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高中女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体育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双向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掌握如何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富有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愉快、主动地获得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并得到深刻印象的教学技术和能力。体育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积极参与某项体育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涌跃参加,并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就会产生厌学现象。
1、体育教学中女生“厌学”现象分析
1.1生理特点
高中女生正处于青春期,从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整个发展过程看,男、女生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女生的形态、机能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体育课中:身体显得笨拙不灵活,懒散怕动,缺乏练习兴趣。加上女生天生怕羞,爱面子,体育课出现躲躲闪闪,怕累、怕苦、懒惰、敷衍等现象。这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1.2教学要求与学生需求间的矛盾
现在许多女学生把体育课理解成为一种痛痛快快地“玩”,这是学生的想象。而实际上体育课是一种教育,教育必然会有一些“规范”的内容,如:队列、队形教学,球类教学中的运、传、接球教学等,这些内容相对单一,学生难以尽兴,技术提高有限,就造成教学要求与学生需求间的矛盾,导致学生“厌学”现象。
1.3个体差异性
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素质、技能等差异性很大,体育教学与其它教学又有明显区别,一个动作没有学会、学得怎么样,在练习过程中很容易表现出来。此时,往往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讽、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失败感、自卑感。另外,许多体育项目,学生间是集体配合练习完成的,这就要求练习者有很强的集体意识,而差生在集体项目中容易受到排斥,导致厌学必理的产生。
2 兴趣的培养
2.1快乐教学法
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快乐教学,宗旨是让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快乐、满足,由此对体育产生兴趣。体育教学中贯彻快乐教学法关键是教师,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文化艺术修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材的意义、任务、特点、内容及要求,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教学任务、对象,抓住教学关键,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做到形式多样、有趣味、针对性、科学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教学中教师就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及现有的场地器材,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以愉悦身心为前题,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除此之外,教师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精练扼要,用词确切,示范正确熟练,轻松优美等。“美的东西,总会唤起人的审美感情和愉快的情绪”,这样学生就会用一种审美的心态对待教学,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使体育课向理性、文化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2 以学生为主体法
学生是主体,是教学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和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去组织教学。俗话说:“口动百遍,不如手动一遍”。体育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发挥其主动地位,成为教学的核心,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我认为:在教学时,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3终身体育法
理想与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关怀与帮助激励。学生来源不一,体育基础千差万别。因此,我们要因人而异,分阶段制定出不同的运动处方。将运动处方引入体育教学课堂,因人而异地建立个性化运动模式,把体育课教学与课外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体育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把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贯通,课内突出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课外突出生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提高体育意识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体育教学中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就要重视个体差异,采用个别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方法等等,使每个学生都能为获得进步而感到满足,通过组织早锻炼和课外活动及各种形式的单项比赛,吸引并促使每个女生参加体育活动,从中发展兴趣,培养爱好体育的情感,引导他们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4“引趣”法
体育兴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环境因素的诱发。教学中坚持“引趣”是引起学生愉快学习并形式体育兴趣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引趣方法。教学用语引趣:生动形象的讲解,热情幽默的用语。情境引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绪,启发想象,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示范动作引趣:示范动作准确、熟练、规范、轻快、传展。设疑引趣:开始上课设疑,教学难点设疑,新学动作设疑。竞赛引趣:在教学中设置适当比赛。体育明星引趣: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事迹、图片等。
3培养高中女生体育兴趣的途径
3.1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动机指导下强调体育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在于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体育教师要改变那种固定的、僵化的,千篇一律、缺乏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建立内容丰富的、灵活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突出以强身育人,健康育人的目标,以终身体育和健康为主线,探索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的新途径、新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生命在于运动”、“花钱买健康”等现代人的体育健康意识,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加强。也可以利用室内课,讲述优秀女运动员刻苦锻炼,勇攀高峰的事迹,讲明智体相长的道理。用事实宣传青春期锻炼以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明确学习(下转第3页)(上接第25页)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理解了体育的作用才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另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帮助树立学习的信心,并适当安排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动员在例假期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3.2教材内容安排体现女生特点
3.2.1根据女生特点,选用协调性、柔韧性等素质作为“课课练”内容,有意识发展肩带、腰腹、骨盆肌等比较薄弱的力量。首先,要选择好适合高中女生的健身、健康教材,在内容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的形成。其次,要适当增加基本理论教学时数。第三,要开展生动活泼的理论教学,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特点,改变过去的“注入式”、“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等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放录相、制作CAI课件进行教学,加速学生体育意识和观念的建立,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3.2.2准备活动丰富多样,多安排女生喜欢的韵律操、健美操内容。教学手段追求多样化。单调、枯燥的重复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对提高学生体育兴趣至关重要。因此,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和新颖,以及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行之有效的。
3.2.3投其所好,突破难点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女生耐力跑单一参照教材中的练习方法收效不大,女生对于耐力跑不感兴趣,但女生喜欢跳绳,而且一跳不愿停,于是就把跳绳和耐久力练习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2.4合理的运动量安排。女生心血管系统不如男生,因此在实际过程中采用密度大、时间短,中等强度练习,在分组轮换教学时符合生理曲线变化规律,并搞好放松整理活动。
3.3循序渐进,树立自尊心。
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过失”,如完不成动作、畏惧、消极等。教师应用亲切的目光、鼓励的言语和热情温和的态度去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帮助她们鼓起勇气。高中阶段的女生自尊心十分强烈,教师要格外给以维护,才能帮助他们战胜自我,树立起上好体育课的自信心。
4结论
要提高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必须根据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良性循环,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综合表现,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女生体育课上活动好。
1、体育教学中女生“厌学”现象分析
1.1生理特点
高中女生正处于青春期,从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整个发展过程看,男、女生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女生的形态、机能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体育课中:身体显得笨拙不灵活,懒散怕动,缺乏练习兴趣。加上女生天生怕羞,爱面子,体育课出现躲躲闪闪,怕累、怕苦、懒惰、敷衍等现象。这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1.2教学要求与学生需求间的矛盾
现在许多女学生把体育课理解成为一种痛痛快快地“玩”,这是学生的想象。而实际上体育课是一种教育,教育必然会有一些“规范”的内容,如:队列、队形教学,球类教学中的运、传、接球教学等,这些内容相对单一,学生难以尽兴,技术提高有限,就造成教学要求与学生需求间的矛盾,导致学生“厌学”现象。
1.3个体差异性
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素质、技能等差异性很大,体育教学与其它教学又有明显区别,一个动作没有学会、学得怎么样,在练习过程中很容易表现出来。此时,往往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讽、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失败感、自卑感。另外,许多体育项目,学生间是集体配合练习完成的,这就要求练习者有很强的集体意识,而差生在集体项目中容易受到排斥,导致厌学必理的产生。
2 兴趣的培养
2.1快乐教学法
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快乐教学,宗旨是让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快乐、满足,由此对体育产生兴趣。体育教学中贯彻快乐教学法关键是教师,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文化艺术修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材的意义、任务、特点、内容及要求,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教学任务、对象,抓住教学关键,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做到形式多样、有趣味、针对性、科学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教学中教师就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及现有的场地器材,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以愉悦身心为前题,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除此之外,教师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精练扼要,用词确切,示范正确熟练,轻松优美等。“美的东西,总会唤起人的审美感情和愉快的情绪”,这样学生就会用一种审美的心态对待教学,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使体育课向理性、文化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2 以学生为主体法
学生是主体,是教学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和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去组织教学。俗话说:“口动百遍,不如手动一遍”。体育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发挥其主动地位,成为教学的核心,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我认为:在教学时,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也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3终身体育法
理想与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关怀与帮助激励。学生来源不一,体育基础千差万别。因此,我们要因人而异,分阶段制定出不同的运动处方。将运动处方引入体育教学课堂,因人而异地建立个性化运动模式,把体育课教学与课外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体育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把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贯通,课内突出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课外突出生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提高体育意识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体育教学中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就要重视个体差异,采用个别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方法等等,使每个学生都能为获得进步而感到满足,通过组织早锻炼和课外活动及各种形式的单项比赛,吸引并促使每个女生参加体育活动,从中发展兴趣,培养爱好体育的情感,引导他们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4“引趣”法
体育兴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环境因素的诱发。教学中坚持“引趣”是引起学生愉快学习并形式体育兴趣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引趣方法。教学用语引趣:生动形象的讲解,热情幽默的用语。情境引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绪,启发想象,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示范动作引趣:示范动作准确、熟练、规范、轻快、传展。设疑引趣:开始上课设疑,教学难点设疑,新学动作设疑。竞赛引趣:在教学中设置适当比赛。体育明星引趣: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事迹、图片等。
3培养高中女生体育兴趣的途径
3.1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动机指导下强调体育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在于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体育教师要改变那种固定的、僵化的,千篇一律、缺乏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建立内容丰富的、灵活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突出以强身育人,健康育人的目标,以终身体育和健康为主线,探索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的新途径、新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生命在于运动”、“花钱买健康”等现代人的体育健康意识,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加强。也可以利用室内课,讲述优秀女运动员刻苦锻炼,勇攀高峰的事迹,讲明智体相长的道理。用事实宣传青春期锻炼以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明确学习(下转第3页)(上接第25页)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理解了体育的作用才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另外,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帮助树立学习的信心,并适当安排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动员在例假期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3.2教材内容安排体现女生特点
3.2.1根据女生特点,选用协调性、柔韧性等素质作为“课课练”内容,有意识发展肩带、腰腹、骨盆肌等比较薄弱的力量。首先,要选择好适合高中女生的健身、健康教材,在内容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的形成。其次,要适当增加基本理论教学时数。第三,要开展生动活泼的理论教学,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特点,改变过去的“注入式”、“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等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放录相、制作CAI课件进行教学,加速学生体育意识和观念的建立,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3.2.2准备活动丰富多样,多安排女生喜欢的韵律操、健美操内容。教学手段追求多样化。单调、枯燥的重复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对提高学生体育兴趣至关重要。因此,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和新颖,以及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行之有效的。
3.2.3投其所好,突破难点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女生耐力跑单一参照教材中的练习方法收效不大,女生对于耐力跑不感兴趣,但女生喜欢跳绳,而且一跳不愿停,于是就把跳绳和耐久力练习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2.4合理的运动量安排。女生心血管系统不如男生,因此在实际过程中采用密度大、时间短,中等强度练习,在分组轮换教学时符合生理曲线变化规律,并搞好放松整理活动。
3.3循序渐进,树立自尊心。
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过失”,如完不成动作、畏惧、消极等。教师应用亲切的目光、鼓励的言语和热情温和的态度去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帮助她们鼓起勇气。高中阶段的女生自尊心十分强烈,教师要格外给以维护,才能帮助他们战胜自我,树立起上好体育课的自信心。
4结论
要提高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必须根据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良性循环,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综合表现,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女生体育课上活动好。
- 【发布时间】2015/2/2 19:07:13
- 【点击频次】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