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从李白诗歌探析李白的人格魅力

 

【作者】 李 然

【机构】 山东省蒙阴县刘洪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唐诗的发展历史中,李白、杜甫的诗歌是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在太平盛世中唱响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怀,杜甫在乱世中弹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一个豪放飘逸,一个沉郁顿挫,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常开不敗的奇葩。特别的是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们无穷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魅力影响了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形成了今天中国人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灵魂。  
  关键词:李白 诗歌 李白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中,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在唐诗的发展历史中,李白、杜甫的诗歌是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在太平盛世中唱响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怀,杜甫在乱世中弹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一个豪放飘逸,一个沉郁顿挫,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常开不敗的奇葩。特别的是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们无穷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魅力影响了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形成了今天中国人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灵魂。在此,我用这支拙劣的笔,走进李白的诗歌宝库,探索一下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飨衷心热爱李白的千万读者。         
  “诗言志”,诗歌是李白精神世界的再现,在诗人有据可查的九百九十多首诗歌中,每一首无不是诗人高尚人格的绝唱。我们可以从他诗歌粒粒珠玑中一一的品读,去认识他,去仰慕他,去追随他。 
  一、远大的抱负与乐观情怀         
  李白自幼好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并“好剑术”,“遍干诸侯”。有建功立业的强烈政治抱负,自称”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25岁前,诗人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开元十四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宏大抱负,开始了他大半生的游历生活.他在《上李邕》中: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遥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诗人以奋飞直上青云的大鹏鸟自喻,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在吴筠的引荐下,他实现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抟遥直上九万里.”的愿望。         
  李白的思想性格中最感染人的一点,那就是对人生的自我价值的肯定,再艰难再曲折的路,在诗人的眼中,总会有希望。长安的赐金放还,给诗人带来了如被冰雪的打击.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表达痛苦、愤懑的诗篇。如《行路难》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蓦成雪”。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深的痛,但我们又不得不被诗人那乐观的情怀所折服,在极度失望中诗人并不绝望,他始终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定“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信念。 
  二、狂放不羁的个性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 
  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并且几种性格在诗人的身上都得到了尽致的发挥,倒是他的狂傲让后人不能忘记。         
  李白的狂放表现首先他是一个游侠。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充满了英雄的豪迈气概,好剑术游侠,重义气,乐于助人。年轻时在游历蜀中名山时就养成了任侠的作风,李白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说“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他的好友魏颢也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他的《侠客行》、《扶门豪士歌》等诗,都是歌颂侠义人物的诗歌。它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溶入了来自诗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为天下舍我其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所以才有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概。         
  李白的狂放集中表现在他政治失意后的悲愤表达。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庸俗的社会关系让他感到窒息,便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长安三年,因厌倦统治者的奢华无为,在酒肆中狂饮,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因此杜甫刻画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大声控诉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对贵族王侯的鄙弃。他常以无拘无束自由翱翔于天地间的大鹏鸟自喻,怀揣“大鹏一日同风起,抟遥直上九万里”的旷达;到朋友家做客,可以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还能反客为主,“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不羁;当他理想得不到实现时,又能达观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三、傲岸不屈、鄙视权贵的精神李白的人格中,最具魅力的是他傲岸不屈,鄙视权贵的精神。他是怀着“济苍生”的热血踏上长安之途的,可现实是唐玄宗只让他做了一个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加上宦官外戚的专权,理想离现实是越来越远。可他铮铮傲骨不肯向权贵低头,桀骜不驯,最终被唐玄宗赐金放还。黑暗的现实,使得本来就“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的诗人更是对权贵王侯嗤之以鼻。于是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大声疾呼“安能吹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将近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在《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中“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龙里生”;在《答于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绿林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挂卧事玉阶’;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从这众多的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充斥在胸中如波涛滚滚般的怒气,对统治者、权贵的极端的鄙弃态度,他的59首古风,有不少也是借古讽今斥责豪门贵族之作。在儒家忠君孝亲思想统治之下的唐朝,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四、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李白诗歌的中心主题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人本来就怀着远大的理想,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朱亥、侯赢、谢安等人自许,相信自己也能向他们那样凭个人的才气和智慧,济世安民。面对国事,他“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他认为“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可见他的壮怀是何等的远大激烈。         
  他希望能平步青云,一举跃为卿相,来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志向。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动干戈,逞威边境,而又几经失败,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战争的惨景,诗人愤怒的写下了《战城南》,以……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来揭示不义战争的罪恶,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无情鞭挞。安史之乱后,玄宗仓皇西逃,中原大地狼烟四起,千里萧条,诗人写下了《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四永嘉”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李白对权贵态度倔傲,但对百姓却是非常的亲切和谦逊,他在《丁都护歌》中以……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写出了船工拖船之艰难,生活条件之恶劣,心境之哀伤,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子夜吴歌》中,他描绘了战争中妇女的群像,她们的劳动、生活、思念,表达了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诗人就是这样走进了人民的生活,关心人民而得到了人民的爱戴。 
  总之,从李白的身上,我们读懂了李白的诗歌;读李白的诗歌,我们认识了李白的人格,这人格魅力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志气、豪气、骨气。也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信不疑精神,“输肝剖胆效英才”的积极奋进精神,“安得折腰事权贵”的果敢叛逆精神。李白的志气,是他生活的底气;豪气,是他生活的风度;骨气,是他生活的气概。这三种气质构成了李白的人格魅力。 
  • 【发布时间】2015/1/20 15:06:05
  • 【点击频次】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