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英语阅读课分段教学初探

 

【作者】 张彩云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第九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阅读课”在英语教学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文章作为单纯的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而忽视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以及深层次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
  三段式阅读教学,包括三个层面,每个层面有不同的要求,通过在我三年多的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
  1.Pre-reading 阅读前阶段  在这一阶段一般采用游戏或故事教学的原则,应注重内容的趣味性,通过复习热身和合理的导入,排除障碍,降低阅读难度。采用的方式可以在情景会话中渗透自然新语言(可进行阅读预测),也可以在游戏或故事中理解新词或语言,给学生阅读提示。
  (1)复习热身要有目的性  从根本上说,阅读能力与学生的兴趣、志向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自信和耐心,一看到长长的一篇文章,里面还搀杂着一些生词,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教师要把改善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创设条件使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教师必须引领学生一道挖掘阅读材料,开展话题讨论,使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以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正确态度。
  (2)导入设计要有趣味性  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一个关键点,是使学生从平和达到兴奋的转折点。因为新课导入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下一个环节——课文时,是否有充满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备兴奋的状态,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有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从教育艺术的角度来说,课堂气氛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热情活跃型和冷漠沉闷型。我们当然追求热情活跃型的教育气氛,因为它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2. In-reading 阅读中阶段  在这一阶段要注重过程,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侧重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设置任务时要由易及难,引导学生进行由略到细的阅读。
  (1)对阅读的指导要到位 要纠正学生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如出声读、回读(不停地往回看)、指读(手指指着读)等。要教会学生“眼球运动”,即眼睛转动的速度要快,视角要广。教会阅读技巧,如意群阅读法。意群通常是指意义上及语法结构上联系比较紧密的一组词,以意群为单位阅读能提高速度。扫读(skimming)、略读(scanning)是阅读策略中两个比较基本的技巧。扫读是快速浏览、抓住主题,往往在阅读开始时做。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大意,找出主题句、关键词,使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略读是怀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围绕着问题在文中快速找出答案。
  学生已经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后,这时要求学生默读文章,解决教师精心设计或练习册中设计的判断正误题或问答题。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这几点:①先易后难;②先理解后拓展;③先浅后深,兼顾两头。通过设疑,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点。最后,视学生理解情况做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读,也可以是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阅读,或个体练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脑同时并用,提高记忆能力。另外,还应注意语气、神态,要通过朗读做到心领神会。
  (2)对任务的设置要合理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回答问题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作用。
  让学生在进行速读之前,可以提一、二个问题,问题要有代表性,要让学生浏览完整篇文章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速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理解力。其次,提出能让学生通过略读就能快速在语篇中找到明显答案的连贯的问题,帮助他综观全文,获取对语篇的完整印象,训练学生整体理解的技能;或者提出一些推断性问题让学生通过精读领会语篇的细节,根据问题迅速定位,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判断、推测,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最后,提出一些延伸性问题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
  3. Post-reading阅读后阶段  在这一阶段本着“利用资源,拓展教学”的原则,侧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评估检查和思维的拓展训练设计必须精心。一般可采用分层合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1)评估检查要跟上  阅读一篇文章不是单纯为解决某个语言或是回答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最终目的是为利用所获取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是被动地掌握语言形式或语言结构,而是有交际愿望和交际目的,即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交际的目的。阅读课的效果如何,取决于一个“练”字。效果尤其需通过笔头来检测,因为这更突出了实践的原则。故而需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典型练习,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活学活用之目的。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比较,展开具体读解。教师应重点采用语感训练法,重点训练学生的分析与比较的思维能力,最后概括、抽象出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仅此还不够,必须要通过最后一关:做练习和矫正,达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达到自学英语的目的。
  (2)资源开发要升华  多年来英语教学不很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拘泥于教科书,没有配合上合理的阅读量。虽然有些练习中包含任务型的阅读练习,但学生大多为完成任务而完成,缺乏兴趣。因此,将报刊杂志等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辅助阅读教学,往往行之有效。那么,我们就应该为学生选择优质的课外阅读材料。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理解是保证,学生的运用能力是关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升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阅读课上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使学生拓宽视野,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从而达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 【发布时间】2015/1/20 13:28:11
  • 【点击频次】561