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享受语文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阅读的益处无人不晓。古人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可以让一个人变得聪明,变得豁达,会使人快乐;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自由、快乐的遨游,去博览群书,开阔视野。
关键词:引导 阅读 快乐 兴趣
阅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读、乐读。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因而在小语教学中,我们着力引导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阅读。
一、创设阅读氛围,诱导学生阅读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小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1、创设阅读空间,激发阅读欲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从学习环境入手,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氛围;建立班级图书角,组建阅读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多种形式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2、丰富多彩活动,诱导阅读的渴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我们投其所好,充分诱发阅读的欲望。我每两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阅读,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白雪公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格林童话选》等书籍,丰富了学生的头脑,经其讲演,记忆深刻,更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二、发挥师导作用,引导学生阅读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兴趣。”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小学生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但初学儿童对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渴望。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设计地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如学习奥运圣火时,我出示北京奥运会相关图片——你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浮想联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踊跃举手发言。而后我话锋一转——请读一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孩子们被我一引,积极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中。又如学习荷花多美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看荷花,描写荷花──(媒体播放夏夜动画)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边上我是如何“想荷花”呢?听!(师动情地朗读)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看二听的刺激下很快被情景所吸引,而进入学习佳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读来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情趣由生。
2、真挚情感体验,强化阅读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融;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学习田园诗情一课时,让学生品读、议读,在“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的情景;文中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绿色”、“白色”、“黑色”,还有表示数量的词语,“成千上万”、“成群结队”,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进行品读,读出天堂般动物世界的安闲。并让学生演一演动物的情态,孩子们边说边演,尽情地享受着诗情画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
三、鼓励评价引导,深化阅读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
总之,学校和家长为学生创造优异的阅读环境也十分重要。学生热爱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校,老师,家长都参与,都重视学生阅读,多方位地为学生创造优越的阅读环境,那么学生就会觉得阅读是件令人快乐的事,会自然而然地养成阅读习惯,也就会慢慢地爱上阅读。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阅读。让孩子们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品尝快乐,体验快乐!
参考文献:
[1]培根.快乐阅读的三个策略[J].《教学与研究》,2012.03
[2]王会久.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J].《中小学教育》,2013.07
关键词:引导 阅读 快乐 兴趣
阅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读、乐读。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因而在小语教学中,我们着力引导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阅读。
一、创设阅读氛围,诱导学生阅读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小学生贪玩好动,对读书不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1、创设阅读空间,激发阅读欲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从学习环境入手,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氛围;建立班级图书角,组建阅读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多种形式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2、丰富多彩活动,诱导阅读的渴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我们投其所好,充分诱发阅读的欲望。我每两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阅读,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白雪公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格林童话选》等书籍,丰富了学生的头脑,经其讲演,记忆深刻,更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二、发挥师导作用,引导学生阅读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兴趣。”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小学生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但初学儿童对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渴望。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设计地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如学习奥运圣火时,我出示北京奥运会相关图片——你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浮想联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踊跃举手发言。而后我话锋一转——请读一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孩子们被我一引,积极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中。又如学习荷花多美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看荷花,描写荷花──(媒体播放夏夜动画)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边上我是如何“想荷花”呢?听!(师动情地朗读)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看二听的刺激下很快被情景所吸引,而进入学习佳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读来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情趣由生。
2、真挚情感体验,强化阅读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融;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学习田园诗情一课时,让学生品读、议读,在“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的情景;文中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绿色”、“白色”、“黑色”,还有表示数量的词语,“成千上万”、“成群结队”,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进行品读,读出天堂般动物世界的安闲。并让学生演一演动物的情态,孩子们边说边演,尽情地享受着诗情画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
三、鼓励评价引导,深化阅读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
总之,学校和家长为学生创造优异的阅读环境也十分重要。学生热爱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校,老师,家长都参与,都重视学生阅读,多方位地为学生创造优越的阅读环境,那么学生就会觉得阅读是件令人快乐的事,会自然而然地养成阅读习惯,也就会慢慢地爱上阅读。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阅读。让孩子们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品尝快乐,体验快乐!
参考文献:
[1]培根.快乐阅读的三个策略[J].《教学与研究》,2012.03
[2]王会久.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J].《中小学教育》,2013.07
- 【发布时间】2015/1/20 15:02:11
- 【点击频次】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