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有效策略探析

 

【作者】 黎 明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示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注意是人们都熟悉的心理现象。人们的心理活动指向于一定的事物,这就是注意。它总是与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密切伴随而不是孤立地单独存在。所以注意的发展对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离开了注意,人们的认识活动、学习、工作都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如,居里夫人,从小读书非常专心,就是别的孩子跟她开玩笑,故意发出各种使人不堪忍受的声音,也丝毫不能把她的心思从书本上引开。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一边走路,一边思考,是那样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连自己撞在树上了都不知道,还向树道歉。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关键词:幼儿教学;注意力;有效培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学习的门户”。 如果不打开这扇大门,人们就无法学习,也无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对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是件十分重要的事,它关系到幼儿智力的发展,影响幼儿学习的效果。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发展幼儿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许多观察和实验表明,幼儿智力的发展与他们注意力的水平有很大关系。注意集中、稳定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差。同时,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虽然有的幼儿天资并不愚钝,小脑也挺灵活,但就是因为注意力总不能集中、稳定,活动效果不理想。这就说明,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是件十分重要的事,它关系到幼儿智力的发展,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因此,注意力必须从小加以培养。学龄前幼儿(3-6岁)是开发注意力的关键期,开发幼儿注意力重在“注意力”是人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注意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的智力发展和对知识的吸收。那些智力发展好,各方面心理素质均衡发展的学生,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专心去做一件事情。也就是说,具备优秀的注意力,是幼儿心理素质水平发展的重要条件和衡量标准。针对幼儿注意的特点,可尝试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 制作新颖、形象、具体、直观的教具,引起幼儿的注意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制作新颖、生动、具体、直观的教具能够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现在,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幼儿对这些现代化的设施非常感兴趣,也极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如:在计算“6的第一组加减”活动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制作了课件。活动开始,我在大屏幕上设计了辽阔的草原,一派“风吹草底见牛羊的壮观景象,伴随着豪放的蒙古乐曲跑来了5匹雄壮的白马,又跑来了1匹棕色的马。看着我的演示,幼儿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当我问幼儿现在草原上有几匹马时,小朋友齐声回答:有6匹马,那么谁能编一道应用题哪?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很快完成了活动目标,课很成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运用情感生动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
   教师用平淡乏味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们的注意极易分散,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语言活动,在讲《聪明的阿凡提》时,我首先自己致身于故事中去,以自身的情感去感染每个孩子,用生动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到故事的意境中去,尽力施展语言功底,去刻画皇帝的残暴;去描绘阿凡提的聪明机智。这时候孩子们聚精会神,注意力非常集中。当我绘声绘色的讲到“阿凡提想了想,一手抓起那小毛驴的尾巴,一手指着皇帝的下巴说“你的胡子就和这驴尾巴上的毛一样多”时,孩子们高兴的拍手顿足,哈哈大笑!当我讲到“皇帝发了火,就叫人把阿凡提绑起来,押下去杀头”时,孩子们屏住呼吸、唏嘘不已。可见幼儿的注意极易被教师的语言所左右。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运用感情生动的语言,会不自觉的引起幼儿的不随意注意。
   三、兴趣和需要是引起幼儿注意的内因,注意受其自身情绪状态的制约
  幼儿的注意受其自身兴趣和情绪状态的制约,精神需要的迫切性,也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让幼儿不自觉的产生一种欲望,一种需求。有经验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自始至终贯穿游戏的方式进行,如“迎接小客人”、“奇妙的口袋”、“玩具店”等游戏。现在提倡赏识教育,很有必要。赏识教育能使幼儿处在情绪兴奋的积极状态,这种心理倾向能激发幼儿对具体指向引起注意。我班有个孩子,活动时注意力经常不集中,不是玩牌,就是玩手指头,我对这个孩子实施赏识教育,多表扬,肯定他的优点,对他的缺点闭而不谈,有时我明明发现他在玩东西,却故意说:“人家某某小朋友是从来不玩东西的”,每每这时,就会发现他把东西偷偷仍掉,自觉的投入到活动中去。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小朋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活动时的小动作消失了,注意力非常集中,可见,幼儿的情绪状态也是引起幼儿注意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实现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转换,维持注意的持久性
   幼儿的不随意注意缺乏目的性、计划性,不能持久。教育幼儿的活动不能单独适用不随意注意,还需要发展幼儿的随意注意,实现两种注意的转换。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首先用有趣的活动、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直观的教具引起幼儿的不随意注意,随着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提出预定的活动要求,以发展其随意注意。如:在开展科学活动《蜗牛和田螺》时,先用形象的直观的动画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引起幼儿的不随意注意,有顺序的观察蜗牛和田螺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接着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比较以下田螺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幼儿完成要求的过程就是实现随意注意的过程。这样,在无意中(教师是有意的)实现了两种注意的转换。当然,随意注意需要紧张的意志努力,容易引起疲劳,同样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把握两种注意的特点,引导幼儿实现两种注意的交替,从而维持注意的持久性。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快乐和幸福,我会用全身心的精力来关爱和引导幼儿,不仅要从体、智、德、美这几方面来发展幼儿,还要与时俱进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探究更多更有效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明天建设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李玲.培养幼儿注意力有效方法及思考[J].人民教育.2013.9
   [2]陈婷.幼儿注意力分散行为的特点及教育建议[J]. 幼儿教育(教师版).2013.11
  • 【发布时间】2015/1/20 15:08:52
  • 【点击频次】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