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教学反思 助我成长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教师既要善于研究“教”和“学”,还要考虑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更要想到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分别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等三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教学反思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 难点突破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教师终身受益。”这里的教学日记跟我们题目中提到的教学反思其实是一种类型。教师既要善于研究“教”和“学”,还要考虑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更要想到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更应该是优秀教师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把教学反思按其“时效性”分成三部分: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立足于教学经验、课标理念、教学策略、条件以及学生、班级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反思。教师课前往往要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充分酝酿和正确审视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对本课作出恰当的设计,并认真备好学生、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可能出现的课堂反应作出预测和分析,绝不是盲目反思。我们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自己的教案设计思想进行正确审视,看其是否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看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还要准确把握课堂特点,注意分清个别与一般,特殊性与普遍性,努力做到准确、到位。像这样的反思才更富有实际意义。第二,要审视现有的教学条件,看其是否能够适应教学需求。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很多学校班级与学生数目众多,这也需要我们在这些资源分配上进行反思,与相关领导和部门反应协调。第三,要正确审视教学策略,因为教学策略的变化可能性相对更大些。在反思过程中,由于学生在理解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应尽可能地照顾到更多学生,采用一些更加合情合理的应对措施。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说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它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某些教学现象、环节以及突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调控和机制地应变。课中反思富有灵活性,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利用教学中瞬间的灵感将它运用到教学策略中去,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通常课中反思包括以下几个种:
1、课堂气氛
好的课堂往往表现出“活而不乱”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来,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从而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此时,教师充当的是“指挥员”“引领者”的作用,控制着整个课堂的脚步和节奏,使课堂真正做到“活”而有序进行。
2、学生反馈
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特点,每个人思路、灵感和认知习惯不同。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撞击那些学生反应中爆发出的意想不到的火花,以达到本节课的高潮。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聆听学生提出的疑问,尊重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行动,顺藤摸瓜,促其思考,肯定其敢于质疑的表现;尤其对于后进生的出色的答题表现,教师要加以鼓励与肯定,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或板演,教师应抓住时机积极引导,使学生也参与到分析、评价和反思中,做到为课堂教学服务。
3、难点突破
教学难点的突破需要教师精心安排,巧妙设计,它可以给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时机,蕴含着更丰富和曲折的认知探究过程,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机,它可以带给学生独特的探究体验。教师可以尝试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使各个层面的学生用自己的独特思维去思考问题,在探究中产生争议,在争议中提升认知。最后由教师加以分析,排解学生产生的困惑。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体回顾、分析、反思,记录下自己教学中体会与得失,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和困惑等。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重要途径,具有即时性和批判性的特点。
课后反思是教师加速自身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经常进行课后反思能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逐渐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课后反思主要包括:1、回顾总结教学情境设计,看其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与课堂内容相符合;2、反思教学策略,包括:引导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存在哪些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有哪些创新,教法上有哪些新方法等;3、将自己在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亮点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利用;4、反思一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对有价值的教学任务有着更多的指向,教学活动、评价方式是否多样,是否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5、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疏漏,避免以后错误再次出现;6、板书设计是一节课主要内容的精华,是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故而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中精美的瞬间记录在案,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利用。
有道是“金无足赤”。虽然我们对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安排,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难免会遇到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出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时时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才能不断丰富自身体验,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在广如大海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育的真谛所在,才会不断弥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些许问题,从而便于开拓创新,理清教学脉络,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路子,完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韩梅.教学反思促进我的专业化成长[J].《中小学教育》,2012.03
[2]都萍.浅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学与研究》,2013.07
关键词: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 难点突破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教师终身受益。”这里的教学日记跟我们题目中提到的教学反思其实是一种类型。教师既要善于研究“教”和“学”,还要考虑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更要想到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更应该是优秀教师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把教学反思按其“时效性”分成三部分: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立足于教学经验、课标理念、教学策略、条件以及学生、班级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反思。教师课前往往要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充分酝酿和正确审视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对本课作出恰当的设计,并认真备好学生、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可能出现的课堂反应作出预测和分析,绝不是盲目反思。我们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自己的教案设计思想进行正确审视,看其是否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看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还要准确把握课堂特点,注意分清个别与一般,特殊性与普遍性,努力做到准确、到位。像这样的反思才更富有实际意义。第二,要审视现有的教学条件,看其是否能够适应教学需求。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很多学校班级与学生数目众多,这也需要我们在这些资源分配上进行反思,与相关领导和部门反应协调。第三,要正确审视教学策略,因为教学策略的变化可能性相对更大些。在反思过程中,由于学生在理解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应尽可能地照顾到更多学生,采用一些更加合情合理的应对措施。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说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它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某些教学现象、环节以及突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调控和机制地应变。课中反思富有灵活性,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利用教学中瞬间的灵感将它运用到教学策略中去,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通常课中反思包括以下几个种:
1、课堂气氛
好的课堂往往表现出“活而不乱”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来,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从而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此时,教师充当的是“指挥员”“引领者”的作用,控制着整个课堂的脚步和节奏,使课堂真正做到“活”而有序进行。
2、学生反馈
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特点,每个人思路、灵感和认知习惯不同。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撞击那些学生反应中爆发出的意想不到的火花,以达到本节课的高潮。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聆听学生提出的疑问,尊重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的行动,顺藤摸瓜,促其思考,肯定其敢于质疑的表现;尤其对于后进生的出色的答题表现,教师要加以鼓励与肯定,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或板演,教师应抓住时机积极引导,使学生也参与到分析、评价和反思中,做到为课堂教学服务。
3、难点突破
教学难点的突破需要教师精心安排,巧妙设计,它可以给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时机,蕴含着更丰富和曲折的认知探究过程,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机,它可以带给学生独特的探究体验。教师可以尝试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使各个层面的学生用自己的独特思维去思考问题,在探究中产生争议,在争议中提升认知。最后由教师加以分析,排解学生产生的困惑。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体回顾、分析、反思,记录下自己教学中体会与得失,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和困惑等。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重要途径,具有即时性和批判性的特点。
课后反思是教师加速自身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经常进行课后反思能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逐渐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课后反思主要包括:1、回顾总结教学情境设计,看其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与课堂内容相符合;2、反思教学策略,包括:引导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存在哪些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有哪些创新,教法上有哪些新方法等;3、将自己在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亮点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利用;4、反思一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对有价值的教学任务有着更多的指向,教学活动、评价方式是否多样,是否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5、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疏漏,避免以后错误再次出现;6、板书设计是一节课主要内容的精华,是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故而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中精美的瞬间记录在案,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利用。
有道是“金无足赤”。虽然我们对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安排,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难免会遇到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出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时时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才能不断丰富自身体验,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在广如大海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育的真谛所在,才会不断弥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些许问题,从而便于开拓创新,理清教学脉络,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路子,完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韩梅.教学反思促进我的专业化成长[J].《中小学教育》,2012.03
[2]都萍.浅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学与研究》,2013.07
- 【发布时间】2015/1/20 13:41:10
- 【点击频次】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