,跨国或国际机构对加拿大人最有吸引力。加拿大科技界也认为,法语在高科技中具有优势。ADGA的副主席说,“所有著名企业—Nortel、Newbridge、Corel——都是国际性经营,需要能用商业主要语言来交流的人,法语就是其中之一”。
加拿大的语言双重性造就了许多了双语人才,为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创新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这也反过来证明了法语浸入式教学的成功。
2.3 家长意识的高度统一
英语和法语都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语言,世界上总计约有8.3亿人讲英语,2.5亿人讲法语,而且还有更多的人积极学习这两种语言以增加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砝码。所以,能够同时掌握两种语言就意味着能同世界上一半的人无障碍沟通,意义非凡。
家长的直接推动是法语浸入式教育在加拿大推广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加拿大英裔中小学生的家长非常希望深刻了解法裔社会文化,期望自己的子女掌握两种语言,以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正是这些家长强烈的主观愿望,“法语学习加拿大家长协会”(CPF Canadian Parents of French)于1977年成立,以促进和创设法语第二语言学习机会为宗旨,服务于想学法语的年轻人和想让孩子学法语的家长。近20多年来,法语教育的巨大进步相当程度上归功于CPF的努力。
2.4 颇有成果的双语教学
在尝试浸入式教学之初,正如我们现在担心英语能力的提高会侵蚀汉语能力一样,加拿大人也担心法语能力的提高会影响到学生的母语发展。20世纪70年代安大略教科所的研究报告表明:①它是一项长效的学习法语的教学方式,虽说效果并不完美,但比其他两种形式的教学有效;②学生对法语和法语文化的态度比其他学生更积极、更肯定、更友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③早期浸入的学生会有暂时、轻度的落后,但不会对母语产生长期的负效应;④在普通教育质量方面对比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两者不分上下,浸入式教育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高于同龄学生。这些研究结论打消了人们的疑虑和不安。后来,安大略省也展开了法语浸入式教学试验,结果也令人满意。随后这种教学方法便迅速普及。浸入式教学法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其成就十分明显。
3. 我国跨文化交际的现状
人类已进入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时代的特点,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一种素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封闭时代已经过去。文化交流打破了空间限制,人们所接受的文化信息超越了物理空间。不同国籍、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进行着直接和间接的接触和对话,拥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这种交流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3.1 学生的整体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普遍偏低,与他们的语言能力不符。
目前我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语言能力比非语言能力好;在跨文化意识方面,我国学生在移情和智力互动方面表现最好。然而,我国学生在实际行动方面的跨文化意识比其他方面都弱。总体来说,我国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都与其语言能力水平不符,亟需进一步提高。
3.2 整体跨文化交际教学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多数为外语教师。
我国的跨文化交际学科的师资团队绝大多数由外语教师组成,其中大部分没有系统地学过传播学理论或心理学理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多数也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进入新世纪以来,才有少数在国内或国外大学拿到传播学博士学位的新生力量参加这支队伍。其中,十分优秀的跨文化交际教师实在为数不多。
3.3 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高校逐年增多,但对于课程内容却无定论。
作为一个学科,应该开设多少门课程、开设哪些课程、核心课程应该是哪些应该是确定的,至少应该是积极研究中的。目前开课比较多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他们在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开设了多达十门跨文化交际课程。然而,有的高校开设了跨文化交际专业,却还属于试验阶段,尚不成熟。
3.4 教材中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内容涉及较少。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教材融进了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既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也要灌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意图,但是在“外语教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和“必须以跨文化意识组织外语教学”这两个问题上,还远未形成共识。甚至到目前仍有这样极端的说法:“语言课只能讲语言知识,外国文化是文化课的任务。”这样无知的说法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等缺乏认识。
4.启示
4.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带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文化素质,必然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最关键的是抓师资队伍建设。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围绕素质教育的内容、要求和目的,围绕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等对教师提出的挑战,采取出国培训、文化讲座、理论研讨、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2进行综合性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的比重
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内容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都要进行一场综合性的改革和创新。一系列的重大转型必须要进行:从以教师为中心、应试教学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为主;从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能够从事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的听说、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从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被动式学习模式改变为以计算机、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
4.3营造跨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营造跨文化的语言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转变浸泡在母语环境下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在多元文化交流和沟通中进行自觉的文化移情和文化认同。跨文化氛围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营造。一是创设语境和制造情景。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创设语境和情景能够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刻板方式,在一种自然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从而将学习和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正确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和观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多加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和学到许多与英美文化有关的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
4.4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积极促进课程改革
加拿大浸入式教学成功推行的直接动力之一就是家长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支持。反观我国英语学习现状,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英语的期望值居高不下。庞大数量的家长如果加以联合,积极发挥自己的监督功能和评价功能,以督促学校,增强教师教学积极性,对于提高办学质量一定有积极影响。家长集合力量,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进而为教育部提出自己的建议,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造成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 2000,(2):2-8.
[2]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26-29.
[3]梁晓,加拿大浸入式教学法的形成及影响[J].中国市场,2008,(9):134-136
[4]强海燕,Linda Siegel,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发展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7):1-7.
[5]仇红,英语浸人式教学的认知原理与浸人式教学的实践[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3):97-100.
[6]严爱静,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对比研究[J],前沿, 2009, (11): 176-179.
[7]郑帅,高炯.浅谈大学课堂的“浸泡式”英语教学——由西方国家“浸泡式”教学的成功引发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19):128-129.
作者简介:张天凝,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曾在《教育研究》发表《中新(加坡)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对比》(本文是导师杨敏教授的国家社科项目(语言学类)立项资助课题“我国英语全程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的子项目研究成果之一)、在《课程·教材·教法》发表《中国大陆和香港小学与初中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 【发布时间】2015/2/2 19:15:38
- 【点击频次】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