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考改革步伐下的高中英语语法任务型教学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语法教学的目的不是学语法,而是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自然、准确而丰富的实践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是摒弃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改变不自然,缺乏语境意义的语法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符合高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认知特点,能满足他们探究语法知识的兴趣和训练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思维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高考改革 任务型教学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一、高考改革下任务型语法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背景
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将全面推进。多位专家表示,随着今天两个具体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9月份国务院政策已经开始真正落地,也预示着我国高考改革已经全面进入了深水区。.我相信任务型课堂教学已进入转型关键期。这就意味着必须改变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传授型教学”型式,建立以对话为主要特征的“任务型教学” 型式,在教学关系、内容、过程、管理和评价等诸多领域进行同步变革。为了提高课程意识,重视以合理的方式实现合理的教学目标,探求教学行为功能的最优化,高效化,注重学生发展的内在基础。其次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设法让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兴趣、经验、感受、智慧等要素真实地进入教学过,成为师生对话的主体力量。以实现丰富互动开放思维的课堂模式,从教学环节和技术上解放学生,将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模式操作化和现场化。
二、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一)内涵:其基本内涵就是将任务型学习理念应用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而进行的实践活动,通过设计与高中英语语法项目相关的教学任务,呈现激发学生兴趣,而难度适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参与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语法知识的感知、领悟和内化,在不知不觉中用英语做事,以实际运用语言而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理论依据:Krashen(1982)的语言习得理论是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它认为运用语言的能力是通过置身语言其中并在参与其运用中来获得,其目的就在于把学生的实际生活的需求及活动作为学习经历,这种学习的直接性和相关性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动力,在学生加工相关信息来完成任务的同时,他们通过易领会的输入而获得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能力,实际交际能力,强调在任务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
三、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原则
(一)目标明确性原则
教师对语法形式与功能的关系要有准确的把握,任务的设计有意义,自然而不枯燥,重点和针对性,抓住语法中最本质而关键的核心,教师对每一阶段的任务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导入性。
(二)任务层次性具体化原则
如在感知语言规则阶段,需激活原有的语法知识;在内化语言规则阶段,需重视细节的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整个教学任务设计,犹如阶梯,相互依存,节节升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每一项任务逐步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语法知识和规则有意识重复,循序渐进。
(三)在做中中学原则
任务型语法语言教学把语法学习看作是做中学的过程,学习者在积极参与具有层次性的课堂实践活动中,真正明白语法的表意功能,培养他们在真实语境中准确使用语法规则的习惯,主动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
(四)任务完成的合作性原则:
任务型语法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小组或结对的方式,通过讨论,竞赛或发表意见和看法来完成任务,所有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同时,这要求教师将小组的工作细化,步骤化,易于操作,做到在小组活动中人人有事做,人人想做事。
四、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实践研究
笔者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在部分语法项目的教学中尝试采用了任务型教学途径来组织课堂。
(一)任务型语法教学的一般流程。
任务型语法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指教师设计一个任务来巩固操练和运用语法知识,它包括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它要求教师根据所学语法项目组织教学,以强化语法知识的应用和习得,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本质。一般说来,可分为三个阶段:语法项目的引入(pre-task preparation),新语法项目的练习(while-task process),新语法项目的输出(post-task activity)。旨在让学生发现语言现象,感悟语法规则和语法功能,最后通过组织恰当的实践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内化语法规则。
1、语法项目的引入(pre-task preparation)
首先,笔者用一定的时间引入新语法项目的形式。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如句子(单句,组句),图片(单幅图片,组图),语篇(段落,对话,诗歌,语篇等),提供学生学习语境,帮助学生根据上下文来选择形式。呈现途径,可以通过听力、阅读;学习方式,可以通过个人领会,结对讨论,小组讨论等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某种联系。同时训练学生对语法结构的形式和特定意义的感知能力。
2、语法项目的操练(while-task process)
学生能在老师所创设的不同层次和目的的语境中,包括非真实语境和真实语境中,充分的运用语言,特别是充分的运用目的所授语法项目,此为新语法项目的练习阶段,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如个人思考,小组讨论,相互提问让学生感知语法规则,从操练的形式来说,可以分为机械操练mechanical practice,意义操练 meaningful practice 和实际运用阶段,利用图片或实物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准确的模仿和重复说出新学的语法结构;从注意语法结构的形式转向注意语法结构的内容和意义,使学说的认知从语法的外部特征转向语法内在的表意功能。
3、新语法项目的输出(post-task activity)
这是学生活用具体语法形式的体现,学生在完成此任务的(下转第51页)(上接第20页)过程中,学会了使用新学的语法结构来做事情,交换信息,通过体验和内化来进行有意义的语法学习,同时在这种真实的情景中综合的运用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4、必要的新语法笔头巩固练习(necessary exercises &homework)
在完成所有任务之后,应该有一个完成练习的过程,这样的练习旨在检查学生在语法的三个层面(形式,意义和运用)的掌握情况,练习的设置应以语篇呈现为主。
五、结束语
为什么不少教师不愿意也不能坚持甚至放弃采用任务型语法教学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为了在考试中体现教学效果,教师们不得不增加语法笔头练习的数量,这样又多了许多讲解语法练习的时间,出现了直接讲授语法知识,练习语法规则的现象。所以笔者认为,要坚持运用任务型语法教学途径,是需要我们教师的耐心,需要对语法知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的内在理解,更需要我们深刻了解新课程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思想和主要目的,坚持“优化而不淡化,重视而不死抠”的语法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种种压力和重重困难面前,探出一条有效的语法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周文筑《新课程下中学英语语法教学》 中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6年3月
2.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4.《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5.《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关键词:高考改革 任务型教学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一、高考改革下任务型语法教学研究和实践的背景
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将全面推进。多位专家表示,随着今天两个具体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9月份国务院政策已经开始真正落地,也预示着我国高考改革已经全面进入了深水区。.我相信任务型课堂教学已进入转型关键期。这就意味着必须改变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传授型教学”型式,建立以对话为主要特征的“任务型教学” 型式,在教学关系、内容、过程、管理和评价等诸多领域进行同步变革。为了提高课程意识,重视以合理的方式实现合理的教学目标,探求教学行为功能的最优化,高效化,注重学生发展的内在基础。其次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设法让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兴趣、经验、感受、智慧等要素真实地进入教学过,成为师生对话的主体力量。以实现丰富互动开放思维的课堂模式,从教学环节和技术上解放学生,将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模式操作化和现场化。
二、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一)内涵:其基本内涵就是将任务型学习理念应用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而进行的实践活动,通过设计与高中英语语法项目相关的教学任务,呈现激发学生兴趣,而难度适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参与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语法知识的感知、领悟和内化,在不知不觉中用英语做事,以实际运用语言而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理论依据:Krashen(1982)的语言习得理论是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它认为运用语言的能力是通过置身语言其中并在参与其运用中来获得,其目的就在于把学生的实际生活的需求及活动作为学习经历,这种学习的直接性和相关性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动力,在学生加工相关信息来完成任务的同时,他们通过易领会的输入而获得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能力,实际交际能力,强调在任务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
三、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原则
(一)目标明确性原则
教师对语法形式与功能的关系要有准确的把握,任务的设计有意义,自然而不枯燥,重点和针对性,抓住语法中最本质而关键的核心,教师对每一阶段的任务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导入性。
(二)任务层次性具体化原则
如在感知语言规则阶段,需激活原有的语法知识;在内化语言规则阶段,需重视细节的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整个教学任务设计,犹如阶梯,相互依存,节节升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每一项任务逐步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语法知识和规则有意识重复,循序渐进。
(三)在做中中学原则
任务型语法语言教学把语法学习看作是做中学的过程,学习者在积极参与具有层次性的课堂实践活动中,真正明白语法的表意功能,培养他们在真实语境中准确使用语法规则的习惯,主动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
(四)任务完成的合作性原则:
任务型语法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小组或结对的方式,通过讨论,竞赛或发表意见和看法来完成任务,所有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同时,这要求教师将小组的工作细化,步骤化,易于操作,做到在小组活动中人人有事做,人人想做事。
四、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实践研究
笔者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在部分语法项目的教学中尝试采用了任务型教学途径来组织课堂。
(一)任务型语法教学的一般流程。
任务型语法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指教师设计一个任务来巩固操练和运用语法知识,它包括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它要求教师根据所学语法项目组织教学,以强化语法知识的应用和习得,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本质。一般说来,可分为三个阶段:语法项目的引入(pre-task preparation),新语法项目的练习(while-task process),新语法项目的输出(post-task activity)。旨在让学生发现语言现象,感悟语法规则和语法功能,最后通过组织恰当的实践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内化语法规则。
1、语法项目的引入(pre-task preparation)
首先,笔者用一定的时间引入新语法项目的形式。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如句子(单句,组句),图片(单幅图片,组图),语篇(段落,对话,诗歌,语篇等),提供学生学习语境,帮助学生根据上下文来选择形式。呈现途径,可以通过听力、阅读;学习方式,可以通过个人领会,结对讨论,小组讨论等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某种联系。同时训练学生对语法结构的形式和特定意义的感知能力。
2、语法项目的操练(while-task process)
学生能在老师所创设的不同层次和目的的语境中,包括非真实语境和真实语境中,充分的运用语言,特别是充分的运用目的所授语法项目,此为新语法项目的练习阶段,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如个人思考,小组讨论,相互提问让学生感知语法规则,从操练的形式来说,可以分为机械操练mechanical practice,意义操练 meaningful practice 和实际运用阶段,利用图片或实物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准确的模仿和重复说出新学的语法结构;从注意语法结构的形式转向注意语法结构的内容和意义,使学说的认知从语法的外部特征转向语法内在的表意功能。
3、新语法项目的输出(post-task activity)
这是学生活用具体语法形式的体现,学生在完成此任务的(下转第51页)(上接第20页)过程中,学会了使用新学的语法结构来做事情,交换信息,通过体验和内化来进行有意义的语法学习,同时在这种真实的情景中综合的运用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4、必要的新语法笔头巩固练习(necessary exercises &homework)
在完成所有任务之后,应该有一个完成练习的过程,这样的练习旨在检查学生在语法的三个层面(形式,意义和运用)的掌握情况,练习的设置应以语篇呈现为主。
五、结束语
为什么不少教师不愿意也不能坚持甚至放弃采用任务型语法教学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为了在考试中体现教学效果,教师们不得不增加语法笔头练习的数量,这样又多了许多讲解语法练习的时间,出现了直接讲授语法知识,练习语法规则的现象。所以笔者认为,要坚持运用任务型语法教学途径,是需要我们教师的耐心,需要对语法知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的内在理解,更需要我们深刻了解新课程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思想和主要目的,坚持“优化而不淡化,重视而不死抠”的语法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种种压力和重重困难面前,探出一条有效的语法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周文筑《新课程下中学英语语法教学》 中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6年3月
2.龚亚夫 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4.《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5.《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 【发布时间】2015/1/20 13:29:30
- 【点击频次】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